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记者 贺莹莹 报道日前,在临邑县德平镇种粮大户魏德东创办的合作社院内,刚刚收获的玉米铺满晒场。追踪 “吨半粮”
□记者 张双双
通讯员 邓 静 罗付义 报道
本报德州讯 深秋的德州大地上,拖拉机在田间驰骋,翻松土壤,为冬小麦准备好舒适的苗床。近期,在各地开展的实打现场,“玉米亩产900余公斤”的捷报频传。
“遇上了好年景,玉米生长关键期风调雨顺,今年的收成比往年好。”在夏津县东李镇1800亩数字化“吨半粮”生产能力试验基地,种粮大户张庆海笑着说。
去年,东李镇打造“5G+智慧农业”管理系统,每到关键节点,县里的农技人员会结合物联网平台的有关数据,给农户推荐符合小麦和玉米生长需求的灌溉、施肥和施药标准,利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自动实施喷灌施肥。“还应用了无人机遥感、地面监测和智能农机等新技术。”张庆海说,今年通过科学种植,小麦和玉米不仅收成好,还降低了化肥等相关投入。
德州市不断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全市夏粮实现“吨半粮”产能创建目标的基础上,秋粮高产已成定局。去年10月底的断崖式降温让部分小麦出现严重冻害,今年5月中上旬,小麦又遭遇超级“干热风”,德州市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保春管。冬季,指导农户抗寒保苗;夏季,指导农户多次进行“一喷三防”作业,起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增加籽粒重的目的,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30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