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8 19:1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一本《三国演义》为我们揭开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往事,《三国演义》讲述的是魏国、蜀国和东吴三个国家之间的故事,揭示了几位英雄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杀伐决断的故事。

这本书塑造了很多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中

有人喜欢性格多疑,拥有政治智慧的曹操;有人喜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人喜欢勇猛无比的张飞。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就是魏国,曹操爱才,将许多有才能之士都招到了自己的麾下,又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智慧,励精图治,将魏国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提高了不知多少倍。

经过曹操的图谋,

魏国成为三个国家中综合实力最强劲的一个,不仅军事实力强劲,经济实力也是三个国家中最强的,

然而实力强硬的魏国也不敢贸然进攻蜀国,反而经常“挨打”,这背后有什么缘由呢?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蜀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三国时期,蜀国在荆州和益州一带,也就是如今的四川一带。

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刘备占据了这个关口,便可无虞了,要不是蜀地一带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蜀汉或许可以占据此地,可保江山万年无虞。

李白曾写《蜀道难》,可见这里的地势有多么得天独厚,“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由此看来,这地方对于普通的魏国士兵来说是难如登天。

过这道天堑尚且如此艰难,更别提运送打仗要用的粮草了。常言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兵马,打赢胜仗谈何容易。

况且曹魏的军队久居中原地带,更加擅长陆战,不擅长水战,当年一场赤壁大火,诸葛亮巧借东风不知道烧死了曹操多少士兵,烧毁了曹操多少船只。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这场大战可以说是曹魏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争,从此以后曹操都不敢轻易地再次进攻蜀国,只能选择防守。这不仅仅是曹操一个人的决定,也是曹魏大臣的共识,曹操死后,他的儿子继位,虽然也想要扩大版图,但是都受到了大臣们的阻拦,少有的几次进攻也以失败告终,

长此以往,曹魏也长了记性,不会轻易地主动出击。

这也是曹魏不敢轻易出兵的最主要的原因,古时候打仗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占此三样着便可以轻易取胜。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能够以少胜多,正是因为占尽了这三样。而曹魏要想攻打蜀国,就必然绕不开蜀地,也就占不到天时地利的好处,只有人和一点,不足以保证胜利

蜀国人才济济,诸葛亮、姜维等都是不可小觑的人才。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蜀国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实力却不弱,刘备的手底下的人才可以说是三个国家中数量最多的,这也是曹魏不敢轻易出兵的原因。

当时刘备三顾茅庐为自己请来了颇具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华的诸葛亮,当时被人们称之为“卧龙”。不仅有卧龙还有“凤雏”,就连庞统也得到了刘备的重用。

左有“卧龙”,右有“凤雏”,蜀汉的实力可见一斑。

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为刘备找来了两个忠心耿耿而且侠肝义胆的好兄弟,这两个好兄弟为蜀汉的政权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间的关系好到连曹操和孙权都羡慕的地步。

除此之外,刘备的手下还有常胜将军赵云和大将马超,赵云多次拯救刘备于危难之中,是三国中有名的大将;马超英勇无敌可以以一敌百,让曹操都很忌惮。

刘备手底下的谋士和将军多到数不尽,还有著名的黄忠和姜维等人。

刘备死后为他的儿子留下了许多的辅政大臣,蜀汉此时依旧蒸蒸日上。

所以曹魏就是来进攻,也未必就能占到什么便宜,再加上蜀汉占尽地利优势,讨伐蜀汉对于曹魏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后蜀汉灭国也是因为有了内部矛盾,才让曹魏有了可趁之机,如果不是如此,三足鼎立的局面也许很难打破,也就不会有最后一统天下的局面了。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虎视眈眈的东吴

谈到三国,就少不了要说到东吴。东吴的领导者正是孙权,曹操笔下的孙仲谋。连曹操都对他赞不绝口,可见孙权的能力有多强。东吴与魏国相比,实力要弱很多,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选择与蜀汉联手,一起抵御曹魏的进攻,以防止被蚕食。

一个蜀汉可能不被曹操等人放在眼中,但是如果两家联合起来就不一样了,很有可能会被灭国,曹魏不敢轻易地出兵,与东吴也有脱不了的干系。

魏蜀吴三国是竞争关系,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东吴地处南方,与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更近,他们偶尔联盟起来是为了生存,但也会因为利益而互相厮杀。

前面谈到,蜀地地势险要,所以魏国不敢轻易来攻,否则可能就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更糟。如果曹魏真的开战,那么很有可能两国两败俱伤,各自伤了元气,短时间难以恢复。

如果此时东吴趁虚而入,或许两国都无法抵御,最后只能被东吴灭国,提前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

