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13 11:16:00 来源:历史典故漫话

一、《五月的鲜花》歌词的创作与影响

1935年,光未然中华大学毕业后,任教武昌安徽中学时,他组织拓荒剧团。8月,他以东北同胞的抗日斗争为背景,为剧团创作了独幕话剧《阿银姑娘》,并写了序诗《五月的鲜花》。这是一部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的作品。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22岁照片

这一年年底,北平东北大学音乐老师阎述诗,得到《阿银姑娘》剧本,又听说光未然已将该剧本列入“国防三部曲”公演计划,却无人给其序诗谱曲,便慨然相允,欣然命笔。他是随东北大学从关外流亡到北平的,又在“12·9”运动中,目睹学生被军警屠杀的惨状,对《五月的鲜花》的内容,感同身受,便很快获取了灵感,当天就完成谱曲工作,将序诗谱成了歌曲。

就这样,《五月的鲜花》歌词与歌谱,良金美玉,交相辉映,在流亡学生中、在抗日战场上广泛流传,激起了一场思想感情上的疾风暴雨,推动了抗日救亡形势的发展,闻名全国,影响深远,成为著名抗战歌曲。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阎述诗

新中国建立后,著名女作家杨沫,在改编其小说《青春之歌》为电影剧本时,她实事求是,补借了《五月的鲜花》为主题歌,随着该影片的摄制与发行,《五月的鲜花》重新火红起来,让新一代青年鉴赏了当年社会精英的青春赞歌,又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公认它是一首经典歌曲。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海报《青春之歌》

二、《五月的鲜花》歌词原文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煎熬,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怨恨,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了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五月的鲜花》

三、《五月的鲜花》歌词赏析

《五月的鲜花》歌词,原为剧本《阿银姑娘》的序诗,歌颂抗日志士,揭露日寇罪行,批判不抵抗政策,鼓吹救亡图存,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与战斗性。

这是一首四行式自由体新诗,全诗4节16行,可分三段。

段一、第1节4行,以“五月的鲜花”为话题,怀念与歌颂东北爱国志士流血牺牲、坚持反抗日寇殖民统治的英勇斗争,赞美他们忠贞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一开篇,诗人就满怀深情地写道,现在,“五月的鲜花”已经“开遍原野”了,那原野上的鲜花,正好“掩盖了志士的鲜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写下了这剧本的序诗。他又写道:你看看吧,这些志士仁人,“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前仆后继,流血牺牲,是他们的鲜血灌溉了鲜花,使鲜花开得这么绚丽,令人注目,光彩照人。如今,逝者已逝,而鲜花却生生不已,生命力很旺盛,终究是让人无法抹杀掉的。诗人以浪漫的抒情笔调,让志士的鲜血,与五月的鲜花,互为表里,交相辉映,灿烂夺目,极具感染力,彰显出一种悲壮之美,从而,赞美了东北同胞反抗日寇殖民统治的爱国精神,并表达了对抗日烈士的深切悼念。这正是剧本《阿银姑娘》、及其序诗《五月的鲜花》鲜明的主题。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五月的鲜花大合唱

段二、两节8行,概述当时整个国家的严峻局势,倾诉东北同胞亡国奴生活的悲惨情况,控诉日本侵略者又入侵中原,谴责当权者的不抵抗政策。又可分两层。

层1、第2节,沉痛地倾诉东北同胞亡国奴生活的悲惨情况。我国的东北已经“沦亡了四年”,我们同胞在日寇的殖民统治之下,“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还要忍受“那无情的皮鞭”:他们一无人权做人,二无工作挣钱,还要挨打受辱,“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屈辱的亡国奴悲惨生活;

层2、第3节,悲愤地展示当时严峻的国家局势,揭露日寇又入侵中原内地,而当权者却执行不抵抗政策。诗人用对比手法,把敌人“越过长城”入侵中原、又借口“亲善睦邻”,与当权者“歌舞升平”、又“卑污的投降”,两相对应,对比说明:日伪勾结,狼狈为奸,因此,中原时局,岌岌可危,国家大势,触目惊心!于是,诗人痛心疾首,一针见血地揭露当权者“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完全背叛了国家,背叛了人民,他们哪里还是父母官呢?

残酷的现实,严峻的形势!我们的国家将何去何从?我们的百姓将何依何靠?生死存亡、大是大非!不可不察,不能不思!

段三、第4节4行,描写诗人期待着有先知先觉者,“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怨恨”,愤然振臂,发出“一声怒吼”,唤起这一群不幸的“被压迫者”,领导大家“一齐挥动拳头”,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向万恶的日本侵略者,向可耻的汉奸卖国贼,狠狠地砸去!

