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26 14:08:00 来源:戏说三国

汉唐以来,中原都以发达的文明和富庶的社会而闻名海内外,这引得四周的蛮夷和部落纷纷前来归降投诚。历经千百年后,到明朝建立时,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自诩居于天下之中的朱元璋不仅通过怀柔手段降伏了蒙古人,更是恩威并施,用强大的武备和辽阔的疆域震慑了诸如日本等藩属。就此,继承蒙元遗产的洪武皇帝安稳坐牢了大明江山,促成了明初的繁荣和华夏的复兴。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虽然明帝国北伐蒙古,东抚朝鲜,收复脱离中原数百年的西南国土,达到了有明一代的武功极盛,但靖难之役却打乱了明王朝的正常运转。就国内而言,虽然燕王朱棣击败了侄子建文帝,并顺利登基成为彪炳史册的永乐帝,但众多前朝旧臣和勋贵都在蠢蠢欲动,人心浮动使得朝政不安,而帝国经过战乱也急需休养生息。

就国外而言,尽管明朝的疆域得到极大拓展,但北方的蒙古余部仍在虎视眈眈,不时南下劫掠。最大的隐患还在西北:崛起于西亚的帖木儿帝国异常强悍,信奉伊斯兰的他们正打算对东方的明朝发动一场光耀千古的圣战。可是,就在永乐帝即将面对严峻的内外冲击时,一切挑战都消弭于无形。

对此,坊间一直十分推崇永乐朝的大阅兵,认为正是这场华丽的国力炫耀,彻底征服了心怀不轨的朝堂旧臣和野心勃勃的西亚使节。但事实到底如何?永乐大阅兵真的曾威震亚洲并挽救了明朝?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15世纪的帖木儿帝国

盛世危机:来自西北的弯刀

众所周知,明朝是恢复华夏正统的旗号下建立起来的,因此颇被后世称道,认为“自古得国之正,惟汉与明”。更何况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还曾担任过泗水亭长,官虽不大,但好歹领着俸禄和头衔,而朱重八却是正经的白手起家,硬生生从基层摸爬滚打,最后打下了一片江山。也正是因为有如此经历,朱元璋称帝后也并未忘本,不仅大力整饬吏治和打击大地主官僚势力,还积极开拓疆土,终于造就了令后世称羡的洪武盛世。

可惜,由于太子朱标早逝,皇位只得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这样一来,不仅满朝勋贵老臣不服,就连自家藩王都在摩拳擦掌,打算夺回皇位。见识浅薄又柔弱无能的建文帝很快被四叔朱棣赶下了台。无论如何,昔日的燕王如今已然是顺理成章的大明皇帝,一旦大权在手,江山自然就是囊中之物。此时大明虽然在表面上看起来不可一世,但危机已经悄然来临。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靖难之役

就国内而言,太祖和建文两朝留下了不少老臣和勋贵,这帮人在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虽然皇位几经更迭,但他们却把持着大明的命脉。特别是明成祖的得位不正,更是引来天下士人和建文旧臣的口诛笔伐,昔日落难的藩王们如今也官复原职,势力更是不小。

为了稳固得来不易的皇位,朱棣不仅仿效太祖皇帝,以铁腕手段压制住了士人和官员,随后又展开了打击,而且进一步加强对天下豪强地主的控制,恢复民力。此外,永乐一朝还开设内阁,继续完善文官制度,并且设立东厂和恢复锦衣卫,起用宦官监军与分权,很快稳定了朝政。

就在朱棣为安抚民心和稳定朝政而无暇对外的时候,西北的一个强大帝国正在东征大明的路上。虽然明朝将占据中原的蒙元推翻并将其赶回北方草原,但蒙古帝国在西亚和中亚仍有相当的势力。虽然比大明建国稍晚两年,但武德充沛、积极扩张的帖木儿帝国却很快就实现了对西亚的征服,先后吞并了东、西察合台汗国,并夺得波斯和阿富汗,之后更是击败极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基本统一西亚和中亚后,帖木儿便打算大举东征,重新夺回被大明统治的中原。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帖木儿(1336年4月9日-1405年2月18日),帖木儿帝国创建者

永乐大阅兵的来龙去脉

信奉伊斯兰教的帖木儿本是蒙古人,但因为家族在西亚落户,所以很快入乡随俗,成了一个极富野心的圣战推崇者。由于蒙古汗位只能从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子孙)中产生,所以帖木儿必须靠麾下的穆斯林战士击败大明,用征服的中原大地来换取蒙古各部的支持。此时的明朝正自顾不暇,西北又因为冯胜弃地而虚弱不堪,关乎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但坊间却流传着永乐帝以一场大阅兵彻底震慑了帖木儿帝国,并且稳定了朝局,解除了危机。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传,永乐十九年(1421年)三月,成祖朱棣亲自下令,调派京师附近的10万精锐军队,在阅兵中,精锐明军相继表演了多种战术和联合演练等。依照史书记载,这场大阅兵足足持续了一月有余,被明军精锐震撼到的各国使节纷纷跪地,表示对大明的效忠。其中就包括打算东征明朝的帖木儿帝国。于是,一场史诗级的帝国战役就这样被化解。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乐皇帝

中国古代的历代王朝,最为看重的便是祭祀和征伐。作为大动干戈的阅兵,古代王朝更是慎之又慎。阅兵,古称“大阅”,属于“五礼”之一的“军礼”,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严肃庄重的历史事件,明朝的官方史书中却没有记载。据《明史》记载,明朝共进行过三次大阅,分别在宣德四年(1429年)、正统年间以及隆庆三年(1569年)永乐十九年并无关于大阅的记载。

只有在永乐八年,才有成祖在亲征蒙古前进行了大阅。据金幼孜在《北征录》中记载:“上大阅武誓师,六军列阵,东西绵亘数十里。师徒甚盛,旗帜鲜明,戈戟森列,铁骑腾踔,钲鼓震动”。如此一来,不仅时间有错讹,就连具体事件都有出入。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示意图

那么,永乐大阅兵的历史谣传是从何而来的呢?

