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黄河岸边“老房子”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3-09-13 14: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斜庄驻村记:

黄河岸边“老房子”

黄河岸边“老房子”

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朝阳村又被称作斜庄。

黄河岸边“老房子”

“老房子”(右)与村民一边干活,一边交流。边良

9月5日上午,白日晴空。黄河北岸、大堤之侧,朝阳村静静躺在白花花的阳光里。

一处庭院外的树荫下,村民卢新华和几个老姐们正在打理刚收回来的花生。抬头瞥见那辆熟悉的小车开了过来,她随口说了句:“老房子!”

“老房子”不是房子,而是一个人。他叫房志国,今年51岁,是济南市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2021年11月16日,作为济南市派驻村“第一书记”,他第一次来到济南市济阳区济阳街道朝阳村。

老房子承载着生活的烟火气,朴素而踏实。房志国以“老房子”自称,是想提醒自己要踏踏实实多干事,不忘“来时路”。从驻村报到时起,他就在这个又名斜庄的小村子扎了下来。

“天翻地覆!”78岁的朝阳村老党员董仪德这样评价驻村“第一书记”房志国给斜庄带来的变化。

(一)

处暑时节,暑热翘尾。临近晌午,头顶的太阳,烤得人站不住脚。

朝阳村村民温明建,推开村“两委”办公室的门,来找房书记。这位49岁的瘦壮汉子听力残障,父亲过世,母亲残障离村,平时一个人过日子。

驻村伊始,“老房子”就在走访中了解到温明建的家庭情况,还知道他是干建筑活的一把好手。2021年岁末整修入户路时,“老房子”专门安排温明建参与施工,并按时足额给他发工钱。此后,凡是村里有施工的活,温明建都是被优先安排的那一个。

对于房书记的关照,说不出、道不明的温明建心里跟明镜一般。2022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他从超市买了两瓶酒,执意要房书记收下。

这两瓶酒在村里引起不大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说从没见温明建给人送过礼。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之后,节前走访慰问群众时,“老房子”带上那两瓶酒,又准备了米面油,专门上家里看望了温明建。

当然,“老房子”与温明建的交往,同提升朝阳村人居环境的大工程相比,只是一件小事。

在“第一书记”到村后的调研走访中,村民温兴起反映:家门前的路没有硬化,一到雨雪天就泥泞不堪;离老娘家只有150多米,走过去得绕上一里多地。

事实上,“老房子”已经注意到,村里有多处入户路面还未硬化。他当时就承诺:一定把这几条路修起来!

如何寻求爱心企业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房志国的具体做法是开展党支部共建、一起组织主题党日活动。在他的联系协调下,济南金曰公路工程公司率先“到村报到”。

2021年12月,朝阳村入户路提升改造施工的白色标线画在了地上。“老房子”心里踏实了,之前心里还有些犯嘀咕的村民也踏实了。

“这个房书记,还真是个干事的……”他们私底下议论道。

(二)

事实上,同“老房子”心中谋划朝阳村人居环境提升的大工程相比,完善“户户通”还只是一件小事。

朝阳村地势低洼,雨水一多就容易形成内涝。由于历史原因,村民生产生活中取土无约束,村内离开主路的地方,到处是臭水沟、烂水塘、树林子。

必须把村里的人居环境搞上去!在“老房子”提议下,村“两委”开会,发动老党员、村民代表宣传,最终确定,消灭臭水沟,把排水管网建起来。

然而,没钱难办事。当时,村集体每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维持日常开销都难。怎么办?继续化缘。“老房子”找到老单位——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经过协调,济南黄河路桥集团给村里运来了一批直径1.5米的水泥管子、直径0.5米的排水管。

