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峣关,故址在西安市蓝田县城南,因临山得名。自古以来都是关中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也是进入咸阳的咽喉要道,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06年9月,刘邦率军攻破武关,北上,此时咸阳近在咫尺,刘邦恨不得马上与秦军做最后一战,攻进咸阳,早日坐上“关中王”的宝座。
虽然此时的秦国已经到了黄泉末路,蒙恬已经不再服从秦国的指挥,大将章邯也投降了项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剩余的兵马数量还是远在刘邦之上。
刘邦自从郡出兵开始,一直跌跌撞撞打到咸阳的咽喉——峣关,手下才只有两万兵马。西征之前有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眼看到手的王位不能就这么算了。但怎么用两万人打败峣关的秦军,是个棘手的问题。
此时,还好刘邦有张良张子房这个智囊在身边,不然,这趟西征可能就白跑了。
《智囊全集》记载: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破秦军。
也就是说刘邦想用自己的两万人强行攻打秦国的咽喉要地——峣关,张良劝谏说:“主公呀,现在秦军虽然到了末路,但是仍然很强大,不可以轻敌。”
臣听说秦国将领贪财重利,很容易用金银珠宝收买。还请主公守着大本营不要动,另外派人每一顿饭都准备五万人的餐食,并且在营地的各个山头上增设我军旗帜,虚张声势,作为疑兵,再令郦食其拿着众多的金银珠宝去收买利诱秦将。
这一套布置下去,秦将果然上当被收买了,要和刘邦休战。并说要和刘邦一起攻打咸阳,刘邦听后非常高兴,欲答应秦将。
此时,他的智囊张良又劝谏说:“这只是秦军将领的想法,我们毕竟是收买的秦军将领,并没有收买士兵,所以秦国士兵不一定会听从秦将一起攻打咸阳的命令。不如我们现在趁秦军防范松懈,带领军队进攻峣关。
刘邦又听从张良的建议,带兵攻打关,峣关的秦军守将,本以为和刘邦已经议和了,大家都会相安无事,万没想到刘邦会在此时进攻,毫无防御的秦军仓乱间只好弃关逃跑,被刘邦大败。
刘邦在关击败秦军后,带领人马进至秦国都城咸阳附近的蓝田。秦国朝廷在组织了最后的一丝力量后,和刘邦的军队在蓝田进行了决战,结果刘邦军大破秦军,秦国最后一道防线被打破。
公元前207年10月,仅在位46天的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着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穿上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携带玉玺、兵符等物,投降了刘邦。
子婴投降后,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开始享乐。还好,张良、樊哙等人的出来劝谏,刘邦才率军退到了灞上,再后来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这段历史典故就收录在冯梦龙老先生的《智囊全集》卷二十三·诡道篇里,冯梦龙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还列举了两个类似的例子,一是韩信带兵东进齐国时,齐王曾接受郦食其的劝告,和汉军讲和,结果韩信仍破齐军。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颉利在阴山被李靖打败后,派使臣向唐太宗谢罪,表示愿意归附。而李靖则是建议唐太宗一面安抚颉利,一面精选一万精锐骑兵,趁其放松警惕时,突袭颉利。以上两个典故,和张良建议刘邦的谋略如出一辙,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2 21:45: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