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红斑狼疮冲上热搜!这种“不死的癌症”偏爱女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2-14 09:13:00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王慧文 林国山

12月12日晚,演员周海媚工作室发布消息称,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11日去世。其身边好友透露,周海媚长期受红斑狼疮困扰,此消息引发网友关注。

红斑狼疮曾被称为世界三大疑难病,它会影响全身多个器官,危及生命。那么,红斑狼疮是种什么病?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红斑狼疮?可以被治愈吗?12月13日,极目新闻直播连线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周涛,为广大网友进行解读。

它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通常大众说的红斑狼疮其实叫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并有多种自身抗体出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泰康同济(武汉)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周涛介绍,因为多数患者会出现皮肤损伤,如面部的蝶形红斑。实际上,红斑狼疮并不是皮肤病,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其中以肾脏累及最常见,例如蛋白尿、血尿,严重时出现肾功能衰竭。此外,还会影响血液系统,导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贫血;累及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脑梗塞、脑出血、脑白质病等,另外还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但多数患者面临着疾病反复复发,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红斑狼疮冲上热搜!这种“不死的癌症”偏爱女性

直播截图

红斑狼疮高发于女性

哪些人群属于高发群体?“该病好发于15-45岁的女性。”周涛称,雌激素是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之一,高水平雌激素可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症状。因此,红斑狼疮的发病与女性关系密切。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除雌激素水平外,它的诱发因素还包括感染、精神压力、各种过敏、紫外线照射、遗传、环境等因素。

患红斑狼疮的女性能否生育?周涛表示,通过早期诊断及规范性的综合治疗,绝大多数红斑狼疮患者病情能够有效控制,预后良好,能够正常生活、生育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病,目前无法治愈,需要根据受累器官情况使用药物控制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指导患者管理疾病。”周涛提醒,红斑狼疮患者要听从医嘱、要充分休息、要精神愉快、要合理饮食、要定期复查;不要乱用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阳光暴晒、不要突然停药。