聪明的曹魏统治者何尝愿意看到这样凄惨的局面,因此只能选择了隐忍。

魏国国力强大,为何不敢贸然进攻蜀国

历史证明,这份隐忍是值得的,正是因为没有主动开战,曹魏政权为自己赢得了发展经济的好时机。不仅如此,还趁机挑拨蜀汉和东吴之间的关系,东吴还趁机抢占了蜀汉的地盘,削弱了蜀汉的实力。而身处北方的魏国,则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

连年征战损伤国本,必须休养生息

曹操的一生参与了大大小小几十几次战争,还有几次战争让曹操损失惨重。战争需要财政的支持,需要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马,不仅如此还会影响内部的稳定。曹魏的国力强盛,国内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曹操早早就开始屯田,这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曹魏实力壮大,离不开经济的支持。

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大大小小的战争还是损伤了国本,再这样频繁地发动战争,难免会被民众埋怨。汉武帝在位时期,连年发动战争,东征西讨,不仅花费了许多金钱,许多将士也因此丧命,动摇了国本。因此汉武帝晚年,不得已下了《罪己诏》,向全国人民道歉。

曹操的情况也是如此,如果继续卷入战争,又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很有可能和汉武帝一样。带领大汉帝国走向强盛的汉武帝尚且反思了自己,曹操也何尝不会懂这个道理。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继位,虽然也发动了几次战争,但依旧以休养生息为主,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曹丕的儿子曹睿也是如此,以休养生息为主,努力发展国内经济,励精图治,将曹魏的实力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曹操、曹丕和曹睿都是非常出色的政治家,他们在位期间都没有贸然地大规模地进攻蜀国,其背后的原因非常地复杂,既有保全自身实力的原因,也有对蜀国的忌惮。

不得不说,这个决定非常地明智,也可能正是因为曹魏懂得保存国力,才能够笑到最后,成为三国中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任何时候,统治者都必须为民众着想,人民群众唯一的愿望便是能够安居乐业,保全生命,频繁发动战争的统治者只会被人民群众所抛弃,被历史永远地谴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9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延残喘的机会这里的内讧,主要指的是司马懿和曹爽争夺魏国最高权力的争斗,不仅耗损了魏国的部分国力,而且放松了对蜀汉和东吴的进攻,使得两国可以在面对强大的魏国时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
2024-05-31 06:55:00
真正是蜀汉灭亡的人是谁
...能成功,根本原因就是失去荆州这个战略要地导致蜀汉与魏国巨大的国力差距。所以刘备伐吴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伐吴失败了,不伐吴也得灭亡,伐吴还有一线生机。姜维——穷兵黩武消耗蜀汉国力
2023-05-14 13:59:00
由东向西攻,为何东晋能灭成汉,东吴不能灭蜀汉?
...合肥这个战略要地,使得他们攻吴相对容易。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进攻蜀汉,最终导致蜀主刘禅投降。此时的东吴国力依然强盛,东吴是否可以趁机攻灭蜀汉? 吴主孙
2025-05-09 02:44:00
未能兴复汉室,是因刘备做错的三个决定
...巴西。后期虽然仍然占领了汉中,但是此时曹魏却建立了魏国,刘备曾经的口号“匡扶汉室”,此刻竟然过时了,汉都不在了,还匡扶什么汉室呢?刘备的号召力由此也下降不少。襄樊之战折损关羽
2023-03-03 14:45:00
伐魏为什么由蜀汉来做
...就是魏、蜀、吴了。而这三个强大的势力按综合实力来分魏国第一、吴国第二、蜀国最差。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三个势力虽然都在长期交战,但是打得最为火热的一般的是最强的魏国和最弱
2023-06-05 11:07:00
魏国打仗从不缺粮,为何花了43年才灭掉弱小的蜀汉?
...等地也在其统治范围内,实力碾压“吴蜀联盟”。因此,魏国打仗从不缺粮,前线士兵有需要,大后方立刻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那么,既然不缺粮,为何曹魏花了43年才灭掉弱小的蜀汉呢?其一
2024-08-08 09:42:00
刘备如果没有东征,三国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东征,隐忍着积蓄力量。继续和东吴联盟,一致对付魏国。那么有刘备在,还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辅以诸葛亮的战略和计谋,刘备也许会像汉高祖刘邦那样,出川打出一片天地。但历史没有如果
2023-07-25 15:27:00
刘禅如果死守成都是否能挽回败局
...,这个时期的战乱局面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其中蜀国、魏国和吴国成为了主要的势力。蜀国在刘备和刘禅的领导下,曾一度崭露头角,但最终在曹魏的进攻下被灭。蜀国的灭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
2023-11-09 10:50:00
如果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蜀汉20万兵力能击败魏国
...州,后事是否会有所不同?蜀汉是否就能以二十万大军击败魏国,一统天下呢?一、英雄无用武之地208年,刘备依仗诸葛亮的出谋划策,成功夺得荆州。此后不久,他便派关羽镇守新获得的江陵
2023-09-12 2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