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斜庄驻村记:
黄河岸边“老房子”
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朝阳村又被称作斜庄。
“老房子”(右)与村民一边干活,一边交流。边良
9月5日上午,白日晴空。黄河北岸、大堤之侧,朝阳村静静躺在白花花的阳光里。
一处庭院外的树荫下,村民卢新华和几个老姐们正在打理刚收回来的花生。抬头瞥见那辆熟悉的小车开了过来,她随口说了句:“老房子!”
“老房子”不是房子,而是一个人。他叫房志国,今年51岁,是济南市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2021年11月16日,作为济南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他第一次来到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朝阳村。
老房子承载着生活的烟火气,朴素而踏实。房志国以“老房子”自称,是想提醒自己要踏踏实实多干事,不忘“来时路”。从驻村报到时起,他就在这个又名斜庄的小村子扎了下来。
“天翻地覆!”78岁的朝阳村老党员董仪德这样评价驻村“第一书记”房志国给斜庄带来的变化。
(一)
处暑时节,暑热翘尾。临近晌午,头顶的太阳,烤得人站不住脚。
朝阳村村民温明建,推开村“两委”办公室的门,来找房书记。这位49岁的瘦壮汉子听力残障,父亲过世,母亲残障离村,平时一个人过日子。
驻村伊始,“老房子”就在走访中了解到温明建的家庭情况,还知道他是干建筑活的一把好手。2021年岁末整修入户路时,“老房子”专门安排温明建参与施工,并按时足额给他发工钱。此后,凡是村里有施工的活,温明建都是被优先安排的那一个。
对于房书记的关照,说不出、道不明的温明建心里跟明镜一般。2022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他从超市买了两瓶酒,执意要房书记收下。
这两瓶酒在村里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说从没见温明建给人送过礼。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之后,节前走访慰问群众时,“老房子”带上那两瓶酒,又准备了米面油,专门上家里看望了温明建。
当然,“老房子”与温明建的交往,同提升朝阳村人居环境的大工程相比,只是一件小事。
在“第一书记”到村后的调研走访中,村民温兴起反映:家门前的路没有硬化,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离老娘家只有150多米,走过去得绕上一里多地。
事实上,“老房子”已经注意到,村里有多处入户路面还未硬化。他当时就承诺:一定把这几条路修起来!
如何寻求爱心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房志国的具体做法是开展党支部共建、一起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在他的联系协调下,济南金曰公路工程公司率先“到村报到”。
2021年12月,朝阳村入户路提升改造施工的白色标线画在了地上。“老房子”心里踏实了,之前心里还有些犯嘀咕的村民也踏实了。
“这个房书记,还真是个干事的……”他们私底下议论道。
(二)
事实上,同“老房子”心中谋划朝阳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大工程相比,完善“户户通”还只是一件小事。
朝阳村地势低洼,雨水一多就容易形成内涝。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生产生活中取土无约束,村内离开主路的地方,到处是臭水沟、烂水塘、树林子。
必须把村里的人居环境搞上去!在“老房子”提议下,村“两委”开会,发动老党员、村民代表宣传,最终确定,消灭臭水沟,把排水管网建起来。
然而,没钱难办事。当时,村集体每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维持日常开销都难。怎么办?继续化缘。“老房子”找到老单位——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经过协调,济南黄河路桥集团给村里运来了一批直径1.5米的水泥管子、直径0.5米的排水管。
管材有了,活儿还得有人干。出义务工,行不行?其实,村民自己动手改变村庄面貌的劲头,已被“老房子”悄悄焐出了温度……
2021年12月24日凌晨,济阳飘雪。当天,最高气温降至零度。户籍人口700多人的朝阳村,常住300多人中,多为老年人。“老房子”心里有事,睡不踏实。
一大早,他就来到村“两委”,通过大喇叭广播,号召村民“各扫门前雪”。下完通知,“老房子”扛起扫把,出门扫雪。
他在进村路上扫雪正欢,迎面走过来村民高学霞。“房书记,你怎么来扫雪了?”高学霞笑着打招呼。
一场降雪,让朝阳群众更加确信这是个干事的“第一书记”,心中的小火苗烧得更旺,干劲更足;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建设大美斜庄的队伍中来。
寒潮来袭,掠过黄河两岸的风格外硬。“老房子”和村“两委”干部天天盯在施工现场,不时亲自下手。他的想法很简单,党员和干部得带头干!