管材有了,活儿还得有人干。出义务工,行不行?其实,村民自己动手改变村庄面貌的劲头,已被“老房子”悄悄焐出了温度……

2021年12月24日凌晨,济阳飘雪。当天,最高气温降至零度。户籍人口700多人的朝阳村,常住300多人中,多为老年人。“老房子”心里有事,睡不踏实。

一大早,他就来到村“两委”,通过大喇叭广播,号召村民“各扫门前雪”。下完通知,“老房子”扛起扫把,出门扫雪。

他在进村路上扫雪正欢,迎面走过来村民高学霞。“房书记,你怎么来扫雪了?”高学霞笑着打招呼。

一场降雪,让朝阳群众更加确信这是个干事的“第一书记”,心中的小火苗烧得更旺,干劲更足;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建设大美斜庄的队伍中来。

寒潮来袭,掠过黄河两岸的风格外硬。“老房子”和村“两委”干部天天盯在施工现场,不时亲自下手。他的想法很简单,党员和干部得带头干!

这是责任和担当,这是使命和召唤。村民温连波、董成会把自家的挖掘机、压路机开了过来,参加义务施工。被感动的不止村民……

多次到村献爱心的陈允瑞,来自山东圣翔节能科技公司。水泥管子运来那天,他第一次到朝阳村。“房书记呢?”陈允瑞找不见人,一脑门子问号。经村民指点,他才看到正帮着卸车的驻村“第一书记”。

“很感动!”时间过去大半年,陈允瑞再忆往事仍不觉心头一热。

如今,走在朝阳村平整的村路上,细心的人们会看到,道边有一处处下水篦子。那下面,连接各家各户的排水管道。它们并不起眼,但却很管用。

(三)

2022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九。上午,朝阳居村民大会暨新春联欢会热烈开场。村“两委”干部向广大村民述职汇报,“老房子”介绍村庄发展规划和新年度工作计划。

收回村集体闲散地,是此前村里通过的一项决议。这次在村民大会上正式宣布:正月二十之前,村集体闲散地的树木,谁家种的谁家清理;出了正月,村里将统一整地。

董仪德家有4棵大柳树,在地里种了好多年了,树干粗可盈怀。他第一个表态,直接把树捐了,由村集体处置。为了这事,老爷子和“老房子”当众拉钩成契,相约建设更好的朝阳人居。

党员带头,群众跟上。当年二月末,占地的树木全伐了,散乱的坟头、烂水塘、垃圾堆露了出来……其他还好说,墓葬这块怎么办?

经统计,分散在朝阳村田地里的坟墓共有326处。朝阳村“两委”决定,严格按照政策,集中对村内散乱墓葬进行整治。为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群众利益,“老房子”和村干部一起学习了解相关政策,并邀请民政部门到村指导迁坟、平坟相关工作。

同时,在老党员和村红白理事会中统一思想,进而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为此,村里成立了工作专班,进行统一编号登记、拍照留档,形成《朝阳居散埋坟墓整治流程》和基础资料。

为解后顾之忧,“老房子”还提议,由老辈人商议选址,建设朝阳村公益墓园。

4月5日清明节,晴空如洗。朝阳村生态公墓正式落成,按照“平坟头、立卧碑、园林化”的要求,共设墓穴300余套。这是“老房子”和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努力两个月的成果。

根据群众的个人意愿,26处坟墓进行了迁葬,其余则标记位置后进行了平坟。董仪德是工作专班成员之一。他说,这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基本上没遇到大的阻力。

(四)

村里忙着整治散乱墓葬的同时,整地施工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刚开始,“老房子”把这事想简单了,以为几天就能干完。他找到爱心企业帮助出人出机械,自己利用工作经费并自掏腰包解决油钱。

没想到,几万块钱垫进去了,完工仍遥遥无期。没辙!他只好转着圈化缘。最终,挖掘机、推土机齐上阵,一直干到4月底,才把130多亩闲散地全都整出来!