(来源: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4 13: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不死的癌症”!每次复发都是重创,红斑狼疮究竟有多凶险?|第2眼
...治无效,于12月11日离世。此前有爆料称,周海媚因疾病红斑狼疮离世,但她生前曾多次否认患有该病,澄清自己是有血小板过低症。一时之间,“红斑狼疮”多次冲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关
2023-12-13 10:53:00
红斑狼疮为什么尤其偏爱女性,到底有多严重?
...效,于 12 月 11 日离世。此前,有传闻称周海媚“长期受红斑狼疮之困”,也因此,“红斑狼疮”相关词条立即冲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图/微博@周海媚工作室)那么,红斑狼疮到
2023-12-14 19:02:00
被称“不死癌症” 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到底能不能治?专家:“闻狼色变”已是过去式,依从治疗是关键
“红斑狼疮真的是绝症吗?” “红斑狼疮会引发脏器衰竭而死?”“红斑狼疮对生育有没有影响,会遗传吗?” 被称为“不死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很多女性患者的噩梦,而恐惧来
2024-11-26 06:48:00
确诊红斑狼疮20年,她发视频告别!每一次复发对身体都是重创
近日,一位上海姑娘“沙白”发布视频称因自己患上红斑狼疮20多年,决定赴瑞典接受安乐死,引发关注。确诊红斑狼疮20年,她发视频告别10月24日,沙白发布“爸爸和我最后一个视频”中称
2024-10-25 21:18:00
红斑狼疮偏爱女性 专家提醒:危害不容小觑
著名女星周海媚早年就曾被曝患有红斑狼疮,一直在与疾病抗争。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红斑狼疮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红斑狼疮是一种非常“偏爱”女性的疾病,男女发病比达到1:9。新江苏邀请南京
2023-12-12 19:05:00
上热搜的“红斑狼疮”,到底是啥?
...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2月12日电(邵萌)12日,“红斑狼疮”相关的多个词条登上微博热搜。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它真的更“青睐”年轻女性吗?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可以治
2023-12-12 22:41:00
“红斑狼疮”火上热搜!会传染吗?能不能治好?
12月13日,“红斑狼疮”冲上热搜,引起网友广泛讨论。作为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最具特征性的症状为面颊部出现蝶形红斑,像是被狼咬伤所致。这也令很多人“谈狼色变”。
2023-12-13 16:33:00
周海媚去世,网友们开始疯狂扒的红斑狼疮是什么?
...周海媚病逝的消息周海媚的好友田启文透露她长期遭受着红斑狼疮的困扰,在北京的医院进行治疗。 周海媚在节目中多次辟谣自己没有患红斑狼疮,只是血小板低,血液不容易凝固,身上因此还
2023-12-14 09:56:00
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就是得了绝症吗?
近期,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话题再度引发公众关注。在多数人的认知里,一旦患上这种疾病,就等于无尽的苦痛和折磨,也有人将其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对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
2024-10-31 17:40: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实用护肝片品牌排行榜出炉,Livereliv成回购率最高的可靠品牌
近些年,护肝品类的诞生也掀起了一阵热潮,市场上的很多品牌都是鱼目混珠,吃了没用不是最大的问题,就怕再因为此,为身体增加额外压力
2025-09-29 17:11:00
小肠癌:深度探究这一“隐匿”的消化道肿瘤
在消化道肿瘤范畴内,小肠癌的知名度相较于胃癌和结直肠癌较低,其发病率仅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 - 3%。由于该疾病早期症状隐匿
2025-09-29 16:32:00
宝妈必看!搞懂 HMO 在奶粉中的作用,选对佳贝艾特悦白,宝宝更健康
每到换季,小区宝妈群里的焦虑就藏不住了:“宝宝又流鼻涕,退烧药刚停又反复”“宝宝一受凉就咳嗽,自护力弱得让人心疼”。而一讨论宝宝自护力的问题
2025-09-29 13:11:00
白塞病:中西医认知下的复杂病症
白塞病作为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其典型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及眼炎,部分患者还会累及皮肤、关节、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
2025-09-29 10:50:00
2025减肥代餐深度测评:深度拆解 “越吃越瘦”关键,附权威推荐清单
“凌晨1点的外卖、周末躺平的作息、靠咖啡续命的工作日”,这些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正悄然引发代谢危机。《2025中国青年健康白皮书》显示
2025-09-28 09:58:00
十大护肝片品牌口碑推荐,基于熬夜喝酒损伤路径的护肝方案,原料溯源与工艺创新披露
护肝片可以缓解熬夜所带来的肝脏代谢压力,可以给肝脏去补充足够的营养成分。但是这么多的护肝片该如何来选择呢?第一名:肝益莱(LIVERELIV)核心成分
2025-09-28 11:10:00
2025十大权威品牌测评,TOP1精准护肝不踩雷
在熬夜加班、应酬酗酒、高脂外卖的现代生活模式下,肝脏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代谢压力。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护肝产品,如何从“成分堆砌”中识别真正的科学方案
2025-09-28 11:11:00
高尿酸痛风管理权威指南:2025年五大主流降酸品牌横向对比,哪个更科学且安全?
高尿酸血症,已悄然成为继“三高”之后威胁公众健康的“第四座大山”。其危害远不止是引发剧烈的痛风,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持续的高尿酸状态是损害肾脏功能
2025-09-28 11:11:00
响应“健康中国2030”,稳健医疗携绿色手术室解决方案亮相CMEF
9月25日至27日,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以下简称“CMEF秋季展”)在广州举行。稳健医疗以“稳健绿色手术室,引领医疗可持续”为主题
2025-09-28 11:12:00
2025年度护肝片八强深度测评:成分与效果兼顾的优选榜单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5全球最强护肝药口碑榜正式揭晓——这份凝聚全球肝脏健康领域顶尖专家研究成果、历经12个月临床跟踪
2025-09-28 11:13:00
金秋时节,专家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划重点:做好基础管理,也要预防感染性疾病
鲁网9月28日讯(记者 吴英兰)“最近济南的气温下降,门诊上有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他们血压、血糖的水平出现了波动,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了心衰
2025-09-28 11:13:00
鼓岭人记忆中的味道,你吃过吗?
草根炖猪脚是鼓岭人记忆中的味道,你吃过吗?
2025-09-28 11:33:00
痛风反复,尿酸降不下来怎么办?2025降尿酸新发现:调理肠道,或是解决高尿酸的关键一步
您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深夜被脚趾或关节处针扎、刀割般的剧痛惊醒,彻夜难眠。看着关节一天天红肿、发烫,甚至无法正常走路
2025-09-28 11:46:00
儿童电动牙刷选购指南:五大维度深度测评,让孩子爱上刷牙的科学方案
在为孩子挑选电动牙刷时,家长常面临趣味性、安全性、清洁力和续航等多重考量。本文基于真实使用体验和专业数据,从核心维度出发
2025-09-28 11:49:00
高尿酸血症痛风吃什么产品?2025年五大主流降酸品牌科学测评,科学原理与效能评估报告
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显著上升趋势。它不仅是痛风(Gout)的直接生化基础,现代循证医学已证实
2025-09-28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