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筑梦“天宫”|“航天员专列”不辱使命,不断优化提高安全性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3-05-30 10:20:00 来源:澎湃新闻

5月30日,托举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本次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

长征二号F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载人火箭,全程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是我国现役唯一具有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的火箭,肩负着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筑梦“天宫”|“航天员专列”不辱使命,不断优化提高安全性

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进行垂直转运。

优化改进的脚步从未停下

载人火箭有“航天员专列”之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对于载人运载火箭来说,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高可靠、高安全”是载人火箭始终不变的追求。虽然发射成功率达100%,但研制团队从未停下优化改进的脚步。

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下文简称:长二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称,相比发射神舟十五号的遥十五火箭,本发火箭共有20项技术状态变化。研制团队重点围绕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改进,持续提升火箭的可靠性,同时继续推进箭上多个电气系统元器件国产化工作,不断提升产品自主可控水平。

研制团队还以数字化、信息化手段赋能火箭,为数据判读引入“智”变。依靠远程测发支持系统的持续建设,实现了长二F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通,后方设计人员能够更加便捷、全面地了解火箭相关数据,开展实时监测判读与数据分析,并同步在大屏上可视化展示。不仅如此,后方强大的数据自动判读与分析工具以及完善的专家团队,将更好地保证数据判读的覆盖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质量管控方面,研制团队始终坚持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狠抓质量工作,确保“状态严控、过程严管、产品优选、人员优配”。以发射场质量工作为例,研制团队充分继承发射场工作经验,围绕7类要点与7类“再确认”,明确了58项质量工作项目。

通过针对所有故障模式制定有效措施,如设置强制检验点等,研制团队进一步降低了全箭故障发生的概率,提升了火箭可靠性。此次长二F遥十六运载火箭可靠性设计改进工作持续开展,继续从冗余度提升和工艺性能改进方面进行改进。例如,进一步提升火工品的发火环节冗余程度,提升分离可靠性。

针对涉及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的关键产品,影响飞行成败的点火、分离等关键环节,长二F运载火箭团队开展了设计指标闭合检查工作。针对点火—起飞、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级间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等多个正常飞行时序功能,4个逃逸程序和船箭应急分离飞行时序功能,开展指标闭合性检查。通过对火箭各系统射前地面工作流程和飞行时序的设计正确性,系统间时序动作协调匹配性,控制系统、火工品、发动机等重要产品的设计状态、实际指标等重要因素进行复查确认,保证全箭飞行动作的稳妥可靠。

长二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介绍说,火箭的控制系统应用了起飞时间偏差修正技术,使火箭点火时间出现偏差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修正轨道完成入轨和交会对接任务。同时,型号队伍对遥测系统也进行了升级迭代,使遥测精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筑梦“天宫”|“航天员专列”不辱使命,不断优化提高安全性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任务以来发发成功,发射成功率100%,被誉为“金牌火箭”。

细节打造神箭

自执行长二F遥十二运载火箭任务起,长二F运载火箭研制团队进入“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两发火箭轮流“站岗”。“值班”火箭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可随时实施应急救援发射,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在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的同时,研制团队的工作量也大幅增加,对发射场操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基于“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团队设计了“串行”和“并行”两种测试发射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设计了“串并行”测试发射流程。“串并行”模式可比“串行”模式节省7天时间,比“并行”模式仅多4天,不仅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以兼顾整流罩线和逃逸塔线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

简化重复测试项目,调整测试顺序,并行、穿插工作……在确保发射可靠性的前提下,团队不断梳理、优化发射场流程,提升测发效率。如今长二F火箭“发一备一”的发射场流程已从37天压缩至35天。

流程压缩的同时,面对快节奏发射,团队加快了对火箭优化改进的步伐。刘烽介绍,在地面设备更新改造的基础上,长二F遥十六运载火箭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能力,增加火箭状态监测与总体网接口,使得相关数据能够在总体网上进行实时监控,更加便捷、全面了解火箭数据。基于远程发射支持系统,本次火箭的测试数据实现了前后方的互通。在北京远程测试中心,可以依托后方强大的分析工具,以及完善的专家团队,提升数据判读的覆盖性和可靠性。

火箭和地面设备的新技术状态变化,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射前发射流程操作也更加自动化、更简便,减少了人为操作失误风险,但这同时也是挑战。型号队伍始终坚持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质量意识,按照最高标准严把质量关,共策划66项工作项目,全面理清技术状态变化对发射场工作的影响,重点查看地面设备新测试细则落实情况,严格检查载人状态特有测试项目,前后方联动对软件更改、工艺变化等进行再把关、再确认,全力确保发射任务过程完美、结果圆满。

未来几年,长二F运载火箭还将继续以每年2发的高频率执行发射任务,在我国空间站运营过程中担纲重任。研制团队的专家表示,团队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团结奋斗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31 09: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回望中国载人航天首飞20年,火箭安全性0.99996是如何“炼”成的?
...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3名航天员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距离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20年前,杨利伟代表中
2023-10-26 21:47:00
天宫空间站:180吨巨无霸如何挑战引力法则?
...天器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克服地球引力束缚还需要解决航天员的长期生存问题。在天宫空间站中,科学家们研究和改进了生命支持系统,确保航天员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水和食物等基本生存需求
2024-02-21 10:27:00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度观察)
...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图②:2003年10月15日,航天员杨利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出发,踏上了首次飞天征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图③:2023年4月1
2023-10-27 06:30:00
筑梦“天宫”|神十六会师“天宫”,这58台发动机很给力
...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为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提供了“航天员专属列车”,在火箭配套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六院发动机研制团队都全力以赴。火箭发动机需要在高温、高
2023-05-30 20:31:00
“太空菜园”迎丰收,“天宫”种菜如何实现?
近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采摘了“太空菜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太空蔬菜”现摘现吃、新鲜又美味,航天员同时也为新一批蔬菜培养做好了准备。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在天上种菜?太空种菜最大
2023-12-08 10:50:00
...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乘神舟、赴太空。夜色笼罩的茫茫戈壁上,这是一簇耀眼的光芒。迈向宇宙的漫漫征途里,这是又一个光辉的起
2024-04-26 04:39:00
本文转自:河北日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进驻“天宫”太空会师 中国空间站“迎新”在西北大漠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中国人开启飞向太空新的征程——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长征二号F
2023-10-27 05:24:00
揭秘货运飞船进化史,天舟飞船震撼现役第一!
...“水星”、“双子座”以及苏联的“联盟”系列,都是为航天员提供太空旅行的工具。这些飞船主要用于执行短期任务,如进行航天员的轨道飞行和进行宇宙中的生物学研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2023-11-22 14:06:00
“太空生命之舟”,中国造!(科技名家笔谈)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健康状态良好。 王晓博摄何宇肖像画。 张武昌绘何宇(左一)和同事在工作中。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供图近日
2023-11-09 03:45: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