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增加土地承包费收入4万余元。

在村南,一片盐碱涝洼地紧邻黄河大堤,因不适合农业种植无人问津。“老房子”与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开挖鱼塘变废为宝。

两台挖掘机进场施工,不止一次陷入泥淖。前前后后干了一个多月,占地约十亩的两个鱼塘竣工。将其承包给村民经营,当年又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两项加起来,每年村集体收入就能增加7万余元。“老房子”心神稍定,琢磨起另一件大事——整修出村路。早在驻村之初,他就主动接洽市、区两级交通运输部门,争取将朝阳村道路整修列入计划。

冬天里的火种刀耕,结出盛夏的果实。2022年7月,修路计划开始实施。在大型机械的欢快合奏声中,朝阳村两条出村路都拓宽到了6米!

“老房子”天生爱操心,路基够不够实、沥青够不够厚,他非得自己下手验证。他还有点“强迫症”,觉得没有路缘石,道路不“柱壮”(方言,意指结实)。为此,又化缘回来部分城里退役的石材。

修路不止于出村路,生产路也要配套。闲散地整出来后,“老房子”协调来渣土和花砖,与村“两委”一道发动群众将路基垫起来,铺就平整的生产路。“老房子”盘算事,往往是举一反三。化缘来的花砖,修生产路只用了一半,剩下的就用在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这不光能改善环境,还勾边划线圈出一片片小菜园。

夏末的中午,站在村中的小广场上,保洁员刘子花身后的丝瓜秧上点缀着朵朵明艳的黄花。她说:“谁家想种点菜、种点花草,掏上十块八块就可以包下来。”

有“老房子”和村“两委”实心实意为朝阳村干事,村里的“能人”也纷纷行动起来。

当初建公墓时需要深色盖板,在外开公司的年轻后生董光玉捐赠了200块优质板材;新冠疫情反复之际,在外工作的村民董芳自掏腰包,给村里购买了一批防护用品;村里修路的时候,富裕起来的村民董悦进、张俊英一有空就开着自家的拖拉机拉砖、垫土,义务出工还自担油费……

(五)

修水管是件令人头疼的事儿。朝阳村的自来水管网铺设于十多年前,近两年被压坏、冻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户家也没有自来水,用的是自己院里的小水井。”村妇女主任邝淑香解释,当初自来水入户是需要村民负担部分费用的。

2022年秋收忙完,“老房子”主动协调市、区水务部门,争取到济阳农发集团的投资,抢在冬季到来之前,对全村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家家户户通上了耐压抗冻的管道并安装了新的智能水表。

商量施工方案时,“老房子”嘱咐一定给温明建家通上自来水,并给他安排活干,记工、发钱。尽管白晳的面庞早已被吹得变成了黄河岸边沙土地的模样,但“老房子”待人处事细致用心未曾改变。

“房书记来下了力了,到处都给鼓捣得挺板正。”刘子花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大变样了!”说到乡村变化,她特别提到了路灯。原来,村里之前路灯数量少,且大多已不能正常使用。

“老房子”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有时下班比较晚,他在村里走过时,四周黑漆漆的,“难见人影,但闻狗叫”。

“确实如此。”邝淑香说,大姑娘小媳妇走夜路难免心里发慌,特别是经过庄稼地的时候。

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成了“老房子”的一桩心事。一个偶然的会,他结识了国内照明行业的领军企业——山东彩旺集团。几番交流、考察下来,彩旺集团决定捐助73盏8米高的路灯。为了给村里节省电费,“老房子”提出全部要太阳能的。

路灯有了,安装也怪麻烦。挖1米见方的地坑还好说,可以发动村民就近出工,浇筑路灯地笼的混凝土从哪来?这是2023年春天里的故事。主角“老房子”一步一个坑,而且是“麻烦自找”。

每一次求援都不是一蹴而就,这一回尤费周折。几番顿挫下来,他不得不再向济南金曰求援,索性连建篮球场的混凝土一并解决了。

每天20来个村民义务出工,连干3天,73盏路灯全都树了起来。2023年4月10日,路灯亮了!那天晚上,朝阳村民自发聚集在广场上载歌载舞,一个个高兴得就像过年一般。

夜来凉意,白日炽热。2023年9月2日,“老房子”收到中青电工老于的反馈,充电桩设备下周就给发过来。原来,他一直计划着给村里建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选址就在出村路边上。

