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2 10:38:00 来源:奇妙旅途美景

前言

“炎黄二帝”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代表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凝聚力。然而,随着历史深入探索,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文明的缘起并非只有这两位传统的老祖宗,还存在着一个被遮蔽的人物,他即中国人的第三位老祖宗——蚩尤。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蚩尤这个名字并不常见于正史,他的存在似乎更像是个传说,而他被后世称为“帝”,却鲜少有人知晓。

在传统叙事中,蚩尤是一位被贴上“反面角色”的标签,涿鹿之战中的失败让他沦为历史的遗忘者,被描绘成一个罪恶的大魔头。然而,历史并非单一的观点,我们有理由对蚩尤这位历史人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蚩尤是古代战神,他的名字在古籍和甲骨文中多次出现。他以战斗的英勇和领导的才能在古代战争中崭露头角。涿鹿之战也许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但我们不能仅仅以失败来评价他的历史地位。蚩尤的存在和付出,也是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战斗与胜负,更是古代人民对自由、尊严和独立的追求。

在历史书写中,为何蚩尤没有获得与“帝”相同的尊称?

1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在中国古代神话历史中,有一场为后世熟知的大决战,就是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在黄帝统一中原各部落之后,东方有一个九黎部落联盟,令首领为蚩尤。

蚩尤看到黄帝势力日渐强大,便率领九黎族各部落共同出兵与黄帝作战。经过混战,蚩尤不敌,只好向北逃跑。黄帝继续率军追击,终于在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将蚩尤生擒。涿鹿之战以黄帝的全面胜利告终,蚩尤也从此一蹶不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失败的分裂势力领袖。

然而,历史的真相往往远比记载来得更加复杂。传统史书中那些简单的黑白描述,常常掩盖着人们无法想象的内容。胜利者具有话语权,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被征服者的形象。这种历史书写方式对稳固统治非常有效,却也埋下了扭曲事实的隐患。

我们有必要跳出胜利者笔下的史实,再审视历史中的那些被抹黑的群体及个人,找寻那些被掩盖的真相。这不仅是为先人正名,也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全貌,防止今人重蹈覆辙。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这场涿鹿大战的失败方蚩尤,就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的历史人物。我们有必要探索一下,蚩尤作为中华三祖之一,他的名字为何会变成一个耻辱的代名词。这一点,潜藏着一个非同小可的历史之谜。

其实,从甲骨文的形态来看,“蚩尤”二字都蕴含着极强的贬义。“蚩”在甲骨文里由“止”和“虫”两个部首组合而成,“止”代表脚趾,“虫”代表爬虫或害虫,两者合在一起,就给人一种会咬人脚趾的卑劣生物之感。

“尤”字由“又”和“一”组成,“又”代表右手,“一”代表多出来的一根手指,给人遭受断指或得疾病的感觉。可以说,“蚩尤”二字无一不透露出侮辱和鄙视的意味。这已经超出了普通的贬低范围,而显露出一种极端的歧视与攻击的用心。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九黎族的族群首领,蚩尤的名字怎么可能会是这样两个含义极其恶劣的字呢?正常人都不会用这种语言来命名自己或他人。

这个名字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个值得人深思的历史真相。采取这样极端手段丑化一个族群首领的名声,很可能出于某种我们还不为所知的重大政治目的。真相就隐藏在这层迷雾之中,等待我们去发掘与解读。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2

为了探究这个真相,我们不得不看一看中国历史上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李世民和李建成。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弑杀自己的兄长李建成而登上了皇位。为了合理化这个夺权行为,李世民不惜抹杀李建成在朝中的一切政绩,甚至还给李建成取了一个极富侮辱意味的谥号“隐王”。

“隐”,不仅表示隐匿李建成的功绩,也表示李建成有罪过需要隐匿。可以说,这样的谥号已将李建成对唐朝的贡献一笔勾销,将他描绘成了一个该遭人唾弃的窃国者。

这一案例说明,历史上的成功者常常会采取极端手段诋毁失败者,以达到为自己平反和合理化统治的目的。蚩尤之名的背后,也许就隐藏着这样的政治动机。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思虑再三,“蚩尤”这一耻辱性称谓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出于炎黄二帝的政治需要。它成功地达成了维稳之效,但也永远地诋毁了这位中华三祖应有的名声。

那么,炎黄二帝又有什么政治动机,需要这样彻底抹黑蚩尤的形象和名字呢?

