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水稻“两增一调”技术促高产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6-17 06:1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贵州贵定县

水稻“两增一调”技术促高产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常力强

近年来,针对广大农户传统种植水稻栽插密度低,钾肥施用量不足,氮肥作为基肥施用过多等问题,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通过成功试验,将“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作为提升水稻单产的重要措施,持续加大力度进行示范推广。

“两增一调”即在水稻栽培中综合采用增密、增钾、调氮技术。其中增密即通过合理增加秧苗密度,进而增加基本苗,促进稻田有效穗数增加。增钾即通过增加基肥和穗肥钾肥施用量,进而促进水稻壮秆、分蘖和大穗形成,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调氮即通过调整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将部分氮肥调至穗肥施用,进而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分蘖,促进大穗形成,防止早衰,从而促进水稻单产增加。

“原来我们这里农民种水稻每亩插秧基本在七八千穴,这几年我们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县域水稻每亩穴数在11000~13000为宜,亩穴数低于10000或高于13000时,产量都会出现下降。”夏种时节,正在田间指导种植的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丁天明说,在增密的同时,水稻种植增加钾肥用量,并分次施用氮肥,使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达到6∶4或5∶5。“通过两增一调综合技术,全县水稻平均亩产从原来的400~500公斤左右提升到550~600公斤。”

在县农技推广站的推动下,去年沿山镇星溪村村民敖光明在水稻种植中采用了新技术,“在投入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每亩实现增产两三百斤,今年村里用这种方法种水稻的人家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种植大户刘辰飞流转了1500亩土地,从2022年起采用“两增一调”技术,将每亩秧苗从6000株提高到12000株,同时配合增钾、调氮措施,实现平均亩产从四五百公斤增加到650公斤以上,“相当于每亩增加效益四五百元。”

