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7 14:39:00 来源:戏说三国

封建社会中太监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身体残缺,但正因为如此被皇帝所信任,认为他们残缺于此,肯定只忠诚于自己。结果没想到的是,身体残缺的同时不只是意味着太监没有后代,还有无法享受正常性生活以外,更是给其带来扭曲的畸形心理。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正因为畸形的心理,所以历朝历代太监掌权,基本上都没什么好事,像唐朝,到了中晚唐,太监掌管了兵权以后,直接是反客为主肆意欺辱甚至废杀皇帝。像为国为民的太监,简直是少之又少,跟今天濒临灭绝的动物一般稀少。

到了明朝,太监发展到一个高峰,被人称之为太监帝国。但奇特的是太监虽然肆意妄为,甚至被称之为二皇帝,但并没有形成唐朝那般仆大欺主的现象,始终在皇帝的手掌心之中,但造成的破坏也是很惊人的。

说起明朝的太监,笼统来说大家都会认为这些太监在宫内兴风作浪祸国殃民,影响皇帝的言行,严重者诸如魏忠贤之流,甚至如王振那般怂恿明英宗亲征一般,酿成了土木堡之变,差点使明朝南迁,如两宋那般。

那么明朝太监到底有哪些权力,是怎么样一步步的发展到权势滔天的二皇帝地步呢,想必大家也不是很了解,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正所谓以史为鉴,任何朝代建立以后,都会参考之前朝代的得失,来完善本朝制度。在太监问题上,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汉唐太监乱政的教训,规定宦官只供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并专门铸铁牌置于宫门之中:“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开国皇帝定下的规矩,那就是祖训,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太监乱政很是很警惕的,特意规定太监不得干政。

当然祖训是祖训,规矩是规矩,但祖训和规矩都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这些制度也会慢慢改变的。其实到了朱元璋在位的洪武中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文武勋臣遭到打压,朱元璋就开始起用官官参与传宣谕旨和市马甚至出使外国的活动。

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太监就开始抬头了。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的皇位是抢建文帝朱允炆而来的,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朱棣不只是重新起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还建立了东厂。

当然朱棣不只是建立了东厂,还开始了外派太监,永乐八年(1410年),“敕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马靖虽只是巡视,但赋予他的职权如同镇守,这应该是明代最早的镇守太监。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到了永乐后期,派往边地的镇守太监慢慢增多,但当时还只是“协镇”,虽然权力不小,但多少名义上只是个“协镇”。明史《费狱传》载:“永乐时诸边率用宦官协镇”。

到了明仁宗朱高炽时太监们从遮遮掩掩的协助成为正式工,正式有了镇守太监的名称,当时太监王安即为甘肃镇守太监,还有留都南京这种重要地方也派遣了镇守太监。明宣宗继位当年,又以汉王反,遣指挥谭顺、内官黄让、内使陈锦助平江伯陈瑄镇守淮安,宦官又开始被陆续派往内地镇守,从此太监在内地可谓是遍地开花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明宣宗还赤裸裸的无视了朱元璋留下的祖训,直接正式设立内书堂,“命大学士陈山教授之,后以词臣任之。凡奉旨收入宫人,选年十岁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

接着明宣宗又命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自己对内阁的票拟进行批红,“凡每日(章)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指之。间有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太监身为皇帝信任的近奴,处于皇帝的绝对控制之下,明宣宗的此举很明显是以司礼监来制衡内阁,皇帝再居中调节,以保证不至于大权旁落。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至此从明成祖朱棣到明宣宗朱瞻基,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是被这些后代子孙给忘的一干二净,太监的权力是越来越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的正统年间,太监操纵朝廷官员的任免已是习以为常,景泰时阁臣王文“得中官王诚助”而入阁。王一宁入阁也是“以中官王诚辈尝受业,私相援引,遂致显达”。不依附太监呢,就要受到排挤倾轧,明英宗复辟以后,李贤因支持御史弹劾石享和太监曹吉祥,这二人就在明英宗面前诬陷李贤,结果李贤被关入诏狱。岳正因为不依顺曹吉祥的意志,在内阁只二十八天就被曹诬为“卖直谤讪”,贬谪到肃州。

由此可见明朝的太监有多猖狂,权力之大,仅次于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晚唐太监了。但明朝皇帝也很聪明,虽然重用太监,但太监始终在皇帝控制范围之内,平素太监跳的再高,只要皇帝一句话,立马就成为了丧家之犬。

那么明朝皇帝为什么要无视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祖训呢?

