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赵超超)时下,正是黑木耳采收季。走进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板溪镇大坪村黑木耳种植基地,23名群众穿梭其中,灵巧的手指在菌棒间跳跃,一朵朵肥硕的黑木耳被轻轻摘下,装满了一个个篮子。这不仅是春天的收获,更是板溪镇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板溪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已建立起集菌棒生产、种植、晾晒、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种植户瞿中霞介绍,当地生产的黑木耳因品质上乘,深受市场青睐。这不仅得益于板溪镇良好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有力推动和科学规划。
围绕“两强两富”的工作目标,板溪镇创新提出了“山顶栽茶、山腰养殖、山下种菌”的产业发展思路,并成功打造了板溪村、凯塘村、沙坡村等11个示范村。这些示范村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更在推动“强村富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黑木耳种植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板溪镇,黑木耳种植不仅充分利用了冬闲田资源,还有效促进了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以往,冬季土地只能闲置,而现在,黑木耳的短周期、高效益种植模式让“冬闲田”变成了“增收田”。在刚收割完水稻的田地里,黑木耳菌棒被整齐地摆放,经过几个月的生长,黑木耳采收完毕后,稻田又可以重新种植水稻,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黑木耳产业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工人任达芬满脸笑容地说:“我们现在空闲时间就在木耳基地务工,摆棒、管理、采收,只要自己愿意做,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既有了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家庭。”这种“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不仅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更激发了他们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不负好春光,板溪镇正以黑木耳产业为引擎,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向前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黑木耳不仅成为了群众的致富产业,更成为了板溪镇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4年,板溪镇发展食用菌500万棒,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7.5万余人次,促进群众务工增收550余万元。2025年,计划生产600万棒菌棒”板溪镇组宣统委员何娅介绍道。
一审:肖咏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01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