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编者按:在济南外国语学校,每年都有一批批“学霸”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许多“学霸”拿到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外名校offer,还有很多优秀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国内一流学校。这些“乘风破浪”的优秀少年是如何“炼”成的?他们身上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他们又是如何为梦想而奋斗?海报新闻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学霸说》,记者对话多位优秀学生,讲述“学霸”成长经验。
本期,记者对话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济外优秀毕业生张亦菲。
张亦菲 2019级济外毕业生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2019级济外毕业生张亦菲,现就读于北大大二朝鲜语专业。我知道大家从老师、家长、过去的学长学姐那里听过了太多的学习建议,我不知道如何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提出什么独到的见解,只好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北大生活的感受。
对我来说,过去的两年大学生活不算辉煌光鲜,但也还算有趣。不知道学弟学妹现在对大学生活有什么样的憧憬,不过回忆我自己大一报到那天的心情,奇怪地没有什么未来憧憬和期待,只有对新环境的兴奋。刚开始的日子是有些难熬的,不同于高中的固定班级,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时间单独选课,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同学,每个人的课表也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常常是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闲逛,会有些孤独。不过慢慢待久了,会发现这个园子可爱的地方。比如随处可见圆滚滚的猫咪,比如夏天傍晚未名湖边绚烂的晚霞,比如去听一些风趣的教授深入浅出的课程。每学期抢到的通识课夸张点说是我的精神支柱,那些教授们是从来不屑于签到的,他们的课程内容和个人魅力足以让教室爆满,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听完《心理学概论》的晚课走出教室,繁杂的想法挤在脑子里,抬头再看黑夜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听这样的课程可以说是每周最兴奋的时光。
也会遇到一些有趣的朋友,比如明明学语言的学姐唱歌却像专业歌手,经常参加各种歌唱比赛和演出;比如读到博士仍然会来参加支教的学长,工作时总是能给出犀利的见解,平常却像个乐天派小学生。这里似乎总是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节上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摆出自己国家的美食和特色,热情地介绍他们的文化。院系之间互相联合,在不同的季节和节日,推出各种应景的活动。大讲堂里不断地上映话剧、舞剧以及各种电影的首映礼(虽然抢票是很难的)。各种各样的社团集结同学去骑行、去演出、去比赛、去支教……对于我来说,去年夏天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去四川支教的经历是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
然而这并不是在说,大学就是学生苦难的终点了,只是我略去了那些痛苦的部分。那些12点下课,挤进人满为患的食堂随便吃点,又去赶1点课程的时刻,那些动辄5000字的论文,那些令人头痛的小组作业,那些整天待在自习室准备考试的期末季。记得最夸张的一次,在一个月内赶出了三篇论文,每篇都在6000字以上。课表总是排得满满当当,似乎被连轴转的生活裹挟着,有时候一学期下来觉得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但似乎又没有忙出什么重大的结果。看到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为自己的前途焦虑或奔忙的时候,也会想到自己并不清晰的未来。渐渐感觉到像这样的忙碌是没有终点的,现在受到的压力以后或许会继续增长。当然这并不是希望大家就此选择灰暗的生活,只是没必要抱着到了大学就彻底上岸、万事太平的幻想,由此才能更好地脚踏实地地生活。如果要说大学和高中的不同,我觉得最大的是不再有这么多“应该”和“必须”,选择变得更加开阔,但与此相对的也会更加纠结和迷茫。因此或许更需要大家在能够喘息的片刻,尽量去追寻自己的内心,找到自己的志趣,从而更坚定地向前走。
不管现在如何,毕竟都还有无限的机会。真诚地祝愿大家都能收获一个自己满意的、灿烂的未来。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5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