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5-10 22:47:00 来源:澎湃新闻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5月1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2023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本次发射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为长七火箭)与天舟系列货运飞船第六次携手奔赴太空,六战六捷,配合十分“默契”。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 本文图片 史啸、宋涛、王莹 图

从38天到25天

经过八年的艰苦攻关,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发射成功。2017年4月20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开始携手天舟货运飞船“筑天宫”。

作为我国第一型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的中型运载火箭,长七火箭入轨精度是现役运载火箭中最高的,偏差不超过4秒,在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任务中实现了世界最快太空快递“签收”纪录,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长征七号A、长征八号等多型运载火箭。

虽然在天舟货运飞船发射上已经取得七战七捷的优秀成绩,但长七型号团队并没有裹足不前,仍在持续优化火箭设计和发射场测发流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长七火箭动力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周宏介绍,研制队伍对火箭发动机等产品进行了可靠性提升改进,进一步消除薄弱环节。“在测发流程方面,本次任务优化了地面测控软件,并进行了单机、系统和全箭验证,测发流程可靠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经过流程优化,发射场测发时间从27天缩短到了25天。”火箭院长七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说。

38天→31天→27天→25天。

这是长七火箭自第一发任务以来,发射场工作流程所需的时间变化。

在外人看来,递减了13天可能不足为奇,但为了这13天,长七型号队伍走了7年。

“随着空间站任务的推进,长七火箭的发射密度越来越高,质量和效率成了保证成功的‘两条腿’,失去任何一条,都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火箭院长七火箭总设计师程堂明说。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长征七号火箭转运。

心有梦而不畏路远。在这条与时间赛跑的赛道上,长七型号队伍分秒必争。“长七火箭立项阶段设立了发射场工作流程控制在25天的目标,如今,我们顺利完成了阶段性目标。”火箭院长七型号队伍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郭金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目标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一组数据可以给出答案:

通过对项目的调整、严密和灵活地组织,火箭箭体状态恢复、产品交接、关键单机等工作的准备时间,从首飞时的5天压缩到了1天。

通过优化测试项目,火箭吊装完成后进行的测量、控制、动力等分系统测试,由首飞的9天缩减到了5天。

在总检查阶段,从长七遥五火箭开始,减少一次总检查,并进一步优化流程,缩减了1天。

从长七遥五火箭开始,加注发射阶段,液氧和煤油两种推进剂从串行加注变为并行加注,使得长七火箭进入发射程序时间缩减4个小时……

4天、1天、4个小时……就这样,时间一点点“压缩”出来。“7年前,相比于国际先进水平,我们还有差距,现在,长七火箭的发射场工作流程已十分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这不是终点,我们还要一棒接着一棒跑,实现从追赶到并行再到赶超。”郭金刚说。

时间的压缩绝非是对流程、步骤的简单取消,而是在吃透技术的基础上对流程进一步优化。郭金刚提到了一个细节,以往团队采用高精度水平测量仪来测量火箭的垂直度,之后,团队以厂房平台等设施为参考,保证了火箭“站立”安全,简化了发射场操作项目,也为火箭整体降本增效作出了贡献。“在型号两总的带领下,类似的流程优化体现在各个专业、系统,这不是一朝一夕的权宜之计,而是系统性、整体性的完善。正是7年的优化流程‘接力赛’,让我们跑赢了时间。”

时间压缩,但质量不能有丝毫放松,质量是航天的生命,航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质量。相比于我国另外三大内陆发射场,文昌发射场不仅湿度大,还高盐雾,这些都在影响着发射平台等地面设备。“知道海南的气候潮湿,但没想到会常年这么潮湿。”火箭院长七火箭发射支持系统副主任设计师李超被问及常年在文昌出差的感受时说道。

常年在文昌与疾风骤雨打交道的火箭院长七火箭地面设备保障团队,更懂得“未雨绸缪”的含义。对那些接近设计寿命的产品,从2021年开始,他们提前采取了措施,与发射场方面沟通启动主要设备更新换代工作,更换的产品目前顺利通过测试投入使用。对于那些一时难以更换的设备,他们通过精心维护、加强状态监控、准备充足、完好的备件,确保设备状态良好,满足发射任务需求。