据了解,今年“两增一调”水稻种植技术在全县推广面积达6万亩左右。另外,贵定县今年还聚焦7个主要粮油作物,在全县推广十几项重点农业技术,适用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14万亩以上。其中玉米主要推广根部集雨栽培和“一增五改”高产栽培技术,油菜主要推广“两改三适两抗”和“旱地分带套作”技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7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水稻特殊基因成就香糯好饭
...凤一口鲜香软糯的米饭,令人回味无穷。如何在兼顾水稻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前提下提高稻米品质,是培育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挑战。近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徐国华团队发现,增强
2023-11-14 01:26:0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主要粮油单产提升在行动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开展“强化示范攻单产”行动,以领办高产示范点及高质高效、高产高效、单产提升、特色高
2024-07-01 04:13:00
四川渠县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最高亩产达890.3公斤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四川渠县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最高亩产达890.3公斤较当地普通农田提高355公斤以上超高产攻关片收割现场。裴雪岑摄8月15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
2024-08-16 15:17:00
水稻插秧定下高产调
本文转自:黑龙江日报升级农机+精准农技水稻插秧定下高产调安装侧深施肥设备。秧苗健康生长。徐磊 陈阳摄□徐磊 陈阳 本报记者 姜斌 刘畅工厂化育秧基地标准秧苗持续产出、智慧田间管护
2024-05-16 06:03:00
“吨粮田”丰收背后的三种“打开方式”
...主产省安徽一亩地年产水稻和小麦共约700斤,如今在一些高产田块,经过专家测产,单季亩产水稻、玉米有的能超过2000斤。这些丰收的“吨粮田”,有三种“打开方式”。一块“科技田”
2023-11-02 03:26:00
兴义义龙:农业机械化助农增产增收
...进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实现水稻高产、高质、高效栽培,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提升粮食产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收时节,谷收仓满,在义龙新区德卧镇毛杉
2023-10-16 01:51:00
良种繁育助力 沂蒙稻谷飘香“丰”景如画
...试验示范、机械化智能测报防控、水稻降解膜机插秧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等开展现场观摩与创新研讨,分析水稻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高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服务水平,助力全省水
2023-10-16 12:05:00
...”作为氮高效品种,同时具备米质优、食味佳、抗病虫、高产等优点,需要合适的水肥运筹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良种性,期待通过示范展示更好地应用于淮安的生产实践。调研中,万建民对我
2023-10-23 00:16:00
江苏秋粮收获超三成,预计呈“三增”形势
...场硬仗。省内各地为提高单产、保障质量做了哪些努力?高产田里藏着怎样的密码?一起走近种粮大户和农技工作者,听他们讲秋粮生产、收获的故事。因地制宜选良种,优质“芯片”促增收作为我
2023-10-26 13:0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晕倒只会掐“人中” 鱼刺卡喉靠喝醋 家庭急救 避开误区
意外突发时的急救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熟知的“急救方法”其实并不正确,反而容易加重伤害。9月19日,南寒社区邀请山医大二院西院区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专业人员
2025-09-21 18:32:00
健康科普 | 脑卒中“黄金4.5小时”:早期症状判断与紧急送医要点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
2025-09-20 17:09:00
健康科普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脏疾病有何关联?改善睡眠习惯对心脏护理有帮助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藏在鼾声里的心脏危机当家人深夜被你震耳的鼾声惊醒,甚至发现你睡觉时突然停止呼吸十几秒,这绝不是简单的“睡得香”
2025-09-20 17:17:00
健康科普 | 不开刀也能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vs开颅夹闭术怎么选
颅内动脉瘤就像脑内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后果不堪设想。过去,开颅夹闭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2025-09-20 17:24:00
陕西举办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
9月19日,在我省“宣传周”活动持续推进之际,由省药监局主办、省医疗器械协会协办的全省医疗器械企业专题培训班在西安举办
2025-09-20 19:26:00
小叶医探 | “老掉牙”不用管?小心连锁反应
大皖新闻讯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很多人认为,到了年纪后“老掉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2025-09-20 14:01:00
芝麻大小的癌也会转移!这些高危信号你知道吗?
大众网记者 刘慧慧 通讯员 孙雨晴 烟台报道“甲状腺癌很小,才5mm,应该是安全的吧?”这是许多患者的共同误区!近日,烟台业达医院连续收治两名年轻甲状腺癌患者
2025-09-20 10:00:00
享受奔跑的乐趣 健康完赛指南 助力安全冲线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2025太原马拉松即将开赛,9月19日,北大医院太原医院的医疗专家团队为跑者送上一份贯穿备赛、参赛
2025-09-20 07:24:00
东城中医医院蔡学萌大夫:以银针为媒,重织失眠者的安眠锦缎
蔡学萌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有近十年的针灸门诊经验。擅长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疗法,针灸治疗中风偏瘫、耳鸣、耳聋
2025-09-19 10:00:00
专利款儿童豆乳果蔬面上市,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零添加”
济南广御公司研制的专利产品儿童豆乳果蔬面正式上市,这是一款专为儿童匠心打造的美食,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孩子喜欢吃
2025-09-19 11:31:00
当 “暑光” 漫过屋檐:一座医院的人文坐标
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巴中城的屋檐,巴中暑光医院的玻璃幕墙上便漾起温柔的光晕。这里不是冰冷的医疗空间,而是用专业与温度交织成的健康栖息地
2025-09-19 14:14:00
兴园社区开展健康讲座 关注老人认知健康
为提高老年人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在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前夕,高新区兴园社区服务中心的朱新维医生于2025年9月17日
2025-09-19 14:14:00
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近日,贵州省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25-09-19 14:43:00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微视频|这美食,很保定
2025-09-19 14:50:00
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
近日,贵阳市白云区委老干部局开展2025年第三期“淬火计划”暨“双学双讲”学习活动,局办公室宋丽以《办公室如何高效办文办会办事》为题进行分享
2025-09-19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