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代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他不怕自己的江山被他人架空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21:44: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明穆宗病危,他握着高拱的手嘱托道:“我儿继位后,以后天下大事就多累烦先生了。”高拱在内阁中悲伤地叹息道:“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高拱口中这位十岁的太子,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他是明代的第十三任皇帝。

明代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他不怕自己的江山被他人架空吗

一说到万历皇帝,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大兴土木、沉湎酒色、贪婪爱钱,长达28年不上朝的昏君形象。

可就是这样一个混得不能再混的皇帝,在他即位之初却是一位节俭开明,明辨是非的好皇帝。

那么,朱翊钧到底经历了些什么让他性情大变,以至于从开始的英主气象一步步走向堕落?

就让我们走近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那段悲喜人生中,一探究竟。

朱翊钧即位的时候才10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换做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这个年纪正是最天真无邪好好玩乐的时候。可朱翊钧不一样,他是皇帝,他的肩上承载着大明王朝所有的希望。

所以,在同龄人放肆玩儿的时候,他在拼命地学。而他的老师,正是大名鼎鼎的张居正。

张居正对小朱翊钧的教育可以说是尽心尽力,将他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他。并且,为了让他快速成长起来,张居正对他也是分外严厉,并不因为他是皇帝就对他手软。没有完成留下的功课,那手板也是照打不误。

小朱翊钧对张居正是既尊敬又害怕。他了解老师是为了自己好,可他毕竟只有9岁,贪玩是天性。

有一天,小皇帝实在受不了了,心里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李太后。他想到母亲那里暂时地放松一下,偷个懒。小孩子嘛,受了委屈,第一时间想到自己的妈妈也正常。

可是满心欢喜的小皇帝见到自己的母亲之后,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抚慰,反而是厉声的责备。李太后先是训斥朱翊钧翘课的行为,之后又告诉他:“如果他不乖乖回去上课,就告诉张居正先生,让他打你的手心!”

李太后和现在所有的父母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小朱翊钧本以为可以得到一些母爱来中和老师对自己的严厉,没想到母亲和老师一样的严肃,一样的不近人情。

朱翊钧开始认命了。他按时上课,按时给母亲请安,按时批改奏折,一派英英主主的模样。

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不快乐。他在压抑着自己,将自己伪装成别人期盼的样子。

10岁的朱翊钧虽然得到了很多,但他失去的更多。他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甚至没有走出过紫禁城,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长大。

留下阴影是必然的。即便之前多么的天真善良,但在长期的压抑之下,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偏激甚至变态。

可他看到,虽然自己不快乐,但是按照老师的教导治国,国家好像还发展得不错。如果牺牲我一个人,可以换来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那也是值得的。所以,朱翊钧一直在压抑着自己,不让自己露出黑暗的一面。

这么一看,万历皇帝在前期确实很有大局意识,颇有英主之相。要是他按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大明王朝兴许还能多延续几年。

可命运并没有如此安排。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这颗他深埋于心的扭曲种子破土而出了……

张居正之于朱翊钧来说是他学习的榜样。他这位老师博学多才,在他的一系列改革下,明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可以说,张居正就是万历皇帝的偶像,他就是朱翊钧心里最完美的人,是道德的化身。

但是,就在亲政之后,他却发现他最尊敬的老师,居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两面人”!

那个时候张居正已经死了。所谓“树倒猢狲散”,当时不敢对张居正怎么样的人,现在都跳出来指手画脚。

受过张居正窝囊气的人一次又一次地上书给朱翊钧,控诉他大肆敛财,以权谋私,简直是十恶不赦!

朱翊钧开始是不相信的,但架不住这帮人的车轮战。“三人成虎”之下,朱翊钧半信半疑地下令查抄张居正的家。

本以为等来的是自己老师被冤枉的报告,谁想到,却是坐实了张居正所有的罪行!

不查不了解,一查真的是惊呆了万历皇帝。这位平时总是告诫自己勤俭节约的好老师,对他自己可是一分都没做到。

在张居正的家里,查抄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一个屋子都堆不下的程度。而这些庞大的数额更是远远超过了当朝皇帝的标准。不仅如此,万历皇帝还发现,敬重的张先生居然还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用来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坐在龙椅上的朱翊钧大发雷霆,愤怒至极。但是,愤怒之余则是深深地失望。自己崇拜多年的张先生,竟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小人。告诉自己要做一名有德行的君主,可他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哪一件跟德行沾了边!

