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原因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0 19:1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是明末清初大诗人吴伟业所作《圆圆曲》中的两句,写的正是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为了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掳一事,愤而投降清朝,引清军入关的事情。从此,吴三桂结结实实的带上了一顶“大汉奸”的帽子。

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吴三桂投降满清,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引起的么?还真是。《明史》和《清史稿》中都有明确的记录,让吴三桂决定降清的最直接诱因就是陈圆圆。

《明史·李自成传》中有详细的过程记载。李自成攻至北京之前,崇祯皇帝下诏令吴三桂入关救援。吴三桂奉诏入援,走到山海关时,听闻京师已经陷落,犹豫不前。李自成抓到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且写信给吴三桂招降。吴三桂准备投降李自成,就率军赶往北京。

但是,“至滦州,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自成怒,亲部贼十余万,执吴襄于军,东攻山海关,以别将从一片石越关外。三桂惧,乞降于我大清。”因为《明史》是清朝人编写的,所以,才称“我大清”。

由此看来,不管吴三桂写给清廷的所谓“求援书”如何的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投降的事实,双方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

有人替吴三桂洗白,竟然借口说清人写的《明史》中没有记载陈圆圆的事情,所以,清朝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也就没发生过这件事,进而推断出吴三桂当时根本就没有投降清朝的结论。对于这种洗白,只能说是“掩耳盗铃”。

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原因是什么

再来看《清史稿》中的记载。《清史稿·吴三桂传》中的记录同《明史》的记录大致相同,同样是北京城危亡之际,崇祯皇帝(庄烈帝)征吴三桂入卫京师。只是增加了一件事情的记录,吴三桂在滦州,同李自成的部下唐通、白广恩打了一仗,然后才退守的山海关。

“自成胁襄以书招之,令通以银四万犒师,遣别将率二万人代三桂守关。三桂引兵西,至滦州,闻其妾陈为自成将刘宗敏掠去,怒,还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遣副将杨珅、游击郭云龙上书睿亲王乞师。王方西征,次翁后,三桂使至,明日,进次西拉塔拉,报三桂书,许之。”

从《清史稿》中的记载来看,李自成其实已经是投降李自成了,他接受了犒赏银四万,并放弃了山海关,亲自带兵赶往北京了。只是途中听说爱妾陈圆圆竟然被刘宗敏抢去了,才“冲冠一怒为红颜”,杀回了山海关。

吴三桂发出所谓“求援信”的时候,满清军队已经出发,准备趁火打劫,只是这时候满清朝廷并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吴三桂的投降,和之后吴三桂配合清军绞杀李自成的过程过于顺利,才让满清有了一统天下的野心。

吴三桂如果真不想投降满清,那么他可以在皇太极进北京之前,占领北京城,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李自成已经退走,吴三桂依托北京城和明朝旧部,还有关宁铁骑,跟满清军队抗衡一段时间还是可以的,更何况明朝还有很多军队在增援北京,他吴三桂就是一面旗帜。这时候满清军队会多面受敌,加上兵力不足,很可能抢劫一番就撤退了。

再不济,完全可以坚守山海关,实在守不住了,再投降满清。投降之后不作为就是了,即可以保一条命,还可以保住一生的名誉。已经尽力了,为了保命投降,但不作恶,还有什么好指责的。但吴三桂没有,所以这个“大汉奸”的帽子是摘不下来了。

有人为吴三桂洗白说,吴三桂在进北京城被封平西王时,都没真心想投降满清。而是南明政权朱由崧杀了逃往南京的崇祯太子朱慈烺之后,才真心投降的。其实,朱由崧和朱慈烺都是在南京被清军攻破后,被俘虏押送到北京之后,才被杀的,是满清杀的。

而吴三桂最后挑起的“三藩之乱”,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对抗满清的削藩之举,不得已而为之。

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不能说吴三桂保护个人利益是错误的,但是为了个人利益,却出卖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这无论如何都跟“高尚”、“忠义”无关。吴三桂绝对是一个铁板上钉钉的“三姓家奴”,大明、大顺、大清,然后又造反。所以,何必替吴三桂洗白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1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自成灭明后,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明朝是被大顺所覆灭的,只不过大顺朝的天下气数太短,李自成皇帝的宝位没坐几天,就被清朝替代了。大顺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的关键是一个人没有选择投靠大顺,导致了后来大顺的灭亡,
2024-05-09 19:28:00
吴三桂因为陈圆圆放满清入关,有何依据?
...正史中已经清清楚楚的记录了整个事件的经过。《明史·李自成传》中吴三桂“闻爱姬陈沅被刘宗敏掠去,愤甚,疾归山海,袭破贼将。”《清史稿·吴三桂传》中吴三桂“闻其妾陈为自成将刘宗敏
2022-12-18 20:24:00
浅析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战败的原因
1644年,多尔衮率八旗军与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李自成来山海关的初衷是为了剿灭叛逆吴三桂,吴三桂是为了保命,清军是为了入主中原。
2023-05-31 14:43:00
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清军就不能入关
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灭掉李自成的大顺政权。由此可见,吴三桂在清军入关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初吴三桂不打开山海关,把清军放进来,清军显然
2023-08-19 06:07:00
吴三桂降清是真降还是诈降 ?史料是如何记载的
1644年暮春时节,李自成率大顺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今景山)。立国276年的明王朝覆亡。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本欲投降李自成,却因农民军在京城“逼赃助饷”家人惨遭荼毒而改
2023-01-25 21:22:00
明末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背后原因
...日薄西山,即使崇祯帝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了。所以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公元1644年,气数已尽的明王朝最终走到了尽头,李自成攻破了北京。但故事并没结束,
2023-09-24 00:18:00
李自成放弃北京到底是不是错误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但是却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而之后李自成却迅速
2024-06-24 15:48:00
如果吴三桂死守山海关,明朝有机会翻盘吗?
1644年,围绕着崇祯、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四人的斗争徐徐拉开。正月初一,闯王李自成在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后,于西安登基称帝,建国“大顺”。三月初一,李自成克宁武关,同日大
2023-06-19 11:38:00
山海关之战有多惨烈?李自成的18万精锐几乎被全灭,15员大将阵亡
...,旧社会秩序陷入危机。在这个动乱时期,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迅速崛起,率领精锐的大顺军,击败守候的政府军,进军北京城下。1644年,崇祯皇帝绝望自缢,明朝灭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超
2024-12-20 00: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