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13 11:49: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顾炎武看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说的就是人们应该扛起征战沙场、报效国家的重任。然而,朝代更迭乃历史之必然,再强大的王朝,如秦朝、唐朝、宋朝,也都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当中。

有些大臣历经三朝,尽心尽力辅佐皇帝,却仍难逃被猜疑的命运。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并非取决于某个人,而是源于天下人对和平的渴望。无私的人虽少,但他们一直存在,默默感染着身边的人。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每个国家都不乏人才,各行业的佼佼者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不过老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再聪明的人也会有犯迷糊的时候。就像是明朝皇帝朱元璋晚年过得很凄惨的原因,但是很多人对此都不是很了解。碰巧,咱们一块儿唠唠明朝的那些事。

【乱世出英雄,时势造人才】

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由于种族文化的差异,其政治方面一直不尽如人意。元朝后期的皇帝们疏于政务,同时又遭遇了严重的干旱和水患等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便应运而生。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为了活下去,谁也无法给大众一个承诺。除了农民,还有一部分武林义士在为推翻元朝统治拼搏着。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越来越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在逆境中抗争,才是真英雄!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只因在族中排行第八,才有此名。朱元璋的童年充满了不幸,后来又遭遇天灾人祸,父母和亲人相继离世,与他相依为命的二哥也在战乱中失散。

在这个动荡的社会中,15岁的初中生朱元璋,因孤苦无依、学问浅薄,难以找到谋生的出路。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一条特殊的道路——出家为僧。至少,在寺庙里,他可以免受饥饿之苦,也有一方瓦片可以为他遮风挡雨。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不得不承认和尚的工作还是挺好的,包吃包住,平时就是扫扫地、撞撞钟、念念经,悠闲自在。《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就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皈依佛门度过了一段安静的时光。后来当地发生饥荒,朱元璋也只好“云水游方”。

作为一个社会大学的受益者,朱元璋在外流浪三年,辗转各地的经历让他大开眼界。农民运动作为这个社会大学的一节大课,给了朱元璋深刻的启示,也让他快速成长,早早地思考了自己未来的道路。

朱元璋在等待,等待一个能够扬名立万的时机。虽然他不曾学过诸子百家,也没有研读过孙子兵法,但聪慧的他,其谋略心智并不逊于那些王侯将相。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在外漂泊的日子结束后,朱元璋选择在寺中修养身心。几年后,他收到好友的参军邀约,他知道,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这一年,他25岁。

在郭子兴的军营中,朱元璋的表现格外亮眼,他不仅强干精明而且还深得郭子兴的欢心,逐渐成为郭子兴的心腹大将。郭子兴对朱元璋珍爱有加,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马氏是位聪明贤惠,才情出众的女子,两人喜结良缘,也算了却人生大事。

在这个风华正茂的年纪,朱元璋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决定凭借自己的本事,培养亲信,结交豪杰,攻略州县。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并未急于称帝,而是巧妙地借助他人之力,暗中积蓄力量,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朱元璋这个人不得不说他有雄才大略,他就像一个胸怀大志且知道分寸的人,明白何时前进何时后退,既能像勾践一样卧薪尝胆,又能抓住机会夺取天下。在他39岁的时候,朱元璋带领军队攻入大都,接着向西进军,收复了北方地区。第二年,他在南京定都,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

【野心家的权谋】

曹操,堪称一代枭雄的楷模,但他有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生性多疑,即使在睡梦中,也时刻保持着警惕。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成功地统一了北方,但最终却败给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命运让他与帝位仅有一步之遥。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龟虽寿》足见曹操雄心未泯,奈何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自古帝王心术高深莫测,他们对待臣子既不过于严苛,又不过于宽松,能任用贤人,广纳谏言,其心智非比寻常。

朱元璋在建国前结识了众多有识之士,并且能够虚怀若谷,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尤为突出的是,他深知贫苦百姓的渴望,因此颁布了诸多政策,极大地解放了农民,为明朝的千秋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朱元璋在晚年却听信了奸佞小人的谗言,开始大肆残害那些为他建立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他似乎忘却了自己曾经那个知人善任、不乱杀人的初心。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杀戮不会带来真正的稳定。若皇帝不顾子民的死活,百姓就会怨声载道,这天下怕也难有安宁之日。