偶像就这样轰然倒塌了,朱翊钧感觉自己遭受了欺骗。他认为自己一直所学的东西全部都是假的,他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傻子。

既然一切都是错的,为什么还要遵守,为什么还要苦苦压抑?完全没有道理,从此刻起我要做自己!一直被困于牢笼之下的朱翊钧终于冲破了枷锁。

他将曾经的恩师开棺鞭尸,以解心头之恨。还将张居正制定好的政策全部废除,本能挽救大明王朝的万历新政,就这样半途夭折了。

这番对张居正查抄,无疑给万历皇帝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从这往后,他性情大变。变得随心所欲,好似一个刑满释放的犯人,对一切都充满兴趣,除了上朝理政。

虽然朱翊钧这个时候已经很不像话了,但是却还没有到终日不上朝的情况。大臣们还能逮到皇帝的影子,向他汇报汇报工作啥的。

可我们都了解,万历皇帝出名就出名在他长达28年不上朝。那么,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这一结果呢?

万历十五年这天,朱翊钧最宠爱的女人郑贵妃给他诞下了龙子,起名为常洵。

朱常洵打生下来就很得万历的喜爱,没过多久就加封他为福王。你看看朱翊钧给的这个封号,就是希望常洵可以福气满身,足见万历对他的偏爱。

可朱翊钧明明都这么喜欢朱常洵了,为何只给他一个王爷封号,居然没有让他当太子呢?你以为他不想吗?他可太想了!只是他还没有找到办法。

原来,此时朱翊钧已经有一位长子了,名叫朱常洛。相比于常洵,这哥俩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没法比。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她的母亲是李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

万历皇帝本来也就是一时兴起,宠幸了她,事后早就把这事儿忘了。但没想到是,这宫女居然怀孕了。

这时候,万历还一个子嗣都没有呢,给李太后是着急坏了。突然得知自己手下的宫女居然怀了皇帝的孩子,那是高兴得不得了。

她赶紧把自己儿子叫来,朱翊钧本来不想认账,本来也就是自己一时玩乐,而且这宫女长得也不好看,就一味地推脱。

他是不想要这个儿子,可太后却想要这个孙子。无可奈何之下,朱翊钧只好册立这个宫女为恭妃,生下来的孩子就是朱常洛。

不用想,朱翊钧对自己的这位长子是很不喜欢的。对他爱搭不理,朱常洛在他面前就跟空气似的,更别提立他为太子了。

所以,这太子之位一空就是空了五年,直到朱常洵的诞生。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万历皇帝是想要立常洵为太子的。可是偏偏前面有个碍事的长子朱常洛:按照明代嫡长子继承制,太子之位必然是朱常洛的。

大臣们也早就看出了皇帝的小心思,不停地劝谏朱翊钧让他早立常洛为太子以固国本。可万历皇帝对于大臣们的苦口婆心,就当没看见。反正我是皇帝,我就是不立太子你能把我怎么样?

就这一件立太子的事情,一直闹到了万历十八年。朱翊钧好不容易松口说次年就立太子,大臣们还挺欣慰。可性情古怪的万历皇帝是说变卦就变卦,又说改到二十一年。

都说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到了朱翊钧这就是儿戏。就这么拖啊拖,竟然拖到了二十九年才极其不情愿地册立常洛为太子。

虽然过程很曲折,但好在太子之位算是敲定了。可这件事带来的蝴蝶效应,却是远远没有结束。

在明面上,朱翊钧向一众大臣妥协了。但在暗地里,他早就想好了怎么报复这些不遂他心愿的可恶之人。

没错,他的办法就是——他不干了!你们这帮大臣不是厉害吗?那国家就给你们治理吧!

那罢了工的朱翊钧干什么呢?简单,吃喝玩乐呗。对了,还得再加上一条——敛财!

为了钱,当皇帝的朱翊钧那是挖空心思想了不少办法。什么公主出生,皇子娶妻,大臣们得花钱来表示祝贺;大臣们犯错了,他最喜欢的惩罚措施就是“罚俸”;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官员,他更喜欢抄他们的家,把值钱的东西全部“充公”。

要我说,但凡万历皇帝把用在这方面的心思分一点用来治国,那这国家也能被他治理得不错。

那么作为皇帝的朱翊钧为什么会这样贪财呢?他搜刮的金银珠又都用来干什么了呢?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钱只有一小部分用来他自己的享受,而更多的钱财竟都恩赐给了福王朱常洵!

