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广州老城区北枕越秀山,西至盘福路、长庚路、丰宁路,南至大德路、文明路,东抵越秀路。当时城内排水主要靠自然形成的河沟,雨水经过这些河沟穿越城墙而排入当时的护城濠--东濠、玉带濠、西濠再转出珠江。城内这些河涌就是六脉渠的前身,六脉渠是广州老城区最古老的排水干渠。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疏浚,逐渐定型。
过去,六脉渠划分的准确情况不详,至清末光绪年间的钱庚、陈子厚疏浚后始明确划定:
左一脉渠-自华宁里经七块石、流水井、龙藏街、清源巷至清真寺入玉带濠。
右一脉渠-自雨帽街经桂香、贤藏街、马鞍南出维新路(今起义路)入玉带濠。
左二脉渠-北支经十八洞、洪桥、小石街入局前街至法政路:中支由双槐洞经三多里、九如坊、丹桂里转法政路汇北支经潼关(即铜关)入东濠;南支北流由豪贤路经万安里、万福里汇法政路入潼关;南流自旧仓巷经长塘街、贤思街经中山图书馆出玉带濠。
右二脉渠-北支自芒果树街北流,经三元宫向西经西华一巷由北水关入西濠;南支北流豆腐巷,经官塘街向北经北水关送入西濠;南流由擢甲里经杏花巷、南濠街、麻行街入玉带濠。
左三脉渠-自东华里南流,经贡院(今省实验中学)转入东濠。
右三脉渠-自光孝寺南流,经纸行街、诗书街至官禄路转西入西濠。
六脉渠始建于何时,一时尚无定论。相传清初降将耿精忠、尚可喜率兵入粤,声言屠城7日,市民闻讯相率避匿于六脉渠,不幸适值大雨。渠水暴涨,溺毙六七千人,仅两人幸免。于此亦可见明末清初时六脉渠已是较为完整的城区排水干渠了。但是,由于历代都缺乏城市规划,又疏于维护管理,致市民竞相侵占渠地,甚至在渠上建房。从民国6年(1927)所测得的六脉渠位置图看,六脉渠长度的39%已被骑占在屋底。
解放后,为了彻底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卫生,市人民政府重新规划广州排水系统,并先后建成西华二巷、长塘街、吉祥路、德宣西、教育路、小北路等大渠来代替六脉渠。1959年天官里大渠竣工,古老的六脉渠从此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传承广府历史文化,老广新广广广有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0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