筑梦“天宫”|“货运专列”再立功,长七向“智慧”火箭迈进

吊装中的火箭助推器。

向智慧火箭迈进

发射成功率100%,这是7年来长七火箭在空间站任务中一次次交出的亮眼成绩单。当成功成为常态,这支“常胜”团队并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而是朝着运载火箭更为前沿的发展方向——智慧火箭迈开脚步。

“航天人一次次用成功刷屏,中国人抵达的远方更高、更远。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们的脚步也不会停歇。”火箭院长七型号队伍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说。“浩瀚宇宙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火箭更稳、更可靠地托举梦想。”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智慧火箭也吸引了航天界更多的目光。邵业涛解释说:“火箭以精准入轨为终极目标,如今,我们多是通过提高火箭可靠性的方式来提高发射成功率,但火箭发射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往往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异常状况决定任务的成败。智慧火箭能实现在通常意义的致命性故障情况下进行智能纠错,转危为安,确保入轨。”

邵业涛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好比人们通过加强锻炼来抵抗感冒,不至于危及生命,同样地,未来,长七火箭也要能在即使有一些‘小毛病’的情况下,确保任务成功,提高发射成功率。”

从完美到更完美,是突破,更是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火箭院长七型号队伍围绕智慧火箭领域正在开展故障诊断、任务重规划等技术研究,目前原理样机已经研制完成,在后续的任务中将进行飞行验证,推动智慧火箭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与落地。

“按照设计的一揽子计划,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智慧火箭的目标会一步步达成。”邵业涛信心十足地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筑梦“天宫”|“航天员专列”不辱使命,不断优化提高安全性
...垂直转运。优化改进的脚步从未停下载人火箭有“航天员专列”之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对于载人运载火箭来说,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高可靠、高安全”是载人火箭始终不变的追求
2023-05-30 10:20:00
天舟月夜逐天宫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天舟月夜逐天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飞天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11月17日 第 03 版)11月1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八号货
2024-11-17 03:20:00
漫评丨年货礼包速达“天宫”,中国航天龙行龘龘
...舟七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向中国空间站“天宫”顺利送达“新年大礼包”,取得中国航天2024年交会对接任务的开门红。此次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将太空“快递”提升为“速运
2024-01-24 12:07:00
...航天科技四院研制多项“快件”全方位细心呵护航天员“天宫”生活1月17日,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顺利将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此次天舟七号飞行任务开启新年福
2024-01-18 03:45:00
筑梦“天宫”|46台发动机推举天舟六号送达“太空快递”
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46台发动机助力天舟六号送达“太空快递”5 月 10 日,震天动地的轰鸣之后,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穿云破雾,直入云霄,中国空间
2023-05-11 11:36:00
航天2023:进一步叩问苍穹|2023年终盘点
...脚步从未停歇——2023年,神舟十六号、十七号接续奔赴天宫,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际上,SpaceX“星舰”两度发射,印度月船三号在月球南极成功着陆……跟随封面新闻
2023-12-26 10:04:00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奔腾,人才喷涌,精彩纷呈。中国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安全高效,连续实施3艘载人飞船任务和2艘货运飞船任务,多个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宫”,顺利开展多次舱外作业。
2023-12-25 14:59:00
中国“天宫”:世界航天丰碑(科技名家笔谈)
...一横一竖组成遨游太空的“T”字,积十多年苦功,中国天宫空间站建成了,铸就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世界史上的一座丰碑。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一分子,我以参与中国“天宫”建设为自己最大
2023-08-14 04:57:00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首飞20年,火箭安全性0.99996是如何“炼”成的?
...入中国人自己的宇宙家园——中国空间站。作为“航天员专列”的“神箭”长二F火箭,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2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接续完成了“三步走”发
2023-10-26 21:47: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