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淮晨报
社会实践是孩子们接触大千世界的方式之一,最近,合肥不少学校的孩子们以小队活动,或是学习共同体的方式,走出校园、走入自然、走进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来看看他们的收获吧!
大自然是最慷慨的老师,她在细微的风景中传授生命的真谛,这不,十里庙小学的孩子们来到了庐州公园,开启一场奇妙的树叶探寻之旅。他们化身为小小“探险家”,穿越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五彩斑斓的树叶,金黄的、火红的、橙黄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成了大自然赋予的最好的礼物。收集到的树叶成为了小艺术家们的创作素材,在临时的绘画工坊里,他们尽情挥洒想象力,用五颜六色的颜料赋予树叶生命,每一张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记录着他们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
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合肥师范附属第四小学的孩子们不仅仅是想,还行动起来,扮起大人的模样体验不同职业的奥妙。看,孩子们来到了一间高新科技公司,了解了适用于铁路巡检、电力抢修等领域的“黑科技”,例如:执法记录仪、布控球、行车记录仪等等。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一款“聪明”的安全帽,它不仅具备登高预警、SOS报警、人员定位等功能,还可以近电感应、脱帽报警、视频通话、监测生命体征,大伙儿迫不及待地戴上安全帽“化身”小小工人。之后,他们还用黏土“复刻”了一些智能化产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将收获“定格”。
合肥市师范附小二小的孩子们则来到印刷文化博览基地,与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来一场“千年之约”。“哇,这个就是千字文吧,这个是结绳记事,我们在课本上学过的……”中国汉字薪火相传,孩子们从字的起源开始,了解雕版印刷、胶泥活字印刷的“前世今生”。他们或仔细观察、凝神思忖,或互相探讨、发出赞叹,无不为华夏文明的智慧所折服。近现代100 年前后教科书展览,则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到不同年代学生课本的模样。而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有机会走进车间去看一看,制版、胶印、轮转、装订、打包,原来一本书就是这么“诞生”的!
合肥市绿怡小学的孩子们则来到包公园,共同探寻包公文化、体验园林美景。“包公真的是大黑脸吗?”抱着这样的疑问,孩子们首先来到包公祠的正殿,其内立着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他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看着眼前的“包大人”,孩子们了解这位历史清官的生平事迹,还了解了“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的用途,而“铡美案”“狸猫换太子”“打黄袍”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则让他们对包公精神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了解。廉泉、包公墓、地宫、清风阁、浮庄……随着一个个景点走过,包公的铁面无私、包公的聪明智慧,都被孩子们铭记在心。
“嘿咻嘿咻拔萝卜,拔到一个大萝卜……”从小唱着《拔萝卜》儿歌的孩子们,终于也走进农场,尝试着自己动手拔一颗大萝卜。这群拔萝卜的孩子来自合肥市亳州路小学,他们举办这场活动的初衷很简单,想在经历中,传承农耕文化、享受丰收之乐。一进入农场,孩子们就被地里大大小小的萝卜吸引了,“老师,萝卜是什么时候播种啊?”“老师,萝卜需要多久才能长大啊?”问题一箩筐。了解了萝卜的生长知识之后,终于到了动手体验的时刻了,孩子们先浇浇水、松松土,接着握住萝卜左摇摇右拽拽,“噗嗤”,一个大大的萝卜“出坑”了。虽然孩子们的手上、衣服上、鞋上都沾满了泥土,但大伙儿掩不住兴奋地想彼此分享采摘技巧和收获,菜地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2 05: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