万历皇帝对福王的溺爱可以说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他将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全部恩赐给常洵;不问政事隐居后宫时谁都不见,只见福王;常洵结婚时,花销十倍于当太子的朱常洛。

所以那个时候都说“皇帝耗天下以肥福王”!

小儿子没有当上太子,那他就用另一种办法来弥补。他不惜将他的国家耗尽,搜刮天下之财给常洵。也许,在万历皇帝心中,这也是变相的把江山传给了爱子。

朱翊钧在报复,在发泄。爱子不得立,终于将他压抑多年的情绪全部爆发出来。他再也无所顾忌,他也彻底地疯魔了。

既然你们非得让常洛继位,那我就给他留下一个破败不堪的江山让他去继承。天下大乱又如何?只要我生前无事就好,死后的事儿我也管不着了!

带着这样报复社会的变态心理,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个不问朝政,隐居深宫28年的荒唐君王。

纵观朱翊钧的一生,在他前20年里还是想有一番大的作为的。但是,在他灰色童年的影响下,和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朱翊钧变得越来越疯狂。

在万历皇帝作为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庙号神宗。我想,正是后人讽刺他不理朝政,神龙见首不见尾吧。

这条英主之路,朱翊钧终究是没有走到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4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朝最大的蛀虫朱常洵:用一生吞垮大明江山,最后却落得尸骨无存
...,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又能做得了什么呢?彼时,首辅张居正挺身而出,助力万历稳固朝堂,进而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给万历皇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万历皇帝开始亲自处理政务之后,把张居正
2024-12-06 09:56:00
揭秘明神宗朱犊钧,稳固皇权的三大策略
...他是一个极度贪婪爱财的人明神宗在位的前10年,因为有张居正的辅佐,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中兴的局面。张居正去世后,20岁的明神宗才算真正地掌握大权,
2024-02-27 02:46:00
嘉靖帝:稳坐江山45年,玩弄权术的高手
...风浪,只是看皇帝愿不愿意继续任用他。比较典型的就是张居正改革,他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推行自己的改革。一来是因为万历皇帝尚还年幼,内廷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小皇帝;二来张居正和当时的大
2024-03-31 12:37:00
明神宗朱翊钧38年不上朝,背后原因是什么
...,便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一心为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2023-08-06 21:49:00
一生特立独行的万历皇帝称得上英雄二字吗
...政过程中,开创了令人咋舌的长达28年没有上朝的记录。张居正改革、万历中兴、万历三大征、强征矿税、萨尔浒战败等等标签,都发生在这位明神宗在位时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执政初
2024-05-16 20:09:00
帝师诸葛亮、张良与张居正的荣辱一生
...来关系十分不利,明朝的万历皇帝就在即位后对他的老师张居正予以抄家和没收家产等。二者,准皇帝的毕恭毕敬来源于真心折服,这种对帝师与未来皇帝的关系十分有益,帝师往往会在未来成为国
2024-01-08 14:32:00
明定陵开棺,揭露了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的原因
...最大的厚望的,明穆宗还特意在自己驾崩之前,把高拱,张居正,高仪等朝廷重臣叫到自己的床边,诚心的拜托他们帮助自己的儿子继续发展大明的大业。在给朱朱翊钧的遗诏当中,明穆宗也有再三
2022-12-18 19:21:00
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太后垂帘听政,除了大明王朝
...,夏言的耿直不阿,徐阶的忍辱负重,高拱的执着傲慢,张居正的博学持重。这些大臣似乎都不害怕皇帝,他们对待工作十分认真,不会因为皇帝的态度,而改变施政方针。天启皇帝时期的那帮东林
2023-04-23 19:28:00
明朝做皇帝的老师是最危险的职业,因为皇帝个个都是奇葩
...当上帝师的,最后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前程。就比如明末的张居正,最后成为内阁首辅,权倾朝野。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伴君如伴虎”。虽然你是帝师,但依旧要听皇帝的命令,皇帝让臣死
2022-12-30 12: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