诗人期望的,这“一声怒吼”,不言而喻,当是“救亡图存”,这可是当时拯救时局的唯一灵丹妙药,而“挥动拳头”,也当是“拿起武器”,以武力消灭日本侵略者,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这正是国家的出路、人民的希望!

实际上,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他正是用这首诗,通过深情的语言,向东北同胞、向中原同胞、向整个中华儿女,发出了“救亡图存”的怒吼,以激起人们的爱国热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召唤东北同胞、中华儿女愤然崛起,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家“一齐”踏着烈士的血迹,握紧拳头,拿起武器,同日寇拼死战斗,把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具有强烈的鼓动性与战斗性。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五月的鲜花歌曲

四、《五月的鲜花》歌词的艺术特点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优秀新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浪漫的笔调,以“五月的鲜花”为话题,倾诉东北同胞亡国奴生活的悲惨情况,控诉日寇殖民统治的滔天罪恶,以及入侵中原的狼子野心,揭露当权者不抵抗的卖国政策,并振臂高呼,号召东北同胞、中原同胞、整个中华儿女,“一齐挥动拳头”,拿起武器,为救亡图存,决一死战!

这一年,诗人22岁,却能如此高瞻远瞩,洞察时局,明辨是非,而又激扬奋发,立意深远,创作出这样的救亡图存的优秀诗篇,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同时,这首诗结构完整,句式均齐,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可诵可歌,是一首优秀的四行式自由体新诗,又经青年音乐家阎述诗谱曲,诗曲相配,珠联璧合,成就了我国文化艺术史一首经典歌曲。陈存选2024、10、09

参资:百度百科《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是一首鼓吹救亡图存的名诗〔273〕

余光中和阎述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1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九·三主题活动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活动中敬献鲜花。当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
2023-09-03 15:48:00
苏州姑苏区:“睦邻巧手编织队”织出百余朵“鲜花”
...志愿者队伍,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亲手织出了100余朵“鲜花”,送给辖区内辛苦奋战在劳动岗位上的女性们。据悉,每年妇女节到来前,金筑社区党委和妇联的工作人员都会召集辖区的女性居
2024-03-06 13:52:00
上饶市广信区垃圾分类办:春风送暖妇女节 垃圾分类我先行
...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早早守候,为每位女同胞送上鲜花和祝福,“阿姨,节日快乐,祝您永远健康幸福!”收到鲜花大家脸上都露出幸福的笑容。除了送上鲜花和祝福,垃圾分类宣传员们还借
2024-03-12 11:39:00
现代诗人余光中和他的名诗《乡愁》〔274〕
...是我国现代文坛的一颗巨星余光中〔1928—2017〕,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祖籍福建永春,出生于南京,自称“江南人”。余光中抗日战争时,他在四川读中学。194
2024-10-13 11:20:00
中营工社区活动室里花香阵阵
...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王芳(左)正在为插花活动购买鲜花。郭增明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甘兴华报道)“你搭配的这个颜色好清新淡雅!”“我就喜欢鲜花,希望能生个女儿,能像这花
2023-03-07 20:42:00
俄外交官在祖国保卫者日向苏蒙烈士敬献鲜花
...口市政府代表在张北县苏蒙烈士陵园向烈士纪念塔敬献了鲜花。1945年8月,他们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了张北县。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国防部代表处总代表安德烈·吉先科在仪式上说:“我
2023-02-24 13:45:00
当年被炸的中国大使馆旧址前,现在摆满了鲜花
...当年被炸的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纪念碑前,现在摆满了鲜花。我还没看到图片。但这几天,我可以肯定,会有更多的中国人、塞尔维亚人来到石碑前,肃穆静立,然后鞠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
2023-05-07 09:44:00
莒县结核病防治所开展“三八妇女节”送芬芳活动
...,莒县结核病防治所精心策划,开展了一场温馨满满的送鲜花活动。活动当天,医院领导班子成员手捧着娇艳欲滴的鲜花,分别前往各个科室,将一束束鲜花送到女职工们手中,并送上诚挚的节日问
2025-03-09 08:16:00
哪位弱女子的诗,杜牧不及王安石难追
...有一首小诗是一个弱女子写的。这首诗一出版,就令许多名诗黯然失色。真诗百首,不如女子二十言。在这么多的诗歌中,这里列出了许多诗歌大师。杜牧、王安石、陆游等众多文人墨客纷纷表示哀
2024-04-23 15: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