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04 18:13:00 来源:杭州网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黄海之滨的盐城,是一座镌刻有新四军红色印记的英雄之城。坐落在盐城市中心的新四军纪念馆,讲述着新四军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征程。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让我们跟着总书记的脚步,追寻新四军历史,感悟铁军精神。

点击收听本期《鉴往知来》音频版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谈判达成协议,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留在南方8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完成改编的新四军陆续东进,深入华中敌后战场,用一场场胜利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新四军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徐靖炜拍摄)

正当新四军在抗日战场上不断取得胜利时,国民党军于1941年初悍然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军部及直属部队遭受重大损失。

面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25日,新的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成立,全军扩建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计9万多人。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抗战时期新四军使用的军帽、臂章等。(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在盐城重建军部,是新四军浴火重生的转折点。此后,新四军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在党的旗帜下成长壮大、阔步前进,与人民休戚与共、团结御敌,书写了一个个气壮山河的故事。

不朽的英雄番号“刘老庄连”

在新四军的抗战史册上,发生在苏北农村刘老庄的战斗故事,无疑是光辉的一页。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苏北淮海抗日根据地展开残酷“扫荡”。3月18日子夜,敌军主力1600多人向刘老庄方向进犯。为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新四军3师7旅19团4连的82位勇士,同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

战斗从拂晓一直打到黄昏。子弹打光了,4连官兵就与敌人展开肉搏,一直拼杀到最后一口气,82人全部壮烈牺牲。在掩埋烈士遗体时,人们发现,有的战士在最后一刻还和敌人紧紧扭打在一起。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新四军纪念馆里的雕塑“铁军忠魂”。(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为纪念和表彰4连官兵的壮举,新四军第3师将4连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的番号从此诞生。至今,“刘老庄连”仍在我军序列,其精神血脉得以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及“刘老庄连”。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他强调:“‘狼牙山五壮士’、‘白刃格斗英雄连’、‘刘老庄连’、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英雄群体和革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永不褪色的铁军精神

正因为有这样英勇善战的队伍,新四军又被称为“铁军”。在艰难抗战的岁月里,新四军一手开展武装斗争,一手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筑起了“华中人民的长城”。

1943年初春的一天,新四军3师师长黄克诚率部队连夜挺进益林大东庄。尽管天寒地冻,但为了不打扰村民,战士们就分散到群众房前屋后和草堆宿营。面对一度在苏北流行的“黑热病”,新四军3师医务人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深入到群众家中治疗病人,阻断了疾病传播。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铁军精神 历久弥新

△新四军纪念馆里的宋公纪功碑。此碑是盐阜民众为纪念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于1941年组织修筑海防大堤所立。碑文记载了修筑大堤的艰难历程,表达了盐阜民众对共产党、新四军和抗日民主政府的信赖和爱戴之情。(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

“由南到北一条龙,挡住咸潮侵阜东。从此无有冲家祸,每闻潮声思宋公。”一首苏北沿海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也记录着新四军官兵修筑“宋公堤”的功勋。

从剿灭土匪到废除苛捐杂税,从兴修水利到开展大生产运动,新四军所到之处,百姓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回望过往,眺望前方,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铁军精神依然闪耀光芒。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主笔丨侯艳 刘会民记者丨刘瑞琳 贾林 郭鸿 徐靖炜播讲丨黎春音频制作丨李晨雨视觉丨陈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4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丨千年洛阳 古韵流芳
...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由龙门石窟望向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五千年厚土,十三朝花香,在时空重叠中穿越古城
2025-05-20 17:27:00
接续奋斗 历久弥新丨用“沂蒙铁军”精神描绘新的壮美画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望过去,时光的年轮刻下东方路桥勤耕不辍的印记;展望未来,一幅转型升级、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蓝图正精彩呈现。风雨里走来的东方路桥人,勇挑急难险重任务,在创业维
2024-07-04 15:05:00
...每一件历史文物,都讲述着壮阔动人的英雄事迹、承载着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作为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利用好“红色基因库”,让红色基因的传承路径更加宽广,从而形成强国建
2024-04-08 00:25:00
和总书记面对面|一场精神的洗礼
...神。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份精神与力量,赓续传承、历久弥新。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参观结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纪念馆大厅,同青少年学生和纪念馆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在他们身侧,
2025-07-10 16:08:00
鉴往知来|新四军纪念馆:铁军忠魂,穿越烽火
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结束返京途中,来到江苏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展厅里,一张张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模拟实景,完整展现了新四军浴火重生、浴血奋战
2023-12-04 15:10:00
热解读|辞旧迎新 习近平从这三方面鼓舞奋进中国
...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指出,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在2023新年
2023-01-03 21:07:00
今天,是党的生日!跟随这堂思政课,重温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我国的百年传播历程。他说,真理的力量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历久弥珍。170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愈发闪耀着
2025-07-01 07:26:00
...地位。优秀的中原文化凝聚着中原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全面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离不开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把文物和文化遗产
2024-01-16 07:52:00
... 擎旗奋进新征程本报记者 刘海红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是开
2024-03-13 01: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
淮军公所看大戏,听戏的时候别忘抬头看看戏台这里!
2025-10-01 13:26:00
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开幕
大皖新闻讯 10月1日上午,由淮南市文联主办的淮水楚韵——廖亚辉、穆道林、李贺书画印学术观摩展在该市1952美术馆开幕
2025-10-01 14:04:00
有声书|郎官巷里的“中国西学第一人”
迈过东街口前气派的南后街大门,往前步行十余米,举身向左,可见郎官巷静静等候的身影。在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的年代,这短短百余米的小径旁
2025-10-01 16:03: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雁翎队:白洋淀的“水上奇兵”
(文案:曹秦雨、吴文婷、靳彤 拍摄:马会波、赵仕嘉 出镜:张晓晴 剪辑:冯钰娇、刘昀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清晨的白洋淀
2025-09-30 21:40:00
视频提供|唐山投控(文旅)集团
2025-09-30 2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