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药苦难咽”始于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08:44:00 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批评,是党的传家宝。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作为新时代党员,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自觉将批评作为强身治病的“良药”,医思想之“疾”、治行为之“疴”、除方法之“弊”,不断校正人生航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药苦难咽”从接受批评开始,从“闻”开始,我们应当重视“闻”的环节,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闻“诤言”而不生“药物过敏”。“诤言,善言也。”诤言往往“带刺”,会令人“红脸”“出汗”,但诤言多出于公心、“含金量”高,更有利于改进自身,有利于工作发展。莫要因此出现内心迷茫、进退失措;推责开脱、抵赖“甩锅”;心怀不满、“吐槽”抱怨;佛系躺平、破罐破摔等过敏反应。《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目的就是从组织关怀的角度出发,在大家出现违纪苗头的时候及时纠偏紧弦,而不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面对批评,我们要勇于承认“有病”,敢于主动“喝药”,方能“除病祛邪”、健康成长。要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带着“有着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虚心听取批评建议,要切实拿起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刮骨刀”,给自己“刮骨疗伤”、“切除肿瘤”,主动从批评中学习经验教训,只有红了脸、出了汗,“病情”才会好转。

闻“错言”而不怨“诊断不清”。“错言,非客观事实言也。”面对批评不要急躁、不要责备,更不应反感,而应笑脸相迎,即便发现批评与事实有出入,也应提醒自己“无则加勉”,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反躬自省,多从自身找原因,用好“检视己过”的思想武器,自问、自省、自警、自励,方能扫除“阴霾”,勇毅前行。同时,要抱着宽容态度对待批评,不能对提意见者乱扣“帽子”、抓“辫子”。只要是善意的批评,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对自己的鞭策和警示,只有闻“错言”而不怨,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人、凝聚人,营造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生动局面。也要多听听其他人的具体想法,警醒自身,确保自己不出问题。要抱着宽容态度对待批评,不能对提意见者乱扣“帽子”、抓“辫子”。

闻“微言”而不嫌“病症轻小”。微言之中含实情,微言之中有大义。病症虽轻小但如果置之不理,可能会引发大病,微言虽微,却如管中窥豹,如不及时对待处理,可能致使由小问题逐渐转为大隐患,“小错误”酿成“大祸害”。因此,我们应以谦虚的态度察微知变,纳百家之言,集八方之策,特别是对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更应虚心听取,分析归纳,因为这样的声音往往更真实、更可靠。只有广纳群众的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将意见转为行动指南,对合理化建议认真落实,才能及时纠正错误,减少失误,避免走弯路,防止栽跟头。

“药到病除”须躬行,接受批评,不能仅停留于“闻”上,要落实到“改”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面对批评,要知错就改、立行立改,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彻底革命,朝过夕改、一改到底;要举一反三、纠偏正向,纠思想之偏,纠方法之偏;要卸下包袱、轻装前行、主动作为,从批评处理中汲取前行动力,努力提升思想素质,锤炼攻坚能力,培育过硬作风,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跑好手中这一棒,干好本职这一岗,以实际行动赢得同志信任、回报组织关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子勉(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责任编辑:何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2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湖微评①】大杨哥怒批李佳琦,孰是孰非?
...,或深邃隽永,都蕴藏着对人生的巧思。即日起,荆楚网东湖评论推出“东湖微评”网评专栏,汇聚全国各地网友的微言大义,评世事百态,论天下纵横,传递满满正能量。统筹:查昭、伍佳佳策划
2023-10-31 16:01:00
近日,一则“16岁的他带着瘫痪的父亲上学”新闻闯入了大众的视线:湖北宜昌兴山县一中的学生何睿卿,在面对母亲改嫁、爷爷奶奶去世的境况下,将高位截瘫的父亲从乡下接到县城,租住在学校附
2023-09-15 18:40:00
据报道,社交平台有不少网友反映,曾在深夜刷到过老人带货直播间,但当他们在评论区质疑“凌晨一两点还让老人直播合理吗”时,就会立刻被禁言或踢出直播间。这些老人主播账号,几乎都带着相似
2024-04-15 07:54:00
【地评线】东湖评论:用热爱为旁人撑起一把伞
最近火遍全网的“摇滚奶奶”董云蓉,从64岁开始学习吉他,并组建了一支乐手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摇滚乐队。用音乐治愈自己,更用音乐为盲人、抗战老兵、失智老人带去慰藉,点亮千千万万人心
2023-12-29 16:12:00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多名粉丝数百万的“网红”通过短视频虚假宣传,打着助农、推销“大凉山特产”的旗号,生产销售假冒产品,谋取利益。凉山警方及时出手,有力地打击了利用“大凉山”品牌影响
2023-11-08 17:02:00
“喝水、上厕所才被能离开教室”“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躲在厕所里玩耍”……近日,学生课间被“圈养”在教室的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对很多成年人来说,课间十分钟是一份
2023-11-10 18:48:00
近段时间,“亿万富豪被拐儿子将回归原生家庭”迅速登顶微博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热议。然而,在社交平台上,某些拥有海量用户的平台和众多粉丝的博主,为了博取所谓的流量和热度,突破道德和法
2023-12-06 18:41:00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从2019年3月以来,6次出席“中青班”开班式并亲授“开班第一课”,每次讲话有
2023-10-30 12:13:00
9岁男孩与奶奶相依为命卖石榴;老人向路边车辆推销石榴,但车内人员却将石榴扔到路边,老人默默捡起石榴,弯腰鞠躬……随着大凉山的石榴进入成熟期,大凉山成为许多网红、短视频创作者们竞相
2023-09-25 17: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