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央视曝光 “深夜女外卖员电动车被偷崩溃大哭”,原来是周某等人自导自演的虚假视频。此外,“俩摩的司机争夺客源大打出手”“大雨中母亲让女孩跪下”等也都是他们的“名作品”。
当事人周某在交代时,有个细节值得注意。他们早期拍摄的视频是虚构类题材,需要设计内容,有的要找人演,操作周期长。而改成这种炒作纠纷的视频后,几分钟就能拍完,还有流量高变现快的好处。难怪当事人此前已因发布虚假视频被封号,仍明知故犯,照着老套路继续拍。
虚假摆拍视频如“狼来了”,在一步步透支观众信任感外,从长久看也会伤害平台利益。今年3月,已有平台在创作规范中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也指出:“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
企图靠流量套现的“创作者”们深谙,“毫无技术、也无感情”的虚假摆拍视频,如果贴上“演绎“两字,根本不会有人想看。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线,也是“伪新闻”的丧命理由。平台对于“演绎”标签的管理可以更加具象化,比如对于显著位置、时长等给出具体要求,或者给出有无虚拟情节或剧情演绎的提醒勾选项,让创作者直接贴标,贴得明明白白。对于违反规定想打“擦边球”的创作者则应从严处置。
算法能懂人心,也会伤人心。很多用户并没有太高的鉴别能力,阅读习惯都是被算法拿捏。如果因为“真实感”被带入视频形成感情共鸣,转身发现被“欺骗”,用户会感到不适。所以平台一定要对用户负责,为创造者提供更有利、公平的环境,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内容,别让“聪明人吃了老实人”。此外,治理虚假视频也需有关部门、媒体、用户等多方合力参与监管和举报,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目前,合伙拍短视频的周某等人因涉嫌编造发布虚假信息扰乱公共秩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已被行拘。从封号到行拘,这样的代价不知道是否能阻止更多的人以身试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0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