• 我的订阅
  • 社会

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杜灵杰:甘坐“冷板凳”,“捕光”量子世界“无人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5-04 08:42: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余梦迪

当多数年轻人在职业坐标系中寻找“最优解”时,南京大学教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杜灵杰正在捕捉量子物理的宇宙级科研密码。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记者近日走近这位以“十年磨一剑”的锐气坐热“冷板凳”,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中突破科研禁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极端测量实验室里,杜灵杰教授正在调试一台装置——全球首台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偏振光散射系统。零下273.1摄氏度的制冷机发出低沉轰鸣,屏幕上跳动的激发峰如星点闪烁。在这里,机器24小时运转,团队正向一种新的量子物态发起挑战。

“从0到1”的原始创新之路始于一次抉择。

2019年,杜灵杰回国来到南京大学,选择向量子引力与凝聚态物理交叉的“无人区”——引力子模的实验研究发起挑战。这一领域被学界称为“在刀尖上跳舞”:实验需同时满足极低温、强磁场和超高精度光学测量条件,而透光窗口设计可能导致温度波动,机械振动又会干扰实验测量,国际同行无不望而却步。

杜灵杰带领团队耗时5年“啃硬骨头”,自主设计出全球首台极低温强磁场共振非弹性光散射设备。这台“科学显微镜”高达两层楼,能在零下273.1摄氏度环境中捕捉10GHz的微弱信号,测量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设备的每一个零件都是‘定制款’,连螺丝的材质都要经过反复测试。”团队成员黄月蕾感慨道。

依靠这一利器,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最终以完整的实验证据,向世界宣告首次在实验中发现具有引力子特征的准粒子。

而这项“从0到1”的突破,竟源于两次如闪电般划破迷雾的“顿悟”。

第一次“顿悟”发生在一个冬日的下午。彼时从2022年7月实验开始已持续数月,团队在上百天的数据采集中一无所获。杜灵杰将自己关进房间,在两块大屏幕上扫视着数百条数据,如“神探夏洛克”般在海量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蛛丝马迹。“科学发现有时需要侦探般的洞察力。”他回忆道。突然,一组微弱到几乎淹没在背景噪声中的激发峰闯入视野。团队连夜复核数据,最终锁定引力子激发的关键证据链,实验室的欢呼声穿透了凌晨的寂静。

然而,当论文投向《自然》时,审稿人的质疑接踵而至:数据链存在缺口,关键证据仍需补强。恰逢杜灵杰在西班牙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海风裹挟着咸涩气息扑面而来。站在沙滩上,他望着海浪周而复始地拍打地平线,远处海天相接处泛起银光,会议中专家犀利的问题在脑海中翻涌。“就像站在量子世界的悬崖边,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数据黑洞。”他说。连续数日,他独自徘徊在海滩,任凭潮汐声冲刷思绪。直到某个黄昏,一道灵光劈开迷雾:“极小动量的激发测量或许才是破局关键!”

回国后,杜灵杰带领团队重新设计实验方案。他们将设备分辨率推向极致,在极小动量尺度上开展实验,最终取得突破。

两次“顿悟”并非偶然,而是5年技术积累与理论沉淀的必然结果。

一年后的春天——2024年3月28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他们的成果:全球首次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观测到引力子模,标志着国际上首次在真实系统中揭示引力子物理的量子规律。这项研究同时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被评价为“打开了理解时空量子本质的新窗口”。

“基础研究是埋种子的事业,可能几十年后才会开花。”杜灵杰坦言,5年坚守离不开政策支撑。江苏省“攀登项目”打破常规,为团队提供300万元直接资助;物理科学研究中心赋予充分的经费自主权。这种“放权”机制,让团队能够心无旁骛地“啃硬骨头”。

