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不吃?少吃? 怎样科学减肥 来听听专家的建议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5-03-04 17:42:00 来源:上游新闻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近年来,生酮饮食、“16+8饮食”“低卡路里饮食”等各种网红减肥法层出不穷,不少人追求“短而快”的减重过程。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周丽娜提醒,快速减重和节食减重都不可取。

减肥减出健康问题

周丽娜回忆,在门诊寻求减重的人中,大多数人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快速减重”,但这些患者大多因为不科学的减重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

周丽娜回忆,她曾接诊过一位只有20岁的女患者,前来就诊前过度节食了一段时间,找到周丽娜时已经非常虚弱。

仔细询问,周丽娜才发现她因为片面追求快速减肥,长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分摄入,不仅出现了肌肉松弛、体力下降,还出现了月经紊乱,甚至情绪低落,有一定的厌食症倾向。

专家:减重要“吃好”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患者,周丽娜还接诊了不少。“科学减重,并不是要求人们少吃,而是要求要吃好和吃饱。”周丽娜提醒,减重首先需要补充足够优质蛋白质。“比如,可多吃点牛肉、鱼、虾,以及鸡胸肉,这些肉类富含的优质蛋白质不仅能增强饱腹感,还能抑制脂肪生成。”周丽娜说,同时,也不能停止摄入主食,而应该通过摄入玉米、红薯、大黄米、豆类、薯类等粗粮来增强饱腹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进而起到科学减重的作用。

“除了要吃好,科学减重还需要控制吃饭的速度,周丽娜建议,在吃饭时切忌狼吞虎咽,而应细嚼慢咽,把一顿饭的时间延长到半小时左右,减少摄入的同时,也减轻肠胃负担。”

此外,烹饪方法也至关重要。蒸、煮、炖能在减少热量摄入的同时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少吃盐,既可以降低饮食欲望,也能减少钠盐的摄入;含糖量极高的碳酸饮料、高热量的酒和高脂肪含量的坚果,其导致体重增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这些减肥方式要不得

同时,针对生酮饮食、“16+8饮食”“低卡路里饮食”“限时饮食”“晚上不吃饭”等网络减肥“经验贴”,周丽娜认为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无法持久,“或许有些方法可以带来短暂和快速的体重下降,但不符合生理习惯的生活方式,很难让人坚持一辈子。”

对于现在流行的手术减肥,周丽娜表示,此类手术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比如,之前西南医院开展的胃转流支架置入手术,就主要适用于BMI大于等于27.5,或者BMI处于25至27.5之间,并且合并有肥胖相关并发症或代谢性疾病,如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周丽娜说,不过,对于体重未超过65公斤,且没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并不主张通过该项手术减重。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冯文洁