这是责任和担当,这是使命和召唤。村民温连波、董成会把自家的挖掘机、压路机开了过来,参加义务施工。被感动的不止村民……
多次到村献爱心的陈允瑞,来自山东圣翔节能科技公司。水泥管子运来那天,他第一次到朝阳村。“房书记呢?”陈允瑞找不见人,一脑门子问号。经村民指点,他才看到正帮着卸车的驻村“第一书记”。
“很感动!”时间过去大半年,陈允瑞再忆往事仍不觉心头一热。
如今,走在朝阳村平整的村路上,细心的人们会看到,道边有一处处下水篦子。那下面,连接各家各户的排水管道。它们并不起眼,但却很管用。
(三)
2022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九。上午,朝阳居村民大会暨新春联欢会热烈开场。村“两委”干部向广大村民述职汇报,“老房子”介绍村庄发展规划和新年度工作计划。
收回村集体闲散地,是此前村里通过的一项决议。这次在村民大会上正式宣布:正月二十之前,村集体闲散地的树木,谁家种的谁家清理;出了正月,村里将统一整地。
董仪德家有4棵大柳树,在地里种了好多年了,树干粗可盈怀。他第一个表态,直接把树捐了,由村集体处置。为了这事,老爷子和“老房子”当众拉钩成契,相约建设更好的朝阳人居。
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当年二月末,占地的树木全伐了,散乱的坟头、烂水塘、垃圾堆露了出来……其他还好说,墓葬这块怎么办?
经统计,分散在朝阳村田地里的坟墓共有326处。朝阳村“两委”决定,严格按照政策,集中对村内散乱墓葬进行整治。为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老房子”和村干部一起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并邀请民政部门到村指导迁坟、平坟相关工作。
同时,在老党员和村红白理事会中统一思想,进而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为此,村里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拍照留档,形成《朝阳居散埋坟墓整治流程》和基础资料。
为解后顾之忧,“老房子”还提议,由老辈人商议选址,建设朝阳村公益墓园。
4月5日清明节,晴空如洗。朝阳村生态公墓正式落成,按照“平坟头、立卧碑、园林化”的要求,共设墓穴300余套。这是“老房子”和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努力两个月的成果。
根据群众的个人意愿,26处坟墓进行了迁葬,其余则标记位置后进行了平坟。董仪德是工作专班成员之一。他说,这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基本上没遇到大的阻力。
(四)
村里忙着整治散乱墓葬的同时,整地施工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刚开始,“老房子”把这事想简单了,以为几天就能干完。他找到爱心企业帮助出人出机械,自己利用工作经费并自掏腰包解决油钱。
没想到,几万块钱垫进去了,完工仍遥遥无期。没辙!他只好转着圈化缘。最终,挖掘机、推土机齐上阵,一直干到4月底,才把130多亩闲散地全都整出来!
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增加土地承包费收入4万余元。
在村南,一片盐碱涝洼地紧邻黄河大堤,因不适合农业种植无人问津。“老房子”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开挖鱼塘变废为宝。
两台挖掘机进场施工,不止一次陷入泥淖。前前后后干了一个多月,占地约十亩的两个鱼塘竣工。将其承包给村民经营,当年又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两项加起来,每年村集体收入就能增加7万余元。“老房子”心神稍定,琢磨起另一件大事——整修出村路。早在驻村之初,他就主动接洽市、区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争取将朝阳村道路整修列入计划。
冬天里的火种刀耕,结出盛夏的果实。2022年7月,修路计划开始实施。在大型机械的欢快合奏声中,朝阳村两条出村路都拓宽到了6米!
