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东晋安西将军桓温带着雄心壮志,向西进攻割据四川盆地的成汉,面对困境的成汉皇帝只能选择降晋,走到了末路。
在这一时期,天下的局势如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鼎立。东晋和东吴的领土相差无几,只多了淮南和荆襄北部。成汉与蜀汉相似,但少了西北的武都等地区(仇池)。而后赵则占据了中原,类似曹魏,只是没有凉州(前凉)。东北还有鲜卑慕容氏,类似辽东公孙渊的存在。
从综合国力的角度看,三国的强弱排序是魏、吴、蜀,而东晋则比成汉更强,但实力仍不及后赵。在桓温准备进攻成汉之前,许多人对这场战争提出异议。江夏太守袁乔却认为,虽然成汉地形险要,但其国力与后赵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较容易攻克。那么,为何东晋能够成功消灭成汉,而东吴却未能彻底征服蜀汉呢?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为了报复失荆州并为关羽复仇,蜀主刘备亲自出兵攻吴,“蜀主窥吴幸三峡”。然而,刘备的用兵部署过于仓促,结果被东吴的陆逊用火攻败退。不久,刘备也因病去世,结束了自己的征伐。
这一场火攻几乎摧毁了蜀汉的大部分国力,精英将领大量战死,云贵地区也不断叛乱,诸葛亮忙得焦头烂额。此时,孙权本应趁胜追击,一举攻灭蜀汉。然而,他选择与蜀汉议和,共同对抗曹魏。
若东吴想灭蜀,那么唯一的路线就是穿越险峻的三峡,依靠长蛇阵形式进攻。然而,刘备当年攻吴时也用过这种方式,蜀军只需守住三峡西侧的白帝城,便可固守阵地,抵挡敌军进攻。虽然蜀汉的国力有所下降,但依然有李严、陈到等镇守东线,特别是陈到所带的白毦兵被诸葛亮誉为“西方上兵”。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东吴的力量被牵制在三峡,北方的曹魏必然趁机从东线进攻东吴。曹丕当年错过了灭吴的机会,但肯定不愿再错失第二次良机。那么,桓温西伐成汉时,是否就不怕后赵趁机进攻东晋呢?
两者形势有所不同。东吴的北线防线仅仅沿着长江以北的狭长地区,这限制了吴军在江北展开大规模作战的能力。而东晋则有效地控制了淮河防线,除了寿春之外,基本掌控了整个防线。正如古人所言:“守江必守淮”,有了淮河防线的支撑,后赵进攻东晋的难度大大增加。后赵若想攻东晋,首先必须经历一场旷日持久的淮南争夺战,才能跨过长江。然而,曹魏当时控制了淮南的大部分区域,尤其是合肥这个战略要地,使得他们攻吴相对容易。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遣邓艾和钟会进攻蜀汉,最终导致蜀主刘禅投降。此时的东吴国力依然强盛,东吴是否可以趁机攻灭蜀汉?
吴主孙休确实试图在蜀汉灭亡前派兵救援。然而,孙休面临的情况与孙权当年相似,若要攻蜀,依旧只能通过三峡这一条艰难路线。尽管蜀汉即将灭亡,巴东太守罗宪仍顽强守卫永安,阻止了东吴的进攻。吴军在第一次进攻时被罗宪打败,随后又派遣陆抗领兵三万增援。然而,由于地理劣势以及曹魏的荆州兵援助,东吴最终只能撤军。
百年之后,桓温攻成汉时,面临的问题却相对较少。用袁乔的话说,成汉的“李势无道,民心不附,持险远,不修战备”。成汉的皇帝李势是氐人,身份上被视为“胡虏”,先天不足,无法与蜀汉以汉朝宗室身份统治的局面相比。尽管刘禅昏庸,但他并非暴虐之人,而李势则因为贪欲和暴力,经常残忍处决大臣,使得民心涣散。东晋凭借其较强的国力及“晋朝皇室”的身份,对蜀地人民有较大吸引力。晋军进入成汉后,几乎一路顺风,唯一的阻碍是笮桥之战,但最终也凭借意外的因素成功突破,迫使李势投降。
当时的东晋并未受到北方后赵的太大威胁。后赵当时的重点是攻前凉,避免前凉突破陇西进入关中,进而给后赵带来严重威胁。虽然前凉未必具备进攻关中的能力,但后赵在陇西却屡屡被前凉军队挫败,进退两难。相比之下,东吴并没有类似的战略优势,无论是曹魏还是司马氏时期,他们所控制的中原都缺少像前凉这样强劲的对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5-0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