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汉初三杰是谁,他们的结局会是怎么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5 10:29:00 来源:戏说三国

张、韩是天纵英才、国士无双,二人各自在文、武方面的才能让其他人望而兴叹;

而萧何则是另一种类型,他既不能率军作战,又不擅长军事谋略。

那萧何厉害在哪里呢?通俗点理解:萧何胜在娴熟的职业技能、高超的“情商”,相对而言,这些技能是可以模仿的,因此也更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首先,萧何有一个另类之处:他曾经是刘邦的领导、恩人。

秦朝建立后,为了全面消除贵族阶层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朝廷采取丞相李斯“以吏为师”的主张,逐渐打造起一支训练有素的官吏队伍,萧何就是其中的一员。

《史记》称萧何“通晓法律、无人能比”,在沛县县令手下当差。从后来县令招待吕公时,萧何主管收礼、安排宾客位置,由此看来,他应当是一县之长的亲信、骨干,按今天的概念来理解,有点像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之类,在任何时期,这都属于成功人士。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位县高级干部,却会刻意照顾一位小人物——“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无论是在当平头老百姓、还是做亭长(类似于派出所所长)这种小官时,刘邦经常得到来自县长亲信的关照。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关于其原因,我们可以结合另一件事加以猜测。

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前来泗水郡督察工作。萧何跟着这位来自中央的领导办事,表现极为出色,在后来的考核中名列第一。爱才的御史打算上奏朝廷、把萧何调进京城工作,但面对这种寻常官员梦寐以求的机会,萧何竟然再三推辞,最终对方遗憾而去。

因此,萧何之所以照顾刘邦,最有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其一,秦帝国的一揽子政策,是对过去几百年旧体系的全面推翻,必然会存在较多问题;而萧何身在基层、精于吏事,见惯了最真实的情况,对王朝存在的巨大危机深有感触。而刘邦这种草根英雄人物,则代表着官员体系外的另一个群体,萧何关照他,极有可能是提前押宝,以便将来多一条后路;

其二,逆反心理。在县令招待吕公的酒席上,萧何曾说时任亭长的刘邦:“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这句话看似嘲笑,实际上更像是为刘邦找台阶下;也许正是刘邦这种大大咧咧的性格,才让对森严官僚体系心怀不满的萧何心生好感,因此刻意对其进行关照。

一言以蔽之:萧何极有可能是把刘邦当成了自己的另一面:相对于有脸面、有地位、在现有体系下循规蹈矩的自己,豪爽、洒脱、胆气十足的刘邦,契合了萧何内心中挑战秩序的另一副形象。他照顾刘邦,说好听点是善于识人、押宝潜力股;难听点就是投机倒把、狡兔三窟。在任何时期,这都不失为明智之举。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紧绷的秦朝地方体系瞬间崩溃,各郡县纷纷杀死当地官员起义,惊恐之下的沛县县令也想见风使舵、起兵响应。主吏萧何联合狱掾曹参劝说县令召回逃亡在外的刘邦等人,一是为了提高事变的成数,毕竟刘邦在基层更有号召力;二是可以凭借对刘邦多年的照顾,能够使其被自己所用。

说得直白点:萧何多年的投资终于要见到收成了。但人算不如天算,先是县令竟然临阵变卦,害得萧何差点丢了性命,不得不翻墙投奔刘邦;随后刘邦竟然振臂一呼,让沛县城内父老乖乖打开城门。如此一来,萧何就成了背叛朝廷的官员,也变成了刘邦的部下。

萧何的心情八成不怎么愉快,更何况随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没凸显出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武力成了决定一股势力生死存亡的首要因素,在刘邦手下最受欢迎的,一是能冲锋陷阵、率军打仗的武将,二是可以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谋士。但遗憾的是,在这两方面,萧何都不擅长;相比较在鸿门宴上大出风头的张良、樊哙,乃至凭借军功逐渐升迁的曹参,萧何一度显得销声匿迹、默默无闻。

不过,通过在占领咸阳后的一项举动,萧何成功的跻身于刘邦阵营的权力核心圈。

杀入咸阳后,众将纷纷奔向府库抢夺金银财宝时,萧何却视财宝为无物,径直秦丞相御史府,把秦朝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全部收集起来,等于是抢占了全国的战略情报资源。

这种独树一帜的行为,自然会引起刘邦的注意,毕竟眼下秦朝已经崩溃了,已经到了分地盘、同时准备下一阶段更激烈博弈的新阶段,想要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占据优势,必须提升综合实力,如何治国理政将上升到与打仗同等重要的地位。而萧何在这方面的成熟与老练,无疑是出身底层的刘邦最需要的。

因此,萧何凭借着自己多年官场培养出的素质,成功的为自己攫取了有利身位。随着刘邦由沛公升级为汉王,萧何一跃成为了丞相。毕竟矮子里面挑将军,在刘邦阵营中,曾经被朝廷御史看中的萧何,当然是头号治国人才。

进入汉中后,萧何理政的才能日益凸显,刘邦也越来越离不开他,韩信得到重用的过程就体现了这一点。后来,当刘邦带着一众文武东进与项羽逐鹿天下时,萧何留守关中,以一己之力带领大后方整顿政务、发展经济、征集粮草、输送军队。

正是由于身后有萧何这么一位既能干、又忠心的帮手,刘邦在跟项羽作战中屡屡被打得丢盔卸甲、损失惨重,却总能迅速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毕竟关中资源虽强,但如果执政者水平和能力不够也是白搭(如秦二世)。

正是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萧何的地位才逐渐变得不可替代。但随着刘邦的全面获胜、汉王朝的建立,萧何逐渐面对着新的困局:与刘邦的冲突。

