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 张兴亮
基层减负年年喊,到底有没有减到位,有没有真正让基层松绑呢?不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上面的“千根线”,不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服务群众,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笔者在工作中就见过不少。
■ “数字赋能”成“数字负能”
“手机里面有18个App,都是上级部门要求安装的,有的还要求每天登录,刷日活跃度”“有的需要点击相关内容,拼点击量;有的还需要现场打卡、拍照上传…我们社区一共才5个人,分身乏术”“为了完成App安装任务,每天发朋友圈宣传,说服来社区办事的群众安装,说服亲戚朋友安装,甚至在大街上拉人安装,达不到要求的安装人数还要被镇上通报”“App安装完成后,很多用户会直接卸载或者闲置不用,这项工作起到的意义和作用不大”——有街道社区干部诉起苦来就打开了话匣子。
App赋能基层本来是件好事情,结果基层干部不仅没有因智能化、智慧化的工具减负,反而因此苦不堪言。近年来,不少部门争相“创新”,各层级、各部门不遗余力开发各式各样的程序系统App,都在探索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来显示工作成绩。很多App因开发不成熟、操作繁琐、应用整合不够、便民利民不突出,导致群众接受度不高,使用量下载量达不到预期,大量数字平台“僵尸化”“空壳化”。这种重程序开发、轻管理维护,偏离了初衷、脱离了实际!不仅没有因数字化、智慧化为基层赋能,反而严重加重了基层的负担。
■ “痕迹管理”成“工作佐证”
“十年前,我们一个村一年的资料四五个文件盒就能装,现在不行了,几个文件柜都塞得满满当当,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留痕’,领导调研要看,巡查检查要看,没有这些‘痕迹’作为工作佐证,就是工作不实,就要层层通报,单做资料就需要村“两委”专门安排一名同志,然而几年后这堆资料最终的命运也就只有‘废旧处理’。”一位村支部书记说。很多地方“实体建设”不够资料来凑,通过做资料、留影像等方式,让上级领导来了有得看,上面检查拿得出,追究责任“撇”得开。这种“留痕”不仅打击了基层工作积极性,也习惯于对工作抱以应付了事的心态,其实基层干部不怕干工作,怕的是干毫无意义的工作,像一些明显是走过场、自欺欺人的工作,只能是欺了自己、苦了基层、寒了群众。
“当初各部门在社区阵地争相挂牌,显示工作的重要性,挂了牌社区就得干相应的工作。近两年,整治形式主义,一一清理不符合的牌子。挂牌一窝蜂,拆牌一刀切,牌子挂下去,拆下来,工作该堆在那还堆在那。”一名社区书记说。“挂牌”是形式主义,“拆牌”也是变相的形式主义,社区拆了牌子,工作可一样没变化。
■ “精文简会”成“新瓶老酒”
据了解,某市民政部门要求凡是工作推进类会议,区县不仅要准备汇报材料,还要准备PPT汇报,若有单项工作汇报则需要另外准备PPT。召开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工作更好推动,最后却变成了PPT“酷炫”的“内卷”,实际对工作推动促进作用不大。
“基本每天都有会,上午开完下午开,领取各条线下达的任务,现在都被村上干部们戏称为‘会贩子’‘开会书记’。”一位村支部书记说。整治“会海”,只是数据上的改善,开会时长和工作要求“只增不减”。一是套会多,有明确要求要控制会议数量,就大会套小会,把不相干的会议硬绑到一起套着开,被称为“套娃会”;二是陪会频,有的领导喜欢随意“扩面”,觉得参会人越多越有排面,于是一些不相干的干部也被要求参会,本领域的会开完了还得陪着其他部门开会,业务工作闲置一边;三是重复开,有的同样内容的会议特别是视频会议,参会人员已经一竿子插到底了,却是上面开了下面接着开不然就被上级认为是传达落实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层干部重复赶场,以致台上照本宣科,台下哈欠连天。
“有文号的文件少了,没文号的来文多了,有时为达到精文简报的要求,压缩了有文号的来文,却以电话通知、口头指示、‘便签’等无文号的形式部署任务,基层实际收文总量不降反增。”一位乡镇党政办公室人员介绍。以发文代替工作、以发文件甩责任的现象不少,热衷于与基层签订“责任状”,出了问题后把责任一推了之的也不少,基层所承受的就越来越重。
这些基层减负越做越“负”,是因为减负的工作本身没有求深、求实、求效。要能找到症结,要能沉疴猛药,多措并举,基层干部才有可能轻装上阵,基层减负也才能“求深做实”。
(作者单位为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委组织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3 0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