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追问|探寻神经疾病成因:科学家观测蛋白质集聚首次突破纳米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9-20 13:43:00 来源:澎湃新闻

·“我们用了新的光学技术观察到蛋白质聚集体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这些变化可以快到小于一秒,也可以慢到几分钟,这样就可以地更好追踪蛋白质聚集的过程,在病理性蛋白聚集前阻止转变发生。”

·“我们的发现有望从根本上提高对神经生成疾病的理解,这意味着一个有前途的新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大脑中的发展情况。”

随着人类寿命的增加,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病理性蛋白质聚集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在阿尔兹海默病(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帕金森病(PD)等疾病中,蛋白质聚集常被作为疾病诊断和分类的依据。然而,人们对于蛋白质聚集过程的认知仍然有限,这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和治疗形成掣肘。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院研究员沈怡博士等人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复杂的光学技术,可以近距离监测蛋白质聚集体的形成过程。相关研究报告已于2023年8月24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该过程进行纳米级光学观察,有望更好地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大脑中发生和发展的情况。

沈怡团队接受澎湃科技专访时解释:“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蛋白聚集过程一直非常难被观测,因为它是在纳米尺度(百万分之一米的尺度)上的。现有的技术有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还有荧光显微镜,但是这些大都只能看到结果,很难看到转变过程。我们用了新的光学技术观察到蛋白质聚集体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这些变化可以快到小于一秒,也可以慢到几分钟,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追踪蛋白质聚集的过程,在病理性蛋白聚集前阻止转变发生。”

这项研究支持了一种新的理论: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蛋白质聚集的前一步可能是液-液相分离(LLPS,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液-液相分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由多种化学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在液相(指物质呈现液体的状态,且在这个系统里只有液体,没有固体和气体)中发生分离现象,形成两个或更多相互独立的液相。这些液相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物质传输机制(如扩散、输送等)实现相互转化。

一个更通俗的例子是,把水和油放在一起,即便一开始就搅拌它们,这两种液体也会自发地分离开来,并形成界面。液-液相分离就是指这种不同液体自发分离的现象。

液-液相分离本是高分子物理学中的概念,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液-液相分离的过程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均以“液滴”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生物细胞可以被当作一个结构复杂的混合液体。

许多影响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疾病都与细胞中蛋白质聚集体或固体冷凝物的形成有关,这些蛋白质聚集体由液体状态转变而成,这种从液体到固体的转变会引发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形成,并进一步在神经元中形成斑块,从而导致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沈怡团队使用其开发的新光学技术重点监测了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相关的FUS蛋白质,发现FUS蛋白会在一定条件下液-液相分离,形成蛋白液滴,然后这些液滴会从液态转变到固态,形成弱凝胶。凝胶的形成起始于边缘,蔓延到中心,最后形成核-壳结构。

FUS蛋白根据离子强度的变化进行液-液相分离,随后冷凝物内的密度从均匀变为局部不均匀。图片来源:悉尼大学研究团队论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病,全球范围内,每1万人中大约有6-9人患这种病,他们的身体肌肉会逐渐萎缩,直至瘫痪,但始终会保持清醒的意识。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教授、京东前副总裁蔡磊、抗疫英雄张定宇都是渐冻症患者。

“(由液体向固体)转变过程增加了聚集功能失调的风险,即人体细胞中形成不健康的固体蛋白质聚集体,”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沈怡表示,不健康的固体蛋白质聚集体可能导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异常结构,因为蛋白质不再表现出快速可逆性回到液体状态。因此,监测冷凝物的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病理状态。“我们的研究对人们从基础角度去理解脑部疾病的发展上推进了一大步。”

此外,通过纳米级光学观察,该研究团队能够确定从液体蛋白质到固体蛋白质的转变是从蛋白质冷凝物的界面开始的。而且这些蛋白质聚集体的内部结构是异质的,而以前它们被认为是同质的。“我们的发现有望从根本上提高对神经生成疾病的理解,这意味着一个有前途的新研究领域,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尔兹海默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在大脑中的发展情况,未来有可能影响到全世界数百万人。” 悉尼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高级讲师、悉尼大学纳米研究所成员丹尼埃尔·维戈洛(Daniele Vigolo)博士表示。

沈怡团队告诉澎湃科技,其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很难观察在细胞内的特定蛋白,下一步,他们希望结合荧光标记来解决这个问题。