在之前的战争期间,萧何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也在关中、巴蜀形成了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而随着天下趋于安定,萧何的相权逐渐成了刘邦皇权的巨大威胁:事业草创,刘邦既需要萧何的政务才能,却又忌惮其权力与威望(更可况对方还曾是自己的领导),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压制。

于是乎,在分封功臣时,刘邦利用手下人之间的矛盾,刻意抬高萧何、贬低曹参:群臣都认为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刘邦却故意把这一殊荣给了萧何,并且准许他“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看似抬举,实际上是把理政的萧何推到军功集团的对立面,好让双方掐个头破血流,自己坐收渔人之利。

萧何此时的角色其实很尴尬,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就会沦为众矢之的。情况若恶化到一定地步,保不准刘邦会丢卒保车、舍弃属于少数派的萧何。

此时的萧何,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高情商”:

为了进一步博取刘邦、吕后的信任,萧何不惜投其所好,利用韩信跟自己的交情,活生生把对方骗到了绝境;

而因此功劳被拜为相国、加赐重赏后,萧何则听取召平的建议,坚决辞让封赏,并且把大量家产、资财捐给军队,让刘邦龙颜大悦;

下一年,刘邦在征讨英布的途中,还没忘记派人来调查萧何在干什么。为了保命,萧何通过强买民田等自污方式来打造一副毫无野心的形象,以打消刘邦的疑虑;

此外,他在购置田地住宅时,必定选那些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房子时,也从不修筑围墙;

而对于跟自己一向不和的曹参,萧何也刻意退让,后来当汉惠帝向其咨询继任人选时,他毫不迟疑的推荐了这位老对手。

萧何的一切举动,其实跟当初他在沛县时照顾刘邦一样,都是为了明哲保身,甚至不惜招上坑害老友(韩信)、欺压百姓等恶名。但这就是封建政治的无奈,也是人性的悲哀。

人类向来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早年的萧何对刘邦照顾有加,虽然也许有私心的考虑,但刘邦从中获益匪浅却是事实;

而随着刘邦在乱世中的崛起,萧何凭借自己娴熟的理政才能身肩重任,帮助老友稳步成长为问鼎天下的帝王;

但当天下太平时,萧何在艰苦岁月中积累起来的功劳与名望,却成了皇权的潜在威胁。如果萧何没有那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情商,搞不好他也会步入韩信的后尘。

汉初三杰中,一个被杀,一个隐退,另一个夹起尾巴做人,这看似是巧合,却是人性的必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受到皇帝封赏,百官前来庆贺,为何有人来吊丧?
...,所幸有人及时进谏,才免于一场灾难。否则和韩信一个结局,体会兔死狗烹的后果,是在所难免的了。到了后来,黥布叛乱的时候,刘邦再一次做出了类似的事情,萧何不得不到处做坏事,败坏自
2024-08-06 20:03:00
为什么刘邦三番五次想除掉萧何?萧何干的事太多了
...萧何身上也能看到刘邦的情义,否则萧何就是韩信一样的结局。
2023-06-25 10:35:00
汉初开国功臣之首,萧何的传奇人生与卓越贡献
在整个汉初开国功臣集团当中,萧何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这可不是后世某个历史爱好者的吹捧,而是汉朝开国的时候,刘邦亲口承认的。而且,当时刘邦这话说得特别不客气。刘邦直接明言:除了
2024-02-21 20:37:00
楚汉争霸首功萧何,他制定的一条律法在世界立法体系中明镜高悬
...有想法,他力排众议,把这大汉第一功臣的桂冠就戴在了萧何的头上。楚汉争霸四年,萧何未战一兵一卒,没有打过一天仗。那么萧何到底有多大的功劳呢?萧何是沛县丰邑人,当年他是一个捕快,
2024-11-01 10:41:00
汉初名将如云,一仗未打的萧何凭啥成为第一功臣?他有6大功劳
...汉江山稳如泰山的,却是一个不拿刀、不骑马的文官——萧何。这哥们没冲锋陷阵过,甚至连一场仗都没亲自打过,却硬生生坐上了“第一功臣”的位置。这事听着就奇怪吧?他到底有啥本事,能让
2024-12-09 09:25:00
一个县城的小吏,却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
...言辞激烈举荐韩信,最终有了后来的兵仙韩信!当然韩信结局倒也是充满戏剧性。其三便是汉高祖在位期间,萧何以相国身份辅佐汉朝两代君王十余年。西汉开国时,众多的元勋之中,萧何位于功臣
2023-01-31 17:12:00
刘邦在沛县起兵时,他官职又不是最高,凭啥他能当老大
...住脚。因为在秦末起义,无论谁当老大,失败了都得死,结局都很难看。要是真怕死,那他们不该只是推辞老大的位置,而应该干脆不跟着刘季起义。显然,他们没有那么做,反而是死心塌地支持刘
2024-12-16 08:45:00
刘邦的缺点很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
...狡兔死,飞鸟尽,良弓藏”了。韩信、英布、彭越等人的结局,就是“互利”用尽的结果。因此,哪怕你的缺点再多,只要你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让各式各样的人获得他们想要
2023-05-30 08:46:00
萧何从没上过战场却号称大汉第一功臣?看他做的事就懂了
...朋友不是别人,正是以后帮他开国立业的几位。其中就有萧何。他们在沛县立起大旗,正式起义。刘邦敢想敢干,萧何就是刘邦的军师,有什么决策他都会问一下萧何。就这样刘邦这个小小的泗水亭
2023-06-01 05: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