“老房子”天生爱操心,路基够不够实、沥青够不够厚,他非得自己下手验证。他还有点“强迫症”,觉得没有路缘石,道路不“柱壮”(方言,意指结实)。为此,又化缘回来部分城里退役的石材。
修路不止于出村路,生产路也要配套。闲散地整出来后,“老房子”协调来渣土和花砖,与村“两委”一道发动群众将路基垫起来,铺就平整的生产路。“老房子”盘算事,往往是举一反三。化缘来的花砖,修生产路只用了一半,剩下的就用在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这不光能改善环境,还勾边划线圈出一片片小菜园。
夏末的中午,站在村中的小广场上,保洁员刘子花身后的丝瓜秧上点缀着朵朵明艳的黄花。她说:“谁家想种点菜、种点花草,掏上十块八块就可以包下来。”
有“老房子”和村“两委”实心实意为朝阳村干事,村里的“能人”也纷纷行动起来。
当初建公墓时需要深色盖板,在外开公司的年轻后生董光玉捐赠了200块优质板材;新冠疫情反复之际,在外工作的村民董芳自掏腰包,给村里购买了一批防护用品;村里修路的时候,富裕起来的村民董悦进、张俊英一有空就开着自家的拖拉机拉砖、垫土,义务出工还自担油费……
(五)
修水管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儿。朝阳村的自来水管网铺设于十多年前,近两年被压坏、冻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户家也没有自来水,用的是自己院里的小水井。”村妇女主任邝淑香解释,当初自来水入户是需要村民负担部分费用的。
2022年秋收忙完,“老房子”主动协调市、区水务部门,争取到济阳农发集团的投资,抢在冬季到来之前,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家家户户通上了耐压抗冻的管道并安装了新的智能水表。
商量施工方案时,“老房子”嘱咐一定给温明建家通上自来水,并给他安排活干,记工、发钱。尽管白晳的面庞早已被吹得变成了黄河岸边沙土地的模样,但“老房子”待人处事细致用心未曾改变。
“房书记来下了力了,到处都给鼓捣得挺板正。”刘子花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大变样了!”说到乡村变化,她特别提到了路灯。原来,村里之前路灯数量少,且大多已不能正常使用。
“老房子”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时下班比较晚,他在村里走过时,四周黑漆漆的,“难见人影,但闻狗叫”。
“确实如此。”邝淑香说,大姑娘小媳妇走夜路难免心里发慌,特别是经过庄稼地的时候。
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成了“老房子”的一桩心事。一个偶然的会,他结识了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山东彩旺集团。几番交流、考察下来,彩旺集团决定捐助73盏8米高的路灯。为了给村里节省电费,“老房子”提出全部要太阳能的。
路灯有了,安装也怪麻烦。挖1米见方的地坑还好说,可以发动村民就近出工,浇筑路灯地笼的混凝土从哪来?这是2023年春天里的故事。主角“老房子”一步一个坑,而且是“麻烦自找”。
每一次求援都不是一蹴而就,这一回尤费周折。几番顿挫下来,他不得不再向济南金曰求援,索性连建篮球场的混凝土一并解决了。
每天20来个村民义务出工,连干3天,73盏路灯全都树了起来。2023年4月10日,路灯亮了!那天晚上,朝阳村民自发聚集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一个个高兴得就像过年一般。
夜来凉意,白日炽热。2023年9月2日,“老房子”收到中青电工老于的反馈,充电桩设备下周就给发过来。原来,他一直计划着给村里建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选址就在出村路边上。
充电站建好后,村民用得上。他看着已经完成的底座基础笑了,心里盘算着:村里发展文旅也用得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