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4 12: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内唯一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明德英展室。王朔 摄

明德英是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幼时因病致哑。25岁时,她因讨饭来到马牧池乡横河村,并嫁给本村农民李开田。婚后,夫妻俩以看守李氏家族的墓地为生。

1941年11月,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在马牧池突围中受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彭林。1960年,作家刘知侠将明德英的故事写成短篇小说《红嫂》,继而被改编为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等,明德英的事迹传遍全国,其也被公认为“红嫂”的生活原型。

1943年,八路军战士庄新民因负伤与部队走散,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将其救下,带回家中为其养伤,明德英夫妇悉心照料,并将家中唯一一只母鸡熬成鸡汤为其补养,庄新民伤愈后归队。

2009年9月,明德英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王换于展室。王朔 摄

王换于是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人,19岁嫁给马牧池乡东辛庄的于泮,人们称她“于大娘”。1938年12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

从1939年起,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等山东党政军机关先后驻扎在王换于家,王换于全家竭尽全力照顾支持,她的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她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奄奄一息的八路军干部白铁华,并且变卖家产,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及其女儿。

抗战时期,王换于依靠党组织创办战时托儿所,悉心照料42名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对每一个孩子都用心呵护。当她看到烈士的孩子瘦弱不堪,流泪对儿媳妇说:“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根了,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的孩子就吃粗的吧!”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在王换于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王换于不负嘱托,与敌人斗智斗勇,精心保存秘密资料《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38年,用母亲的情怀保护党和党的干部,被誉为“沂蒙母亲”。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李桂芳展室。王朔 摄

李桂芳是沂南县岸堤镇南岩路村人,1945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村妇救会会长时,李桂英走家串户,发动妇女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支援前线。后被组织安排在山东被服厂担任民运员、八路军山东纵队野战医院担任看护员,又因表现突出,被选调到山东青年学校学习。

在展厅中,一段视频重现了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率领32名妇女跳入汶河,用门板搭起一座“人桥”的画面。“敌人来了咱拆桥,八路军来了咱架桥,扛起门板,麻溜儿下水,为队伍争取时间,攻下孟良崮。”32名妇女同志们用身体当桥腿,保证了部队顺利过河,开赴前线。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架桥的32名红嫂中,大多数都没有留下自己的照片。王朔 摄

在沂蒙红嫂群体中,除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外,还有一大批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她们声震沂蒙,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王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五红”赋能立德树人 打造立体化红色育人实境课堂
大众网记者 司心鹏 通讯员 王纬报道沂蒙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悟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
2023-08-24 18:32:00
“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开展启动仪式在青海海晏县举行
6月20日上午,“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青海巡展开展仪式在海晏县西海郡故城遗址举行。本次交流互鉴活动由山东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海晏
2024-06-21 07:02:00
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苏坡村:探寻红色足迹 弘扬沂蒙精神
...代文明实践活动。在红嫂纪念馆,全体党员依次参观红色沂蒙山、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大姐李桂芳、沂蒙红嫂群体等重要展室和拥军支前情景再现馆。“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
2024-06-29 19: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张淑贞用乳汁喂养革命后代,而让自家孩子喝米糊……在这里,“沂蒙
2024-11-30 13:27:00
智圣故里·时尚临沂·美好沂南③|讲好红色故事 沉浸式演出让沂南文旅“活”起来
...长。伴随着一辆辆大巴车陆续驶来,一批又一批游客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感受常山古村的古朴气息与革命精神。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天要接待1000余人,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达30万
2023-05-31 15:44:00
重走初心路 国门建新功——山东边检总站党委读书班“守初心 建新功 强总站”党性教育活动侧记
...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固本开新 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旅巍巍沂蒙山,悠悠沂河水——这里是一片革命的红土、时代的热土,八百里沂蒙流淌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耸立着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
2023-05-26 10:53:00
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卫生院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教育
...市兰山区李官镇卫生院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性实践教育,用红色教育凝心铸魂。一路走来,大家紧跟宣讲员的步伐认真倾听和感
2023-07-14 21:31:00
春节旅游市场升温,红色旅游景点受青睐
...众多就地过年的游客将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出行首选。步入沂蒙红嫂家乡旅游区,游客可以听到当地创作的《沂蒙颂》等歌曲,感受革命历史的独特魅力;来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游客们驻足聆听
2024-02-12 18:25:00
沂蒙精神感天动地,沂南“红嫂家乡”红色旅游圈粉更圈心
来沂蒙山旅游,“红色路线”是必不可少的打卡线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国庆期间游人如织,景区以独特的红色特质,吸引了大批游客。“明德英是一位农村哑妇,虽然没有
2024-10-06 21: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