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21:43: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现在学习到的名言之中,有很多其实跟原意相差很远,甚至完全是相反的意思,今天就来给大家说几个,看看你是否知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在很多小说中都能见到,最早应该是在《诛仙》中,每每主角遇到什么不公之事就要来上这么一句抱怨老天,然后反击打脸,看起来也是热血澎湃。

但这句话本意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它出自《道德经》,并不是说天地不仁慈,而是说天地滋养着万物,不会刻意去说自己有多么仁厚,更不会要求万物用草扎成的狗来祭拜它。

这是多么无私的劳模,完全能感动中国了,但被人用字面意思曲解,劳模瞬间变成恶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铁中铮铮”

现在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才能出类拔萃,或者性格刚强不屈。

但是这句话的出处是在位面之子刘秀接受赤眉军投降时,对其中一位名为徐宣的将领作出的评价之语。原话是“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意思就是敲起来比普通铁器响一点,比佣人强上一点而已,差不多就是矮子里面挑将军。所以以后最好不要用这句话来赞扬别人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找到一个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类的煽情话语网上并不少见,现在都是表达爱情的美好。

然而这句话原意只是跟战友一起互相勉力并肩作战,此句出自《诗经》中的《击鼓》,通篇都是打仗时的场景。

最早的“海誓山盟”说是在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但是在战国末年的《毛诗》及东汉时期的《郑笺》中,注释的都是战友之情,联系上下文,似乎战友的说法更靠谱。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不要对你的心上人说这一句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以德报怨”

这句话很多人都以为是不要记恨别人的不好,要多给人家好处,简直就是那种被发好人卡的“老实人”。

但是孔子一个两米多高的山东大汉会这么忍气吞声?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意其实是如果你付出了太多不值得的仁厚、慈悲给不讲是非标准的人,那简直是一种浪费。

要用公正、高尚的人格来面对他人,不能冤冤相报,也不能姑息养奸。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言必信,行必果”

现在普遍的理解是说出去的话就要实现,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多么激励。

然而本意却是认为这是认死理的低档人物,只能算稍差一等的人才,出自《论语》。

原文是子贡与孔子探讨什么才是“士”,子贡问,孔子答,先前给出两个答案,“其次”了两次才轮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就是说这两种行为,普通人也能做到,实在算是低人一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些名言警句的本意你都知道吗?

“空穴来风”

现在这个词大多是表示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或是因为自身有弱点被趁虚而入。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末期宋玉的《风赋》:枳句来巢,空穴来风。意思是树枝弯曲了,才会有鸟儿来筑巢,有空的洞穴才会引来风。

也就是说原意是事出有因,跟大家以为的子虚乌有完全相反。白居易的《初病风》中就引用对了: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是被后人故意变通,有的则最初只是误用,慢慢习惯成自然。不过流行也有流行的道理吧,你还知道几个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22: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神佛怎么会随意显现给你看呢?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
2023-08-21 20:05:00
盘点那些被误解的俗语,“父母在,不远游”的下一句,你知道吗?
...来形容夫妻感情的深厚。6、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现在已经被网络滥用了。我看到这句话是在玄幻小说《诛仙》。《诛仙》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宇宙从来没有慈
2022-12-22 13:13:00
《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中国历史上的著作中,要说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最多,恐怕没有一部书能够比得过《论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论语》上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名言警句。或者说,每一句话都作为名言警句传了下来。那
2023-08-11 17:02:00
大S不幸离开之后,光头强还能继续问汪少要生活费么?
...。让你的影迷们,该说些什么好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是万物自己,有没有拿自己当回事呢?我想,这才是她该带给影迷们的思考。大前天聊春节的四个重磅话题之后,好几个人问我第四
2025-02-03 16:11:00
聊聊《资治通鉴》中的经典名言警句
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
2024-04-21 13:08:00
...所获,也就谈不上知识的私有。就像那些摘抄本上的名言警句,不过是把公共的东西涂在了自己的本子上,本质上还是公共的属性。只有将储存的那些知识像牛一样进行反刍,让公共的认知与个人的
2024-06-19 11:16:00
古人留下的3句智慧名言,越早知道越能遇到贵人
古人的智慧后人不得不敬佩,不少学术和言论都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和见解。而老子在历史上被称为道教始祖,因为他的思想和哲学对整个世界颇有影响。而老子的《道德经》更是世界文化名著颇有深度
2023-07-06 10:56:00
...学七年级教室,新布置的墙壁上,同学们自己撰写的名言警句十分醒目。“每次走进教室,都会习惯地看看贴在墙上的名言警句、画作和照片,它们很励志。”七年级8班学生徐一诺说,这些“会说
2024-05-27 01:35:00
...。除了这些壮举之外林则徐也说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1838年,林则徐奉命出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与外国鸦片贩子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的鸦片尽数收缴,在东莞虎门
2023-10-09 1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重温“打不垮”的烽火岁月
(视频拍摄:王宏飞 视频制作:周颖)(海报设计:梁玉)在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曲折狭长的山谷中有个红色旅游村庄——鱼子山村
2025-10-20 20:39:00
“彩墨生辉·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10.20-10.31相约河北美术馆
2025-10-20 10:37:00
“快看这个,是乾隆的‘古稀天子之宝’,以前只在书画复制品上见过乾隆的印章,今天总算见到实物了。这温润的玉质、精湛的雕工
2025-10-20 07:37:00
文物出道计划 | 水里“冒出来”的战国小钺钺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10-19 19:54:00
国家京剧院一团《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石家庄上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0月19日,国家京剧院一团《梨园芳华·国粹流韵——四大名著经典剧目展演》将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作为2025年京津冀戏曲展演季
2025-10-18 10:46:00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