他只因道听途说就迁怒他人,仅仅是因为皇家的威严不可触犯吗?他已然让万民寒心,这样一个暴跳如雷的皇帝又怎么能治理好国家?朱元璋的晚年已经注定是可悲的了。

和珅,一个声名显赫的大贪官,在乾隆年间肆意敛财,中饱私囊,使得官场风气乌烟瘴气。乾隆皇帝真的对和珅的所作所为一无所知吗?恐怕这只是皇帝的故作糊涂吧。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嘉庆皇帝刚刚登基就下令查抄了和珅的家,并将和珅赐死,但并没有牵连其他官员。这对于刚刚即位的新皇帝来说,是一项了不起的政治成就。此外,和珅贪污的财产都被收归国库,皇家因此赢得了好名声,同时也充实了国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人心是最难掌握的东西】

有些人仿佛能看透人心,因为他们总能洞察人性的奥秘,且观察入微。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你的宽容而真心相待,也没有人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在接下来的一秒钟里,他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初期,曾对侵犯我国海岸边境的日本人表示可以招募他们,毕竟多个朋友比多个敌人好。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但他错误地估计了日本人的底线。日本人自认为与我国隔海相望,就算时常侵扰我们也无计可施。在沟通无果之后,朱元璋也曾想派兵攻打日本,但这个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曾经的大明王朝,热武器技术完备,航海技术一流。郑和受皇帝之命,七下西洋,为的就是传播我大明朝的友好之意。只可惜,我们自以为是的态度害了自己。我们是礼仪之邦,从未有过侵略他国的想法,可那可恶的日本人,却总是觊觎我们的土地,总想掠夺我们的财富。

人心难测,朱元璋曾误判日本,导致后世危机

六百年后,小小的日本却让庞大的中国避无可避,被其侵略欺负了整整八年。在那屈辱的八年里,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将这些可恨的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

当年朱元璋一时心软,却险些在600年后给中国带来亡国之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数千万人伤亡。

你不对敌人残忍,就是对自己残忍。面对外敌侵略,我们要在仁义的范围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现在,并不是非得你死我活才能解决问题,有些时候,委婉的拒绝更让人难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1395年,朱元璋发布了《皇明祖训》作为明朝治国的规范。在此训中,朱元璋将明朝周边的15个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这十五个国家分别是朝鲜、日本、大琉球(琉球群岛)、小琉球国(台湾
2024-04-29 20:46:00
...地理,能通过星辰卦象推断未来。他曾做过许多预判,在朱元璋打天下时无数次挽救他于危难之间。而在明朝建立以后,他也曾为明王朝的的未来算过一卦,并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那
2023-02-12 11:15:00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自诩居于天下之中的朱元璋不仅通过怀柔手段降伏了蒙古人,更是恩威并施,用强大的武备和辽阔的疆域震慑了诸如日本等藩属。就此,继承蒙元遗产的洪武皇帝
2022-12-26 14:08:00
...么奇葩,又是怎么维持了276年的统治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一系列极具远望的措施了。其一,杜绝后宫专政。朱元璋是个聪明人,吸取历史上外戚干政的根源,打从源头上就截断了这个问题
2024-05-21 06:59:00
嘉靖皇帝的智慧:从危机中引领明朝走向辉煌
...统治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朱元璋因为胡惟庸的事情废除了丞相,存在了1600多年的中央行政制度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预示着中国很
2023-09-08 22:36:00
...国无不臣服,年年都要向中国进贡。但有这么一个小国,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预言,这个小国永远不要去碰他,一定要做好提防,不然将来必成中华大患。这个国家就是古日本,又称“倭寇、倭奴”
2023-08-24 14:43:00
明朝时期的洪武四大案到底是什么样的
洪武四大案,真是朱元璋卸磨杀驴吗?前言“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帝王的江山,绵延不绝,是世世代代百姓的守护。现在云端上的帝王俯瞰众生,众生于山脚下仰望云端。遥不可及的距离,
2024-06-23 21:51:00
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想征讨日本,因为刘伯温只能无奈放弃
...受了巨大的灾难。日本的狼子野心连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都非常清楚,因此朱元璋统一天下后,他曾经想过出兵征讨日本,以绝后患。出兵征讨另外一个国家这样的大事,朱元璋当然要征求他
2023-05-08 18:25:00
汤和用智慧化解危机,成就明朝伟业
...含智慧,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明太祖朱元璋和心腹汤和,就是一段跨越时光的感人故事。少年相知,建功立业,却也在权力斗争中分道扬镳。汤和用智慧化解危机,功成身退,给
2023-09-13 05: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