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日报 解怡欣
随着春节的临近,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万荣人就奏响了筹备过年的乐曲。
“厮赶上舍会”——赶集。每逢“二”或“八”,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都会相约一起去集市上感受笑城独特的魅力。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人们摩肩接踵,不亦乐乎,时而到打饼子那吃个炒粉和火烧(饼子),时而看看瓜子糖蛋、福字对联等年货,不一会儿,又走到厨具或农具、菜籽的摊位。小小的货品,便是小小的希望,人们看着它们,期待来年的好收成。
“打贴屋里”——给家里大扫除。从小大人就告诉孩子,财神不愿光临不整洁的家庭。所以人们总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戴上防尘帽,拿着鸡毛掸子,抹洗(抹布擦)打扫家里的家具、墙壁、天花板,边边角角,犄角旮旯……还要洗一洗门垫、窗帘、被罩床单,万荣人以澄澈和虔诚的心,希望遇到心软的财神爷!
“捏包子、炸霞霞、窝(腌)酸菜”——做包子、菱形的麻叶、发酵好的白菜和萝卜。不管是自己家的年夜饭还是“台惬人(招待亲戚)”,都会用这三样吃食。有的人家,除了包子还捏出各式各样的面点,如小兔子、猪娃子、花馍等。霞霞是用椒叶、面粉、鸡蛋还有清水做成的。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将白萝卜和白菜洗净,放进坛子里,密封发酵。不出一月,一坛可口的酸菜就窝好了,稍作翻炒更是香气袭人。把装好酸菜的砂锅放到炉子上,泡上粉条,扔一些炸好的豆腐块,咕噜咕噜冒着热气……
“扶秋千”——架秋千。村里在过年前,还会在村中央支起又长又高的秋千。小孩子起得早早的,就是为了玩秋千不用排队。他们用力向下荡,驾驭秋千,控制上下的摆幅,抓紧绳子以保持稳定。保守派浅尝辄止,没有荡得非常高;进取派的玩家仿佛想通过此种途径上天。秋千旁也是笑语连连,或许,在荡漾的不只是秋千。
除夕当天,年味浓浓。先是“贴对的”——贴对联。个子比较高的踩着架在墙上的梯子,询问下面人对联的角度及位置是否合适。下面的人剪胶带、递胶带。
“点牛涂火”“点柏(bia)枝”——点着柏树枝来烤火。柏树枝晒干火势才会茂盛。把干草(谷穗秆秆)、芝麻秆、见见(高粱秆秆)放到柏树枝堆里,噼啪作响,整个小院弥漫着柏枝燃烧的烟雾和香气。求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运,营造出春节特有的氛围。“柏树枝儿烧一烧,妖魔鬼怪全都跑。”在“牛涂火”(柏枝火)旁烤的麻特(麻花),别有一番风味。
“献牙”——祭祀神位和祖宗。家长携家人给香炉插三柱香,叩拜。心里默许下自己来年的愿望和憧憬。大年初一,大家都起得早早的,在热闹的鞭炮声中,互相拜年问候。
“包钱饭”——捏饺子,饺子里面放硬币。提前找好面值一分的硬币,洗净,晾干,包饺子时放进去。家里有几口人,就包几个左右的“钱饭”。大人为了让娃娃多吃一点,经常是吃到了硬币也默不作声,把它偷偷藏在洋瓷碗的后面。神态自若地对孩子说,再多吃几个,肯定能吃到钱,有福气!仿佛奶奶和妈妈总能慧眼识珠,能透视出钱藏在哪个饺子里,将“天选之饺”夹到孩子的碗里,幼子达成所愿,喜笑颜开。奶奶和妈妈默契相视,笑而不语。可能,记号的位置不仅流于饺子皮的表面,还在关怀家人的心里。
“走亲亲”“走丘沙”——去姑姑和舅舅家做客。每当姑姑和舅舅把几个孩子聚一起,孩子们就知道他们接下来要掏出的那个东西,而孩子是需要心口不一、欲收还拒一下的。“你拿上么!”“过年哩么!”“你不要和我打闹(推拉),一会呀(丢)啦!”……
“超锣鼓”“闹热闹”——敲锣打鼓,各种社火。不出正月都是年。村里还会在正月组织热闹。在村中央的台子上表演完,每位参赛者都获赠一条新手巾(毛巾)。县里的表演海纳百乡,令人目不暇接,花鼓、腰鼓、舞狮。西村的抬阁,更是杂技与戏剧的融合,尽展凌空之美。万荣职中在社火活动表现也相当亮眼,有激情洋溢的水鼓、恢宏大气的百人舞蹈方阵、十大专业方队一一亮相……
十里不同的乡音,寄托着万里游子的乡情;不大不小的方寸天地,皆为每个故乡人的心灵沃野。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9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