在《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的《沙哈鲁遣使中国记》曾有相关记载,声称永乐帝进行了阅兵,并且规模浩大,彻底震慑了各国使臣。至于以此吓退帖木儿大军,更是子虚乌有。历史真相是,帖木儿病逝于东征途中,危机自然解除,此后前来中原的多是西亚商旅,而且明朝派往帖木儿帝国的使节还被当众羞辱……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明成祖多次御驾亲征蒙古,并派遣郑和下西洋,进军越南等,但与西域的中亚、西亚诸国一直都没有建立稳定的联系,不论是崛起的帖木儿帝国还是盘踞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所以,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中的明朝面对陌生的西方时,更多的是被动处境。况且,此时的西方已经开始火器和技术的革新,即便大阅兵展现了中原的武备,难道就真的可以让那些比昔日的蒙古帝国还彪悍的、装备着西方最先进穆斯林武士胆寒畏战吗?

朱棣真的靠大阅兵威震亚洲,吓退外敌挽救明朝吗?

上图_15世纪的欧洲火器,注意其中的多管火铳、火炮和后膛的佛郎机,这些早被欧洲淘汰的火器明朝17世纪初依然广泛使用

历史真相总是掩藏在角落,等待发掘。关于永乐帝通过大阅兵震慑异域的说法,纯属子虚乌有的谣传。民族自信当然需要建立,但如此谣言,实在不足为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6 1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强国放言:二十万人拿下中国,见完中国军队:翻十倍都拿不下
...,也有人可能认为是国力强盛的汉王朝。但很多人认为,明朝同样也不逊色于其他王朝。历史上的趣事据《史记》所记载道: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
2025-02-11 21:31:00
明朝永乐大阅兵:展示军事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方式,既能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也能提升本国的影响力。明朝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就举办了一次震惊中外的大阅兵,不仅当时周边的国家被震撼,就连远在非洲的埃及都被这次阅兵所震撼,那这
2023-10-03 14:27:00
朱棣一次阅兵震慑27个国家,明朝成为实力最强的帝国
...震撼一点,但是,对于周边国家的震撼却是十分成功的,明朝时候,仅仅因为一次阅兵,就震慑住了27个国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个事情发生在明朝朱棣时期,朱棣在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一位名
2023-02-22 22:31:00
朱棣阅兵吓尿帖木儿帝国是谣言,实情与此完全相反|文史宴
...认怂,埃及的马穆鲁克也随之服软。然而,只要仔细盘点明朝中前期的历次阅兵记录,就会发现此事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明朝不仅没有在当年有过大规模阅兵,更没有提前邀请番邦前来朝拜。至于谣
2023-10-12 13:58:00
永乐大帝曾办八次海陆大阅兵,是噱头还是另有目的
...起到了震慑威服的作用。另外,对于当时想从陆路进攻大明朝的帖木儿帝国也是个很大的震慑,他们非常害怕明朝海军陆战队从西南海岸线登陆阿拉伯半岛抄了帖木儿帝国老窝后路。这是因为:13
2023-01-01 17:09:00
我国古代著名的大阅兵,27国使团参观膜拜赞叹不已
...的靖康之变中,燕云16州一直被外族所占领,直到元朝和明朝之后,我家军事实力才有所提升。而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明朝时期朱棣所进行的大阅兵。这一次阅兵仪式一共邀
2023-03-09 12:00:00
明朝针对北元的战略:军事打击,经济制约与民族政策
在明朝的历史上,北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势力。明朝虽然曾经多次出兵北伐,但是始终没有能够彻底消灭北元。一、明朝和北元的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建立者是朱元璋
2023-10-13 22:28:00
探讨帖木儿帝国与明朝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至15世纪的亚洲大陆,两个强大的帝国——帖木儿帝国和明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耀眼的政治实体。这两个帝国不仅在疆域和资源上争夺激烈,更在文化和政治理念上展现出显著的对比。他们
2024-10-07 20:52:00
明朝藩王制度:寄生虫般的存在与大明帝国的衰败
明朝延续三百年以来,一个始终贯穿的问题,就是藩王问题,就像寄生虫一样,一直腐蚀着大明帝国。分封藩王,历朝历代都在做,所以朱元璋也在沿用这一制度目的是以藩王得权利来巩固中央。本着这
2023-10-07 14:4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
周总理临终都在牵挂的福州人,又上央视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国庆将至一位福州人的事迹在央视播出他的身上有什么故事?余则成是虚构的但吴石是真实的今年9月30日这是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当天
2025-09-30 22:45:00
中华文明的根系深植于农耕文明的沃土,而粮食作为文明存续的物质基础,早已超越物态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社会秩序与文化认同的根基
2025-09-30 1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