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3 17: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孔子在五十五岁的时候,带着一干弟子从鲁国出发,游历了十多个国家。这便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大家对于孔子周游列国的事迹或多或少的都听说过,但你知道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吗?其实并不是为了宣扬儒家思想,也不是为了广收门徒,答案可能令你大跌眼镜,仅仅是为了一块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公元前496年,孔子被鲁国国君鲁定公拜为大司寇,这是一个位高权重且重任重大的位子。孔子奉行的为官理念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在其位,必谋其政”。孔子当上大司寇后,决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百姓造福,同时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太平。但在当时的鲁国,国君和大臣之间还有着一个特殊的“三桓”阶层。

所谓“三桓”就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各自形成的大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桓”的权力甚至超过了鲁定公,时刻觊觎着鲁定公的君位。“三桓”的家臣中有个和孔子长得非常像的人,叫阳虎。阳虎本来是季孙氏的家臣,趁着主人季桓子还未成年这个机会篡夺了季孙氏的权力,并且和叔孙氏家族中的人暗中结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公元前502年,阳虎等人发动了兵变,他们挟持了季桓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氏掌门人),向孟孙氏家族发起了进攻。企图兵变得逞后坐地分赃,对“三桓”的既得利益进行重新洗牌。因为孟孙氏的掌门人孟懿子早就开始提防阳虎这个危险分子了,结果阳虎等人的兵变最后以失败告终。

兵败的阳虎带着残兵逃到齐国去了。阳虎之乱虽然被成功平定了,但家臣势利的膨胀确实给“三桓”的掌门人们上了一课,深受其害的季桓子和叔孙州仇更是被吓得患上了心理疾病。孔子对心理学也颇有研究,他抓住“三桓”对家臣的提防和不满之心,在出任国相的第二年适时提出了改革措施。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收回了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那邑、孟孙氏的成邑这三座城池。当然孔子不会说得如此直截了当,他给出的是精兵简政、发展经济、方便百姓等“高大上”的理由。这其实是一个一石二鸟策略,既能够消除他们割据作乱的隐患,又可以减弱他们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势力。

对阳虎之乱心有余悸的季桓子和叔孙州仇极力赞成孔子的计划,并且立即付诸实施。孟懿子虽然不像那两个年轻掌门人那样积极,但也没有反对。很快,叔孙氏的封地被收回了,季孙氏的城池也收回了,现在轮到了孟孙氏的成邑了。可是孟懿子却突然变卦了,他对孔子这个政策的态度从默许变成了反对。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这时,季桓子和叔孙州仇也意识到了孔子的政策对他们“三桓”没有利只有弊,对鲁定公则只有利没有弊。换句话说,鲁定公才是这件最大受益者,于是,他们转而支持孟懿子,反对孔子的改革。既然掌控着鲁国政权的“三桓”站到了孔子的对立面,那么,孔子在鲁国进行的改革就只有失败告终。

第二年(公元前497年),齐国送来八十个歌女舞姬,一百二十匹骏马,意在诱使鲁定公和“三相”沉迷声色犬马,怠于国事。“三桓”倒是没被齐国送来的礼物所迷惑,没出息的鲁定公却从此深宫寻欢,不问朝事了。面对如此不堪的君主,孔了很失望很伤心,但同时还心存着幻想,期待着有朝一日鲁定公会幡然悔悟。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然而,孔子等来的不是鲁定公的浪子回头,而是“三桓”的公报私仇。这一年郊祭的日子到了,孔子等待着鲁定公和“三桓”按照周礼,在祭祀结束后把祭肉分给他们朝中诸位大臣。可是,孔子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等来那块代表着周礼的祭肉。而所有的大臣都分到了祭肉,唯独孔子没有。

一块祭肉的缺失好像不是什么大事,但足以证明沉迷声色犬马的鲁定公早已把孔子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同时也证明孔子已经成了“三桓”眼中的沙子、喉中的鱼刺。孔子不是一个宁肯尸位素餐也不放弃官职的人,他奉行的是“国有道则鼎力相助,国无道则远去他乡”的仕途法则。

孔子周游列国:一场因祭肉缺失而引发的旅程

既然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鲁国不能顺利实现,那就另谋出路吧。于是,孔子一气之下就辞去官职,率领若众弟子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鲁国,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周游列国的旅程。孔子这一走就是十余年,途经卫、宋、齐、陈、蔡等国。其实孔子真正要的并不是那块肉,要的是一个说法,要的是国君的态度,要的是公道人心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21: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孔子在陈国、蔡国被围困绝粮的故事
孔子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是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是儒家的创始人,被视为圣人,给后世留下很多思想和文学,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弟子。但是在生前,孔子过得并不如意,在陈国、蔡国之间,
2024-04-22 10:55:00
孔子斗了一辈子的鲁国“三桓”是如何出现的
在大圣人孔子的一生中,有三个家长经常出现孔子的人生记载中,那就是鲁国的“三桓”家族。可以说孔子和鲁国“三桓”家族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也斗了一辈子。那么与孔子斗了一辈子的鲁国“三桓”
2024-04-22 10:32:00
孔子的前半生,同样是非常精彩的,今天咱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最近在重读《史记孔子世家》,所以今天想跟各位朋友聊聊孔子的故事。一般咱们对孔子的了解,主要都是孔子周游列国,著书立说,教学生等等,这些主要是发生在孔子五十岁以后的事。但圣人就是圣
2024-06-16 17:04:00
血缘政治与鲁国的四分五裂:周礼的坚守与衰亡之路
...是周厉王的翻版。弟弟鲁定公即位后决定打击三桓,重用孔子“隳三都”打击了三桓的势力,这里多说一句孔子的母亲本身就是鲁国季孙氏下面的小宗,“隳三都”本身就有一定的大义灭亲的含义在
2024-02-21 20:56:00
聊聊被孔子又损又爱的古代外交之王
...的塔列朗,他就是春秋末期的端木子贡,出身于儒家大师孔子的门下。子贡的外交经历当中,最为精彩的就是,为保住鲁国不被齐国侵略,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将齐国侵略军引向了强大的吴国,为
2024-04-11 21:06:00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思想:一次失败的旅程和未实现的愿景
起孔子应该无人不知的吧,儒学的创始人,他是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不过孔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很有抱负,想要投身政治,于是他就开始了周游列国到处演讲,希望能有人重用他,这样他就可以推
2023-10-23 22:43:00
孔子单独会见南子,引起弟子不满,孔子为何指天发誓
公元前494年,周游列国的孔子第二次来到卫国,这一次,孔子单独会见了一个女人,这个人就是卫灵公的宠妾南子。孔子一生为了政治理想奔走,他周游列国的途中,弟子们也是紧紧跟随,悉心相伴
2024-06-11 10:59:00
晏婴嫉妒孔子的才德,不容孔子在齐国大展身手
...司寇孔老夫子,因此而使齐国霸业铩羽折翼。也难怪后来孔子在鲁不得重用,周游列国至齐,却不受晏婴待见了,他二人果真是像三国时周郎与孔明那样,有既生瑜,何生亮之爱恨交织吗?我们今天
2023-03-01 22:30:00
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到底怎么样
...春秋战国的鲁国,我们都知道这个国家,因为这个国家是孔子的老家,而大家通过孔子也就认识了这个国家。但是对这个国家的具体实力却并不是很清楚,我们看一下鲁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实力到底怎
2024-06-16 15: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