事实上,在涿鹿之战之后,一部分九黎族百姓被黄帝同化统治,成为了“黎民百姓”,另一部分则随蚩尤的子孙南迁,创立了百越族群。如果这个时候还承认蚩尤也是英明的领袖,那么就等于承认蚩尤九黎族后裔对中原地区仍有统治权。

这对建立炎黄二帝的中原霸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此,必要的手段就是彻底抹黑蚩尤的功绩,否定他的合法地位,从而巩固炎黄二帝的治理。

3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蚩尤”之名的出现,很可能就是出于这样的政治考量。它一方面消解了九黎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炎黄二帝合理化自己的天命提供了依据。当一个邪恶的蚩尤被光明的炎黄二帝消灭之后,炎黄二帝统治中原的正当性就水到渠成了。历史常常都是胜利者说了算,失败者就成了恶人。

可以说,“蚩尤”这一耻辱性称谓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出于炎黄二帝巩固统治的政治需要。它成功地达成了维稳之效,但也永远地诋毁了这位中华三祖应有的名声。处于弱势的九黎族,也无力为其先祖讨回公道。蚩尤成为恶人的印象深植人心,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集体记忆。

然而,我们作为后人有责任也有能力重新审视这段被掩盖的历史,消解长久以来的偏见,让一个更加客观公正的历史真相重新被世人所了解。这不仅是对蚩尤的正名,也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全貌,防止今人重蹈覆辙。

中华三祖之一的蚩尤为何叫“蚩尤”?甲骨文揭开历史真相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难以打破的不是别人的偏见,而是打破自己的偏见。”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批判与反思,才能真正认识历史。

结语

历史不该被简单化,人物不该被标签化。我们今天之所以能站在文明的顶点,靠的就是每一代中华儿女不懈的努力。中国历史上那些被刻意抹黑的名人,也许都有着更复杂的内在世界。

我们既要传承光明的一面,也要洞察阴暗面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辨力和独立精神的现代公民。让我们一起来呵护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共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蚩尤为何叫“蚩尤”?背后有何深意
...而且“蚩”是一种虫子。“蚩尤”二字就概括他的一生。甲骨文中“蚩”不是这么写的。上面一个“止”,下面一个“它”。就是最早的“蚩”字的写法。古籍记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
2024-07-05 21:51:00
聊聊中国人的第三位老祖宗——蚩尤
...祖的蚩尤,却叫这个名字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甲骨文中,窥探一二。甲骨文中的“蚩” 在甲骨文中,蚩尤的“蚩”字,是由“止”和“虫”字组合而成的,“止”在古义中,指代的是
2023-03-01 11:14:00
我国历史惊现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中间到底发生了
...才有准确的纪年;并且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是起源于商朝甲骨文,从甲骨文的出现到现在,也只有大约3000多年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和国外历史学家,对我国上下五千年的
2024-02-27 23:26:00
作为战败方蚩尤的子孙,现在身在何处
...鲜半岛到淮河以北的范围内。蚩尤这两个字的真正意义。甲骨文中:蚩字是一个人,头上戴着鸟形的头饰,代表了东夷人崇拜的高天玄鸟。尤字是:一个大人手里抱着一个小人,代表了生殖,繁衍生
2024-04-18 16:45:00
龙耳东:“夸父追日”的真相是战败逃亡!《山海经》揭秘
...明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上的相似思维方式。象形文字与甲骨文:奥尔梅克文明的象形文字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在功能上都是早期的书写系统,用于记录语言和传递信息。虽然两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2024-02-27 08:10:00
...来的考古文化遗存,文脉流长。史传远古时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集团间的纷纷扰扰,都是在冀北地区展开。炎帝、黄帝均发祥于黄河中上游西部黄土高原今陕西渭水流域,蚩尤为黄河下游的山东境
2024-04-12 09:33:00
揭秘皇帝:华夏始祖的传奇人生与历史真相
...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传说中,他曾与炎帝、蚩尤等部落首领进行过多次较量,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领导才能。二、皇帝的政治与军事成就皇帝在位期间,积极推动农业和手工业
2024-11-26 10:46:00
仓颉造字之谜:仓颉首造黄帝二字,黄与帝在甲骨文中暗藏天机
...确难以确定,但黄帝时期的造字传说应该并非虚构,因为甲骨文中的黄与帝二字,就携带了“仓颉造字”的历史信息。01:古史中对三皇与黄帝记载的奇怪现象根据古史记载,三皇的事迹不仅少得
2023-04-14 07:25:00
清华大学破解战国文物,意外揭开甲骨文百年谜团
...的角色。夏朝的历史研究受限于时代久远和文献缺失,但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夏朝的窗口。 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记录着占卜和祭祀的信息,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一些线
2024-05-18 16:2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嘉祥岳飞纪念馆楹联
(上联:赤胆忠心照汗青 下联:精忠报国千秋颂)(上联:教子育孙尽栋梁 下联:通义明道真贤母) (上联:上继祖德居县伴朝一代名吏 下联
2025-10-28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