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贵州省青年科技特派团吴婕、周玮和周颖等人依托2025年度贵州省科协“新质黔沿”青年科技交流项目,走进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乡西河口村,以“药食两用红果参:家庭种植与规模化生产技巧”为主题,为60余名农户开展了一场内容扎实、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剖析+互动答疑”的立体化授课模式,专家团队将红果参的产业价值、种植技术、市场前景及增收路径娓娓道来,为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讲座伊始,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吴婕以“小果子撬动大产业”为切入点,结合西河口村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系统阐释了红果参的种植优势:其耐阴、耐旱、耐瘠薄的特性,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高度契合;作为药食两用作物,红果参富含花青素、多酚等活性成分,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鲜果价格稳定在每公斤60-100元,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更高。
“西河口村生态自然条件好,能种出参品质优、口感好的红果,完全有条件打造成为区域特色品牌。”吴婕的分析让农户们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针对种植技术这一核心关切,特派团专家从生长周期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逐一拆解关键环节。贵州省植物园高级农艺师周颖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强调了“三看三调”管理法:看苗情调肥水,看天气调光照,看土壤调湿度。她特别提醒,红果参根系怕积水,定植时需采用“高畦深沟”模式,并在雨季前疏通排水渠;膨果期对钾肥需求量大,可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提升果实糖分积累。
为增强实操性,团队还带来了智能滴灌设备、病虫害识别手册等工具,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手机APP监测土壤墒情,手把手教授农户识别白粉病、蚜虫等常见问题。
互动环节中,农户们争相提问。“参苗定植后多久能覆膜?”“如何预防根腐病?”特派员们逐一解答,并留下联系方式。村民纷纷感慨:“有了科技特派员,我们就有了种植的信心!”
“科技特派员就像‘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结出乡村振兴的硕果。”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玮表示,团队将持续跟踪服务,推动红果参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迈进,让这颗“紫色金果”成为万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绍波
编辑 钟明秀
二审 梁圣
三审 刘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