其实说来也简单,那就是无人可用,只相信自己的家奴。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大家可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对于帝国的权力构造,在于内部中央集权,诸如废除丞相制。对外,派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分封于全国的要冲之地,起到了镇守边疆和供卫中央朝廷之意,在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中,太监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朱元璋留下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的祖训。

但建文帝朱允炆上位以后,急匆匆的削藩无疑是在打破朱元璋布下的格局,所以燕王朱棣开始造反,历经靖难之役,朱棣成为新皇帝。

明成祖朱棣成为皇帝以后,在不违反朱元璋留下的藩王制度之下,开始了软性削藩,结果藩王成为被圈养的高级动物,失去了供卫中央朝廷的作用。

因为明成祖朱棣是藩王造反成为皇帝的,所以朱棣之后,不只是藩王没有权力,这些明朝皇帝也极度不相信自己的骨肉兄弟,所以文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内阁随之水涨船高。于是明宣宗年间,干脆大幅度提高太监的权力,用以制衡内阁,来平衡朝局,免得文官一家独大,可见明朝皇帝十分相信自己的家奴,想借他们之手来保持自己的皇权。

结果是什么呢,是太监将这个庞大帝国搞的乌烟瘴气,明朝灭亡之时,除了一个王承恩陪着崇祯帝自杀殉国以外,其他太监是纷纷投降。国家养士二百多年的文人集团,大多也是毫无骨气的望风而降,各地的藩王呢,更是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

明代宦官的崛起,与其独特的藩王制度有关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7 1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宦官专权的始末及其影响
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巩固朱明皇权,亲自主持编订了《皇明祖训》,希望后世子孙遵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条制度被后世皇帝推翻,使朱元璋的苦心白费。朱家子孙皇帝不敢公然宣称推翻《皇
2023-11-10 08:47:00
朱棣开创永乐盛世,却留下宦官掌权的隐患
...兵反侄夺位,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却很高。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对自己拼了老命获得的江山,那是万分的珍惜,这在朱元璋的思想意识里面,就是江山永固,永远姓朱,这个思
2023-09-13 04:49:00
...朱,永嘉认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制度大变化的时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宰相、分三司,设锦衣卫,朱棣又设内阁、东厂等。为了让明朝的制度得以传承不变,朱元璋特意颁布《皇明祖训》,
2024-04-29 20:48:00
逐一分析“万历新政”的三张王牌
都说汉朝是“宦官和外戚的轮回”,有鉴于此,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就格外重视对宦官和藩王的约束,“宦官不得干政”、“藩王不得进京”就是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可惜,由于明成祖朱棣
2024-04-19 11:19:00
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掌控朝廷多年,为何会被刚上台的崇祯铲除
...除魏忠贤,主要是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关。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废除了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做虽然加强了皇权,却给皇帝带来了巨大工作量。明朝之后的皇帝,为了减轻
2023-09-28 10:40:00
揭秘明朝宦官权力的扩张进程
...让大家熟知的便是明朝的宦官乱政,然而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明令禁止过,宦官参政,那么在有这样的禁令下,明朝的宦官,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到最后为祸整个明朝的呢?明朝经历
2024-04-04 05:10:00
朱元璋严防死守宦官专权,为何明朝还经常出现宦官乱政?
...也是大都皇宫的檐壁最后一次被元帝国的太阳照耀。从此朱元璋和他的新王朝克复天下过程中再无艰险之战,只剩下追亡逐北。帝国草创,接下来朱元璋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前朝与宫禁各项制度成
2023-06-14 12:16:00
宦官机构司礼监独断专行,为何还能存在?
司礼监是宦官机构。明朝的宦官机构最早由朱元璋组建,经过数次调整增易,基本定型为以十二监、四司、八局为主体的“内官二十四衙门”,主要服务皇帝及皇族。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十七年,在洪武、
2023-01-28 19:12:00
明朝宦官为祸究竟是谁的错
...天就让我们细细解读!一、太祖的防范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使用宦官,但对他们的权力设置了严格的限制。宦官不得兼任文武职衔,不得穿戴外臣服饰,最高品级仅为正四品。他们的职责被
2024-05-07 2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