既往的研究发现,Tau蛋白在阿尔兹海默病中发挥作用,其疾病特征为Tau蛋白构象的异常和致病变化、蛋白的寡聚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增加。2020年6月,《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篇文章揭示Tau蛋白会发生液-液相分离,这可能促进非丝状病原性Tau蛋白构象的形成。沈怡团队向澎湃科技表示,日后这项光学技术也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Tau蛋白的聚集过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0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向极微观深入,拓展对生命科学的认知(新知·把握科学研究新趋势)
...物大分子,首先要‘看’到它。”纪伟告诉记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组装结构复杂精密,对它们观察得越清晰,对生命奥秘才能了解得越深刻。17世纪,荷兰科学家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
2024-09-23 06:05:00
ai设计蛋白质新方法登science,利用强化学习
现在,强化学习不仅能下围棋,还能设计蛋白质了!RoseTTAFold团队独创性方法,利用强化学习、自上而下设计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登上最新一期Science。利用该方法,团队设计出
2023-04-23 22:05:00
量子芝诺效应——冻结在时间中的粒子
...的量子现象,开拓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例如,研究蛋白质折叠过程中量子效应的潜在作用,可能揭示蛋白质如何快速且高效地折叠成特定结构。量子芝诺效应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稳定特定量子
2024-06-11 13:59:00
小小纳米孔破解蛋白质测序难题
...自:科技日报可直接分辨单个氨基酸分子小小纳米孔破解蛋白质测序难题◎洪恒飞 周炜 本报记者 江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测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被称为蛋白质测序
2023-06-27 02:25: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强化学习:从棋盘游戏到蛋白质设计将带来更有效药物和疫苗科技日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科学家已成功将强化学习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的挑战: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
2023-04-21 02:25:00
用光束在脑中“绘制 ”电极,让纳米金颗粒标靶特定神经元……这个蛋白使这些成为可能
...纸那样,寻找一种可以有效搭载催化酶定位于细胞外膜的蛋白质。耗时一年半,筛选了超过50种组合方式后,她尝试了一种存在于免疫系统T细胞表面的蛋白CD2。结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023-12-01 10:49:00
科学家用纳米技术递送生命活动调节指令,开发重大疾病治疗新策略
从本质上来说,一切的生命活动都基于正确、有序的蛋白质水平活动。原则上只要有正确的 mRNA 序列,细胞就能对应合成出任何蛋白质来调整或指导正确的生命活动,从而改善或治疗各类疾病。
2024-02-01 10:51:00
微纳米机器人: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
...杆菌的“大脑”,聆听噬菌体的“私语”,指挥基因合成蛋白质,与细胞协同完成生命的演化,代替人类“看看”微观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一愿望就能实现——微纳米机器
2023-12-06 02:46:00
3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AI破解了几乎所有蛋白质密码
...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M.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
2024-10-09 19:4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醒脑开窍”特色疗法治疗耳眩晕
耳眩晕:因内耳病变引发的眩晕。核心症状:旋转性眩晕,常伴随听力、平衡及自主神经相关表现。发作时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沿某一方向旋转
2025-11-14 11:28:00
北京正中堂中医医院雷秀珍:夜晚为何多梦?揭秘梦境背后的健康暗示
深夜,有些人却总是在睡梦中辗转反侧,梦境连连。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整晚的梦境仿佛播放了一部长篇电影,醒来时疲惫不堪
2025-11-14 10:57:00
东城中医医院刘玉荣医生:通鼻窍、健脾胃、扶正气,助您安稳度秋冬
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让防御功能减弱。特别是过去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面临复发的可能
2025-11-14 10:57:00
新选择,超声也能查胃肠!青岛妇女儿童医院上新喝杯“糊糊”就能做的胃肠超声造影检查
鲁网11月14日讯为满足广大患者对舒适化诊疗的需求,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超声医学中心正式引进并开展“胃肠充盈超声造影”检查新技术(以下简称“胃肠超声造影”)
2025-11-14 10:22:00
血脂报告单上“↑↓”符号,哪个指标风险大?
许多人在拿到血脂检验报告单时,最关注的是报告单上的“↑↓”符号,这些符号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健康信息,其中一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紧密相关
2025-11-14 06:49:00
掌握糖尿病足早期信号 这5个部位要重点检查
糖尿病患者因并发症前来医院就诊的情况并不少见。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2025-11-14 06:49:00
“大脑重启”不是科幻片:MECT治疗室里的“无痛升级”全记录
在精神科治疗领域,有一种被称为“大脑重启”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它就像给大脑做一次精密的“系统升级”
2025-11-14 06:49:00
咳嗽总不好?中医辨“寒热”、西医查病因!
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症状,相信许多人都经受过咳嗽反复发作的困扰,持续咳嗽不仅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还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干扰
2025-11-14 06:49:00
便秘太难受,可试试这些方法改善
蹲厕所半小时,腿麻了还没动静,你是否也被便秘缠上过?其实便秘不只是排便困难,长期忽视还会导致腹胀、口臭、皮肤变差,甚至增加痔疮
2025-11-14 06:49:00
中医如何看待腰椎病的成因以及预防
腰椎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日常生活。中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腰椎病的成因有独特理解
2025-11-14 06:49:00
北京京医中医医院专业治疗耳鸣深度探析:优势、方法与患者选择
耳鸣的困扰在于其无形却无处不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与情绪健康。当寻求专业治疗时,北京京医中医医院的耳鸣专科因其纯中医的系统疗法而备受关注
2025-11-13 11:45:00
医学科普|年轻男性必修课:前列腺炎的防与治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前列腺疾病似乎是中老年男性的专利。然而,门诊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男性开始因前列腺问题而就诊,其中以前列腺炎尤为常见
2025-11-13 11:46:00
确诊乳腺癌怎么办?四川友谊医院蒋林君详解诊疗流程
当诊断书上写下“乳腺癌”三个字,初期的震惊与迷茫或许还未散去,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接下来,该怎么做
2025-11-13 11:47: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康佳:产后肩颈僵硬伴头痛,多是“经络不通”
康佳,首都名中医、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科、教、研近40年,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科研项目
2025-11-13 14:09:00
东城中医医院魏玉龙:经络辨证,精准治疗头痛
魏玉龙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临床系副主任、气功教研室主任。历经20余年临床实践
2025-11-13 1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