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李博)今年,“好房子”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好房子”建成什么样?在5月26日举行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发布会——“和谐宜居副中心”专场上,北投集团副总经理杨斌说:“我们与其他副中心建设单位一起努力建设‘绿色、舒适、安全、智能’的好房子,打造经得起检验的‘城市副中心质量’。”
绿色:北投大厦能源系统节能率达42%
高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是副中心的鲜明特点。2021年5月起,副中心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以上标准,目前副中心已累计建成星级绿色建筑1266万平方米。
“我们以双碳目标为引领,高标准打造了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北投大厦等一批绿色建筑标杆工程,并研发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杨斌介绍。
作为首座落户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属国企总部办公楼,北投大厦采取创新设计和绿色理念,融合“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能策略,通过建筑自遮阳、立体通风组织和生态屋顶花园等被动式节能设计,降低建筑基础能耗;同时结合地源热泵复合能源系统与智慧调控平台,“主动”降低建筑能耗,能源系统节能率达42%,成为副中心健康生态办公“好房子”新标杆。
舒适:住宅项目融入全龄友好理念
城市副中心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在公共文化建筑领域,三大文化设施成为城市副中心率先建成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地下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建成并部分面向公众开放,未来将实现三大场馆与轨道交通功能联动,同时为市民提供多元化、国际化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
在城市空间活化领域,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创新采用“考古原境展示+沉浸式体验”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市民活动的共生。新开工建设的六环高线公园以生态廊道串联宋庄艺术区、路县故城、绿心公园、张家湾古镇、环球影城等重要功能区,创新植入智慧驿站、运动场馆、创意市集等复合功能,未来将成为集游憩、健身、消费、文化于一体的“空中活力纽带”。
在民生建设领域,即将建成的首儿所通州院区打破传统医院设计理念,通过明快色彩体系营造温馨氛围,搭配互动式导视系统提升就诊体验,并建设户外生态疗愈花园,为患者打造兼具功能性与人文关怀的诊疗环境。
副中心住宅全面推行3米层高设计,提升居住空间通透性与空气流通性。杨斌举例说,北投集团建设的晟景汀澜、云帆汀澜项目采用围合式建筑布局重现院落生活场景,并构建立体景观体系,形成社区内外联动的生态微气候。空间布局兼顾实用性与居住自由度,同步融入全龄友好理念,打造生态共生、功能复合的城市副中心理想人居范本。
智能:社区可实现消防智能预警
当前,副中心正依托BIM数字孪生、物联网感知等技术,在政务服务、建筑空间、文化场景、社区治理等领域开启“智慧好房子”创新实践。
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通过智能自助终端构建“无感办事”新生态,市民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即可高效完成事项办理。北京城市图书馆引入智能机械书库系统,实现“3分钟极速找书+智能分拣递送”。
“我们还在多个智慧社区构建‘神经元级’物联网络,集成人脸无感通行、消防智能预警、设备预防性维护等18类场景应用,使居民生活安全指数与便捷度大幅提升。”杨斌说,副中心正通过全场景智慧渗透,让“好房子”成为有感知、会思考、能进化的城市生命体,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副中心方案”。
安全:博物馆抗震“以柔克刚”
副中心坚持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顶层规划理念,在基础设施、生态系统、工程建造等领域打造多维度安全体系。
行政办公区建成约32公里智慧综合管廊系统,终结“马路拉链”“空中蛛网”等城市顽疾,同时运用AI巡检、BIM运维等技术实现管线风险秒级预警,构筑起地下“生命线”智能防护网。
绿心公园通过运河故道水系修复、蓄滞湖、雨水花园等生态设施建设,打造水城共融的生态防涝体系。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应用隔震技术,通过“以柔克刚”抗震理念实施,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与传承。
“我们将安全理念渗透到城市建设每个维度,让‘安全’不仅是工程指标,更成为贯穿规划、建设、运维全周期的民生承诺,为副中心‘好房子’建设筑牢坚实的根基。”杨斌表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27 11: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