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深入实施“千户万菇”计划,持续推广“稻耳轮作”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目前黑木耳迎来采摘期。
连日来,在合水镇兴旺、高寨等村稻耳轮作基地里,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菌棒上缀满了肥硕、饱满的黑木耳,数十名工人正娴熟地忙着采收。
“今年种了30万棒黑木耳。务工费今年预计要付出去20多万。”合水镇兴旺坝区黑木耳种植大户吴忠蓉说。
今年合水镇整合土地资源,扩大种植规模,在新旺、新莲等8个村发展黑木耳。“今年合水镇发展黑木耳480多万棒,因为今年长势良好,预计产值将超过2000万。”合水镇组宣统委员任江林说。
同样,在朗溪镇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簇簇黑木耳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搬运,一派丰收的景象。
该农场负责人陈艳一边指挥工人采摘,一边装车、运送。据了解,今年是她种植黑木耳的第二年,以前她是在村集体经济的黑木耳基地搞管理,看到种植黑木耳有“钱途”,去年,她自己种植30万棒,今年又扩大种植到37万棒。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在帮他们管理,2023年到2024年就是自己在种,每棒人工费在7到8毛,然后每棒的利润就是4到5毛之间。”朗溪镇河西村生态智慧农场负责人陈艳说。
“10块钱一个小时,这几天是采摘旺季,一天要采100多块。”河村村民刘盛琼笑着说。
2024年该县食用菌产业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增效益、带农户、促增收”发展思路,科学布局产业规划,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巩固发展食用菌专业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专业菇农”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推进良种良技良法,大力推广“稻耳轮作”栽培方式,实施“千户万菇”行动,坚持“适林适菌”发展,强化废弃菌棒综合利用处置,支持食用菌精深加工,加快了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截止目前完成食用菌种植2.2亿棒(万亩),实现产量11.06万吨、综合产值9.21亿元。累计培育家庭农场57家、专业菇农1200余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带动就业务工2700余人,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了乡村振兴。
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编辑 胡桅可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2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