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河网讯(记者 臧小景)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红旗渠畔青春绽放。10月31日,“精神的力量——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启动。
该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河南省委网信办联合河北、江西、陕西省委网信办,河南广播电视台主办。来自中央网络媒体及河北、江西、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中央驻豫媒体、河南省内媒体及部分商业媒体等的50余名青年记者组成采访团,将先后赴安阳林州、开封兰考,追寻红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

“这是一次有分量、有意义、有价值的红色探寻活动”
据悉,本次活动通过走读的形式,集中开展“一堂沉浸式党课”“一次主题式观展”“一次行进式走访”“一篇学‘习’心得”,以青年记者的所见所得所感,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表达,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内涵、新风貌、新故事。
启动当天,采访团一行与红旗渠建设者张买江和团十九大代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优秀青年教师李媛面对面交流。
此外,采访团依次参观了美丽乡村林州市黄华镇庙荒村、红旗渠纪念馆及青年洞,还参加沉浸式情景教学党课《红旗渠精神永在》。
“这是一次有分量、有意义、有价值的红色探寻活动。”采访团的青年记者们纷纷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深入践行新闻“四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传播当年那些了不起的青年人用双手创造的丰功伟绩,让红色精神和红色基因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像前辈一样,艰苦奋斗”
1997年出生的李媛是红旗渠建设者的后人,现任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青年教师。据李媛讲,她的太爷爷李贵在修建红旗渠时任林县县长,也担任红旗渠建设后期指挥长。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他想方设法保证了对一线修渠人的物资供应。
李媛从小就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虽然没有见过太爷爷,但是知道他的事迹,从心里为他感到骄傲。除了太爷爷之外,李媛的姥姥和姥爷在当时也都参加过红旗渠建设。大学毕业后,延续着这份和红旗渠特殊的缘分, 李媛成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的一位青年教师,每天向来自大江南北的学员讲述红旗渠故事,宣讲红旗渠精神。
“作为年轻一代,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当中,我们的个人选择、物质条件都会比以前更好,但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想我们还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我们更应该像前辈一样,艰苦奋斗,践行和传承好红旗渠精神,为自己、为我们的国家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李媛告诉记者。

“我希望全国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都来这走一走看一看”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希望大家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张买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60年,红旗渠工程开始施工,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是第一批参建者,为了保护工友不幸牺牲在红旗渠工地上。张买江毅然接过了父亲的工作,13岁走上了红旗渠工地,人称红旗渠工地“小老虎”。红旗渠建成后,张买江又义务担任了红旗渠故事讲解和宣讲工作,一直在发扬和传承红旗渠精神,长期宣传红旗渠精神。
在父亲的感召下,张买江的儿子张学义接过父亲的班,继续践行祖辈承诺,成了一名护渠人,守护着祖辈流血流汗修成的红旗渠,成为一名新的红旗渠精神践行者。
“红旗渠就是丰碑,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我希望全国的人,特别是青少年,都来这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老前辈们用心血和汗水、用生命换来的红旗渠精神。”张买江语重心长地说。
编辑:张龙(小)审核 :银新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