“中国科研的‘星辰大海’,需要有人甘坐冷板凳。”杜灵杰说。对于未来,他依然不设限:“对纯粹物理世界的兴趣,会引领我不断拓展新领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五四奖章,其中在宁就有2人、1集体,除了张雯集,还有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灵杰,以及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火炸药青年创新团队。同时,江苏推荐的24人荣获新时代青年先锋
2025-05-01 07:24:00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刚从北京回到南京,就一头扎进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唐仲英楼的量子极端测量实验室。去年3月,他和团
2025-05-22 05:04:00
在宁高校原创性科研成果频频登“顶”背后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辰宇、陈熹、王延博教授团队在抗衰老领域有了新发现,他们通过实验证明年轻小鼠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
2024-04-26 09:56: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31名教师获“南京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789科技攻关计划”正式发布……5月21日,南京大学科技创新大会举行。据悉,“南京大学优秀科技成果奖”系首次颁发,共
2025-05-22 07:22:00
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看来,量子物理研究有趣而纯粹,他投身其中,不断探索科学的奥秘。今年3月,杜灵杰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引发关注。勇探科研前沿、从无到
2024-04-22 17:10:00
...与创新】科技日报南京3月28日电 (记者金凤)记者28日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领衔的国际团队利用极端条件下的偏振光散射技术,在砷化镓量子阱中对分数量子霍尔效
2024-03-29 02:41:00
...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陈席元)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杜灵杰教授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量子物理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首次观察到引力子在凝聚态物质中的“投
2024-03-28 14:45:00
...子和光子的碰撞。信号在哪?长什么样?要找多久?位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量子极端测量实验室里,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带着博士生们,从每天数百个激发峰中一点点寻找着新型准粒子的信号。整
2024-07-27 19:45:00
...肩负的使命与担当。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带着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年轻团队潜心钻研,埋头“黑屋子”实验室,自主设计组装出了世界上第
2025-05-21 16:48: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入住时每户都交了10800元,开发商说是用来通天然气和统一安装壁挂锅炉采暖。如今不仅壁挂锅炉没见到,连天然气管道都还没影
2025-10-18 08:11:00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
河北斐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小宏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强引擎”10月13日,梁小宏(左二)在实验室与同事们探讨产品研发计划
2025-10-18 08:33:00
10月17日,河北正定。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现场,机器人堪称最强打工人,热舞后倒头就睡,原来它们也知道累,这躺平姿势真标准。
2025-10-18 08:35:00
什么样的中国文化符号,能既跨越山海影响全球,又穿透千年适配现代,更在科技浪潮中成为人类共同的智慧资源?答案藏在福建建阳考亭书院的黛瓦粉墙间
2025-10-18 08:48:00
【亮点】注入强劲政策动能●我市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数据流通、应用创新、发展环境等五大方面推出16条务实举措●单项最高奖补额度高达3000万元●提供“资金+政策+场景”三重保障
2025-10-18 08:59:00
作家评论家齐聚厦门 共话两岸文学发展
张晓风展示牛骨。(主办方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昨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文学笔会暨文学名家厦门采风活动举办
2025-10-18 08:59:00
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慰问枣庄高新公安民辅警
鲁网10月17日讯10月17日,一份满载温情的“甜蜜馈赠”送达枣庄高新区公安分局张范派出所民辅警手中。枣庄市女企业家商会委托滕州市柴胡店镇刘村工作人员
2025-10-18 09:02:00
青春华章丨国际食品展区闪耀全国糖酒会:汇五洲佳品,拉满“国际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甜甜“这是一场舌尖上的‘环球博览会’!”10月16日—18日,第113届全国糖酒会在河西集团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5-10-18 09:22:00
南报网讯(记者何洁)近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正在热播,这部剧以吴石、朱枫等烈士为原型,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谍战史诗
2025-10-18 09:22:00
蚌埠市区一地将短时停气
大皖新闻讯 记者10月18日从蚌埠新奥燃气发布的停气通知获悉,因管道碰接,当地计划2025年10月20日14时10分-16时30分期间停气。停气范围:学翰府邸6号楼及周边商户大皖
2025-10-18 10:01:00
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召开河北招投标数智化两项重要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贡宪云)10月17日,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数智化应用交流活动在石家庄(正定)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10-18 10:03:00
滨州中医医院开展肿瘤患者腰椎病理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微创术式治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旭近日,滨州市中医医院(滨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椎间盘突出治疗中心成功为一例霍奇金淋巴瘤腰椎转移瘤病理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2025-10-18 10:56:00
东营颐养院里的“隐形守护神”,是这些养老“黑科技”
在东营的颐养院里,一场静悄悄的“科技革命”正在改变传统的养老模式。这些看似寻常的房间内,科技以最温柔的方式融入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2025-10-18 10:59:00
东南网10月18日(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陈欢欢)5000米级潜航机器人、AI赋能“空天地海”监测网……2025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
2025-10-18 11:04:00
肥城农行凤山支行:上门服务 农情相伴
鲁网10月18日讯10月14日上午,客户杜先生焦急地来到农行肥城凤山支行。原来杜先生的父亲长期因病卧床,支付护工费时发现老人的工资卡找不到了
2025-10-18 1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