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自署“庐陵”的文人士大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9 08:0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自署“庐陵”的文人士大夫

欧阳修手迹中自署“庐陵欧阳修”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如果功成名就了,人们往往在他的姓氏之后加上籍贯,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尊称,如称孟浩然为“孟襄阳”、张居正为“张江陵”、汤显祖为“汤临川”。而功成名就者自己,往往在题词、作文、落款时,在姓名之前自署家乡名,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其来有自”,源远流长。

吉安古称“庐陵”,历史悠久。秦汉时设庐陵县,汉末设庐陵郡,隋始改庐陵郡为吉州。为此,古代吉安的文人士大夫,多在自己的姓名之前自署“庐陵”。

五代以前,或许由于文献、文物的缺失,只见外地官员到庐陵宦游的记载,几乎不见庐陵本地人的事迹。到了五代,由于永新人龙衮撰写了《江南野史》,一批在官宦、指挥、诗歌、曲艺等方面有成就的庐陵人被记载下来,标志着庐陵人开始走向中央舞台。但这期间,有多少庐陵文人自署过“庐陵”,不得而知。即便自署过“庐陵”,除了人口众多(“户余二万”)、经济发达(“散粒荆扬”),“庐陵”在全国的声名尚还式微。

有学者认为,最早自署“庐陵”的人,应当是永新人、北宋宰相刘沆,他是吉州最早的科举前三名,也是吉州最早的正宰相级。可惜没有查到文献依据。

接下来自署“庐陵”的人,可能是彭思永。虽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毕竟他担任过监察御史这类的高官,而且是正宗庐陵县延福乡山口村人,自署“庐陵”名正言顺。

真正让“庐陵”扬名天下的,是欧阳修——“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脍炙人口!欧阳修生于绵州,长于随州,老于颍州,葬于新郑,为何自署“庐陵”?因为他籍贯在吉州,一门家族出过五六个进士、七八个官宦,根在那儿。

除了《醉翁亭记》,欧阳修题书落款自署“庐陵欧阳修”据不完全统计有50处之多。而最早题款“庐陵欧阳修”,是在景祐三年(1036年)的《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时年30岁。这一年,欧阳修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坎坷——因为替范仲淹争辩了几句,惹恼了宰相,被贬到湖北夷陵县当知县。

欧阳修自署“庐陵”,让全国人民再次瞩目庐陵,也让庐陵终于走进中华文化舞台的中心,从此天下无人不知庐陵,以至于南宋丞相江万里有“此州(吉州)天下称欧乡”之叹。

北宋安福才子刘弇自号过“庐陵”:

刘伟明(名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载于《苏轼年谱》,转引自吉水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

虽然刘弇受了这么一惊,再也没自号过“庐陵”,但才子毕竟是才子,周必大称赞他是庐陵继欧阳修之后又一个“文宗”级的人物,也算为弘扬“庐陵”声名作过积极贡献。

北宋时期,吉水人杨存进京赶考,路上在一家旅店过夜,躺下来发现席子下一个硬邦邦的包袱,原来是一笔巨款。他不动声色地询问旅店老板,得知是一个商人前一夜曾经住过。杨存带走了巨款,在旅舍墙壁上留下字迹:“庐陵杨存,在京城某旅店恭候。”若干天后,商人找到了杨存,连连道谢。杨存拾金不昧,为醇厚的庐陵民风做了宣传。

据了解,杨存是杨万里的堂祖。杨万里也是自署“庐陵”很多的人。《宋史·杨万里传》:“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本人一再自署“庐陵杨万里”“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

南宋时期,泰和著名词人刘过,不仅被人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还自署“庐陵处士”。刘过诗词豪放,颇似辛弃疾。他的妻子是苏州昆山人,故刘过死后葬于昆山,其墓今尚存,墓碑上大书“宋庐陵处士龙洲刘先生之墓”。

胡铨,庐陵芗城(今青原区值夏)人,被后人誉为庐陵“五忠一节”之一,曾因《戊午上高宗封事》,乞斩秦桧等奸臣之头,声震朝野,后被罢黜并羁管于广东、海南等地,去世后谥号忠简。在其《澹庵文集》中,多次留下“庐陵胡澹庵”的署名。其有《题岳忠武王庙》诗,哀痛慷慨,也是落款“庐陵胡氏铨”:

匹马吴江谁著鞭,

惟公攘臂独争先。

张皇貔虎三千士,

支持乾坤十六年。

堪恨临淄功未就,

不知钟室事何缘。

石头城下听舆议,

万姓颦眉亦可怜。

南宋丞相周必大的先祖周铣曾任吉州刺史,因家庐陵县永和镇白沙周家村。周必大对“庐陵”有强烈的家乡认同,不但写了《归庐陵日记》,倡建“庐陵三忠堂”,致仕后回庐陵养老,死后葬庐陵县儒林乡三斗冈,而且穷极精力,收集整理欧阳修手迹、档案,刊印《欧阳文忠公集》,成为欧阳修文集的公认“定本”。

有“庐陵硕儒”之称的欧阳守道,屡屡自署“庐陵欧阳某”。他本是庐陵县永和镇人,被江万里聘请任白鹭洲书院山长,教育出了“鹭洲三杰”,其中的文天祥更是他的侄孙女婿。

文天祥,把“庐陵”的声名推向了最高峰。文天祥,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文家人,六世祖在庐陵县儒林乡永和镇,庐陵县学毕业,是庐陵县真正培养出来的状元。“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磷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日宜。呜呼!磨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制。”这是文天祥在所用玉带生砚上的自警铭。文天祥被俘后,大义凛然,誓死不屈。在被押解到大都的途中,从赣州开始绝食,决心“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为庐陵从欧阳珣、杨邦乂,到胡铨、周必大的“节义”更注入气壮山河的“天地正气”!又再使庐陵的“文章节义”让国人仰望!