充电站建好后,村民用得上。他看着已经完成的底座基础笑了,心里盘算着:村里发展文旅也用得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冬日里的老房子
...高不够,只能站在板凳上向楼下看去。但终归都是看那些老房子中的人们唠嗑,虽然听不见他们的话语,却能看到他们的表情。有时候会有几个老人围在一起下棋,有时候则是一张小方桌,一碟花生
2023-12-07 11:21:00
老房子的味道
本文转自:云南信息报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的老房子里度过,回忆往昔,里面不仅承载着我小时候的记忆,更有房子里令人难以忘却的味道。老房子是豆香味。金秋来临,又到了品尝稀豆粉米线的时候,
2023-12-08 06:46:00
...为标准外,老旧小区改造也应聚焦于此,加快改造步伐。老房子通常因建设年代久远、标准偏低,普遍患有“老年病”,不少老旧小区存在管线杂乱、水管老化、供电容量不足、保温性能较差等问题
2025-03-18 07:13:00
老房子为什么又受欢迎了?中央定调,今后持有这两类房子或将获益
...来说,选择房龄较新的房产更为明智。那么,为何要避开老房子呢?原因主要有三点:1,老房子的居住环境普遍较差。毕竟,房子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评判一套房子是否优质时,居
2024-03-04 11:43:00
广西玉林暴雨洪涝,两层老房被泡倒塌
...遭受暴雨洪涝侵袭,有网民发视频显示,当地一栋两层的老房子被水浸泡轰然倒塌,邻居一位视频拍摄者吓得赶紧关窗。6月5日下午2点多,大皖新闻记者从一段长27秒的现场视频上看到,地面
2024-06-06 00:58:00
大哥想花5万块钱买我的老房子:反正你们常年不在家
...我就开车回了趟老家。原来是大哥看我们长年不在家住,老房子一直空在那,想要买我们的老房子。因为他只有一处宅基地,和儿子儿媳同住在一个院子里,进进出出的很不方便,可村里又没有空闲
2024-02-27 10:17:00
...以前是公公婆婆住,公公去得早,婆婆也在12年前走了,老房子就一直空着。房子位置很好,就在长河老街,过了新当桥,第二家就是他们的老房子。去年长河老街翻新,老房子都刷白了。昨天上
2024-10-26 07:37:00
空 房 子
...方。人可以在一个地方拥有第二故乡,可以彻底丢弃那座老房子。但老房子是有记忆的,它记得东南西北来的风雨雷电,记得住在它身体内的每一个人的脾气性格。有记忆的房子,记得谁来过,来多
2023-09-07 06:26:00
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何终生不娶,宁愿蜗居在老房子里
年近古稀的老人为何终生不娶,宁愿蜗居在老房子里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有些选择看似矛盾,却也充满了人生的哲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生未娶,选择蜗居在老房子
2023-10-29 17:05: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
【天眼快评】120接线员辱骂求救患者 情绪失控岂是生命热线失守的理由?
一名突发心脏不适的女子拨打120求救,等来的不是救助指导,而是接线员的侮辱与挂断。今年10月11日,37岁的李女士途经北京通州区小甸屯综合检查站时突感心脏不适
2025-10-29 02:06:00
小保答粉丝问丨产检自费能用医保卡支付吗?
大河网讯 为了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医保政策,河南省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与大河网联合打造了“河南省医保中心直播间”,并推出“小保答粉丝问”系列短视频
2025-10-28 13:01:00
熊孩子误吞10克重金豆6天后排出 妈妈:天天叮嘱他不要在外面拉屎
大皖新闻讯 “熊孩子说要锻炼舌头的力量,然后把我刚买的10克的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苏昆山纪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她家孩子身上的奇葩事
2025-10-27 21:10:00
武汉大学一学生突患肿瘤 家长线上求助 同学爱心捐款
大皖新闻讯 金秋十月,本应在武汉大学教室读书的女孩于妍妍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今年8月,她被诊断患有肿瘤
2025-10-27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