编辑:饶治美责编:林祺,吴忠兰 审核:阮鹏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04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如何科学减肥?西南医院专家这样建议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刘新吾近日,随着电影《热辣滚烫》的热播,掀起一股减肥热潮。不少市民纷纷立下“FLAG”,希望能在新年成功减肥。什么情况下需要减肥?怎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减肥呢
2024-02-21 17:56:00
重庆体育科技专家谈⑥ | 科学开启运动减重计划
...副主任、主任医师邓玮,向市民推介“运动减重”,开启科学减肥计划。“量体裁衣”定制个性化减肥处方减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过度节食和过度运动都是不利于健康的减肥方式,要协调好饮食与
2023-08-17 12:11:00
肥胖成为“流行病”?专家建议科学减肥要食之有“道”
...上了日程。我们该如何正确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究竟怎样科学减肥才能避免反弹,摆脱年年减肥年年肥的命运?4月12日,由河南省爱卫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郑州市联合举办,主题为“健康城
2024-04-12 19:15:00
夏天到了,如何科学减重
...决定减重后,往往迫切想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所谓“最快减肥方法”计划,是被严格限制卡路里甚至干脆排除某些食物的饮食,被人们接纳且打上“时尚饮食”的标签。但专家建议,如果你的目标是
2023-06-19 05:54:00
“国家喊你减肥”下的青岛:成年人四成超重,体重门诊有40多个
...已经达到40多个。“几乎没有健康的胖子”体重门诊帮助科学减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肥胖的定义是通过体重指数(BMI)来衡量的
2025-03-22 11:54:00
贾玲公开瘦身食谱
...滚烫》中展现了深情演技,更是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减肥的奇迹。100斤的减重成果,不禁让人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是神奇的减肥药物,还是超凡的毅力?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贾玲
2024-02-22 11:56:00
揭秘!减肥成功后,为何血糖反而更稳定?专家这样说……
...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减肥,迈向健康的生活。
2024-11-20 14:26:00
贾玲瘦了100斤 专家提醒:科学减重很重要
...谱吗?”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如何才能实现科学减肥?听听专家怎么说。关键词:提醒进食过快容易摄入总热量超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显示,我国成人
2024-01-17 18:19:00
节食能有效减肥?内分泌专家解释减肥原理,科学减重,健康生活
在当今社会,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减肥已成为众多中老年人追求的重要目标。不仅因为良好的体形给人带来的自信,更因为健康体重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在众多减肥方法中,节食无
2023-12-26 12:59: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科学推进体重管理 以民生健康实践护航“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5-09-19 16:38:00
原汁原味烟火人间,桃园海鲜老店里藏着日照“家常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厉昕月清晨5点,天还未亮透,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50岁的王允民推着一辆小三轮车
2025-09-19 11:3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淑然:“元气·形·神”综合治疗筋膜炎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下午马淑然作为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教学
2025-09-19 10:00:00
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2025年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大家在购买食品时正确认读营养标签
2025-09-18 14:23:00
为什么说女性从“四七”之年起,要格外注重养精补肾?
都说女人过了35岁后,会出现断崖式衰老:皮肤状态开始悄悄下滑,精力也不如从前熬夜后能快速满血复活,甚至偶尔会感到腰膝酸软
2025-09-18 14:30:00
守味传承30年,爆单日产2万斤|罗庄区俞尚·糕师傅清真月饼中秋备产忙
大众网记者 卞旭 临沂报道中秋未至,味先浓。9月16日,在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俞尚·糕师傅清真食品的净化车间内,空气中早已弥漫着香甜的油香与馥郁的坚果香气
2025-09-18 14:30:00
驻龄宝新品上市:多维度抗衰修护体系获业界权威盛赞
2025年9月,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资深教授王耀发与朗斯国际联合推出的抗衰老新品“驻龄宝”正式亮相
2025-09-18 15:02:00
种植体品牌综合评估:种植牙品牌如何选择?
种植牙作为缺牙患者修复的首选方案,是否能种植成功与种植体品牌的选择密切相关。面对市场上众多品牌,患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2025-09-18 15:06:00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灸三科“浮针派福”义诊活动即将开始
鲁网9月18日讯四季之约,福友齐聚。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第三个周六上午举办春夏秋冬四季“浮针派福”义诊活动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AI课程”惊喜连连
“老师,下节课什么时候上?我今天没抢到位置,站在门口听了半节课!”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学前两周,“老年教育AI专题培训班”成了学员们最“抢手”的课堂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夜校苗族民歌公益班开课
夜幕刚降,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就飘起清亮的苗歌声,每周五晚上7时至9时的“非遗苗歌夜校”,成了校园里最暖的“夜间风景线”
2025-09-18 16:17:00
远大医药钇90登上国际舞台
在肝癌早期,肿瘤尚小时,因肝细胞无感觉神经,往往仅表现为腹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一旦进展到中晚期,肿瘤体积过大
2025-09-18 16:18:00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双眼皮术式?厦门美莱双眼皮享福利补贴
双眼皮手术作为医美领域较为成熟的项目之一,早已不是简单的“单眼皮变双眼皮”的技术叠加,而是融合了医学解剖学、美学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的精细艺术
2025-09-18 16:50:00
青春期也会遭遇雄激素性脱发?大麦脱发医院国贸门诊部王姣姣: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妈,我的头发怎么掉得越来越多了?” 高中学生钱帅(化名)拿着沾满头发的梳子,一脸焦虑地跑到妈妈面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2025-09-18 16:51:00
济南耳鼻喉医院:突然听不见?警惕“突发性耳聋”!黄金救治时间只有72小时
济南耳鼻喉医院专家提醒:“早上起来突然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像塞了棉花,还嗡嗡响……”如果你或身边人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警惕——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
2025-09-18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