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多彩贵州网讯(任廷海 喻云让)夏日的朝阳村,水泥路蜿蜒在沃柑园间,青瓦白墙的农舍错落有致,村民们在新建的排水沟旁唠着家常。这个曾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的二类贫困村,如今已蜕变为“特色小寨”示范点。变化的密码,藏在村里推行的“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机制中。
“以前开会大家都说‘政府看着办’,现在抢着提建议。”村支书温学忠翻着厚厚的意见本回忆。在“特色小寨”项目启动前,朝阳村通过5次群众大会、11次院坝会收集150余条建议,连垃圾桶摆放位置都经过反复讨论。村民卢群英提出的“改厕要兼顾老人使用习惯”被采纳后,村里120户厕所改造全部加装扶手防滑垫。
更让村民意想不到的是,所有建设项目都拒绝外包。53名村民组成施工队,在村干部带领下自己动手建设家园。贫困户崔道明算了一笔账:“砌堡坎两个月挣了8600元,比外出打工划算。”
项目累计发放劳务报酬23.5万元,同时节省外包费用近40万元。驻村第一书记张双介绍,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就近就业问题,又培养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在资金使用上,村支两委打出“铁算盘”。100万元项目资金被分解为600多个子项目,每笔支出都公示上墙。村监督主任田伟带领的监督小组,曾叫停两处超标建设的花坛。精打细算下,资金完成了沃柑改良、道路硬化、沟渠整治等10余类工程。
如今走在村里,家家户户门前的“三包责任牌”格外醒目。村民自发组建的管护队,每周义务清理公共区域,俨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工代赈建起来的不仅是设施,更是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黑水镇党委副书记、朝阳村联系领导曾东波表示,朝阳村探索的“群众参与式治理”模式,实现了从“‘政府干、群众看’到‘一起干、共同管’”的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一审:陈琴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1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