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大圣人孔子的一生中,有三个家长经常出现孔子的人生记载中,那就是鲁国的“三桓”家族。可以说孔子和鲁国“三桓”家族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也斗了一辈子。那么与孔子斗了一辈子的鲁国“三桓”是如何出现的?他们的下场又如何呢?
春秋的鲁国第二位国君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庆父、同、叔牙、季友。同在鲁桓公去世后继承国君之位,是为鲁庄公。但野心勃勃的庆父一直想要夺取君位,便与叔牙一切组成了阴谋集团。而季友则支持鲁庄公,与庆父展开了斗争。
鲁庄公
鲁庄公死后,庆父连续杀死了子般和鲁闵公两代鲁国国君,搞得鲁国内乱不止,民不聊生。当时的齐国使臣称之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季友则与庆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杀死了庆父和叔牙,使鲁国局势重新恢复平稳安定。
季友
因为季友功在社稷,所以当时的鲁僖公拜季友为执政上卿,封予费邑。而念在兄弟的情分上,季友将成邑封给庆父的儿子,将郈邑封给叔牙的儿子,是为孟孙(也称仲孙氏,庆父之后)、叔孙(叔牙之后),季孙(季友之后)三大家族。
由于孟孙、叔孙、季孙三家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因此被并成为“三桓”。此后鲁国的国政逐渐被“三桓”把持,大半国土和兵马也掌握在“三桓”手中,鲁国国君逐渐变成了傀儡。而“三桓”是季友一手组建的,所以季孙氏实力最强,为“三桓”之首。
季孙氏“八佾舞于庭”
到了孔子所处的时代,鲁国已经是“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但这时“三桓”家臣们的势力开始迅速发展,最终引发了“阳虎之乱”和“陪臣执国命”。虽然“阳虎之乱”后来被“三桓”平定,但“三桓”的势力也遭到很大打击。
阳虎
孔子在鲁国执政时期,开始推行旨在削弱“三桓”实力的“堕三都”计划。虽然“堕三都”计划最终在“三桓”的阻挠下没有彻底完成,孔子也被迫离开鲁国而去周游列国。但“堕三都”对“三桓”依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进一步加速了“三桓”的衰落。
到了战国时期,孟孙氏的封邑成、叔孙氏的封邑郈都被齐国攻占,孟孙氏和叔孙氏族人四散,退出了鲁国政治舞台。鲁穆公元年(前415年),鲁国实行“公仪休改革”,“三桓”专政结束。季孙氏则从鲁国分裂出去,成立了独立的费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