挟带着两宋英雄辈出的荣耀,明代的庐陵簪缨连绵,科举再创辉煌,因而吉安人竞相以自署“庐陵”为荣,如明代泰和名人杨士奇自称“庐陵杨士奇”,吉水大学者解缙也屡屡以“庐陵解缙大绅”“庐陵解缙”自署。

明嘉靖之后,日本觊觎中华。一名因海难而流落日本20余年的中国医生,三次向中国政府输送五千余字的情报,详细报告了日本在作侵略朝鲜的军事准备以及抗战的对策建议,为中朝提前准备并取得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这份情报的落款:“庐陵许仪后”。

庐陵素有“江南望郡”美誉,此“望”一意为“大”,一意为郡望。由此,历代以来,从庐陵开枝散叶出去的人们都以庐陵为家乡。宋时,一支与庐陵欧阳修同宗的欧阳族先迁徙到分宜,后至浏阳,文风鼎盛,在欧阳守道的举荐下,连续数代担任岳麓书院山长。至元代,终于涌现了一位文宗级人物——欧阳玄。欧阳玄屡屡称庐陵为“吾乡”,而且在其书法《跋陆柬之文赋》中落款“庐陵欧阳玄”,拳拳庐陵乡情,跃然纸上。

清代以后,庐陵人参与科举的热情有所消退,渐渐向商贾转型。庐陵县圳溪村巨商刘荆山在衡阳大庙中捐献一根大柱,至今文字犹存。

新中国成立前夕,徽商、吉安城上田侯路88号胡家大院主人胡道春为融入庐陵文化,将其子胡传仁改名为“胡庐陵”。胡庐陵13岁即投身革命,完成了一个家族从商贾到革命的腾跃,也是庐陵儿女从古色到红色转型的一个典型例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有关于胡铨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阙)北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是之谓三忠。罗大经:人徒见忠简以一编修官乞斩秦桧,甘心流窜,忠襄(杨邦乂)以金陵一倅唾骂兀术,视死如
2023-02-12 19:40:00
...们回来了……”由5位戏剧演员扮演的庐陵先贤许和子、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先后登场,他们或乘舟,或驾鹤,或策马扬鞭穿越时空重回庐陵母亲的怀抱。许和子出场时,数十盏灯笼从观
2024-05-26 05:53:00
...,开启了吉州以后建五忠堂、九忠堂的先河。“三忠”即欧阳修(谥文忠)、杨邦乂(谥忠襄)、胡铨(谥忠简),都是宋代以来庐陵孕育出来的刚正忠诚的人。赵汝厦作为赵宋王室成员,肯定得感
2023-10-27 10:23:00
...于文字记载的原因,有关庐陵县早期的历史,多数是文人士大夫的事迹,而老百姓的故事却很少。到目前为止,有文字记载、有较为完整故事的庐陵县最早普通百姓,是一个名叫邓守惠的人。邓守惠
2023-11-10 09:23:00
...陵一地,从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的两百多年间就出过包括欧阳修、文天祥在内的六位举足轻重、值得尊敬的名人,他们被合称为“五忠一节”。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们当中五人谥号中有“忠
2023-10-17 17:30:00
聊聊宋朝最后的守护者文天祥
...;第二个是文化意义上的宋朝,它包含着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等这些光耀千年的文化巨擘,以及晏殊、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等留下华彩词章的词坛领袖,以及王希孟、张择
2024-05-27 10:17:00
...氏由于教子有方,封为“墨庄夫人”。此事在当地民间和士大夫之间传为美谈,理学家朱熹还曾为此写了一篇《墨庄记》以纪其美。刘式的后代因此以“墨庄”为耀,以纪念祖先恩德,激励子孙发奋
2023-07-21 09:44:00
聊聊北宋著名诗人、词人张先
...尽量不参与上层的权力纷争,远离纷争才能凭借才华以及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活得有滋有味。就如范仲淹、苏轼、欧阳修等,积极参与国事,晚年却备受政见不同的同僚折腾,欧阳修还差点因被攻击生
2023-11-10 20:24:00
这唐宋八大家,唐朝只有韩愈和柳宗元,其余的都在北宋时期
...自己喜欢文学,所以也希望周边的大臣们都是文人出身的士大夫。官员们想在皇帝面前,从容不迫,首先自己也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正是在仁宗的感召之下,天下文人们逐渐增多。这既是他们修身
2023-02-28 10: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