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0-04 12:00: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是山东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内唯一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在这座纪念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明德英展室。王朔 摄

明德英是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人,出生于贫苦家庭,幼时因病致哑。25岁时,她因讨饭来到马牧池乡横河村,并嫁给本村农民李开田。婚后,夫妻俩以看守李氏家族的墓地为生。

1941年11月,明德英用乳汁救活了在马牧池突围中受伤的八路军小战士彭林。1960年,作家刘知侠将明德英的故事写成短篇小说《红嫂》,继而被改编为京剧《红云岗》、舞剧《沂蒙颂》等,明德英的事迹传遍全国,其也被公认为“红嫂”的生活原型。

1943年,八路军战士庄新民因负伤与部队走散,明德英的丈夫李开田将其救下,带回家中为其养伤,明德英夫妇悉心照料,并将家中唯一一只母鸡熬成鸡汤为其补养,庄新民伤愈后归队。

2009年9月,明德英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王换于展室。王朔 摄

王换于是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人,19岁嫁给马牧池乡东辛庄的于泮,人们称她“于大娘”。1938年12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村妇救会长、艾山乡副乡长。

从1939年起,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等山东党政军机关先后驻扎在王换于家,王换于全家竭尽全力照顾支持,她的家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户。她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治奄奄一息的八路军干部白铁华,并且变卖家产,厚葬革命烈士陈若克及其女儿。

抗战时期,王换于依靠党组织创办战时托儿所,悉心照料42名革命后代和烈士遗孤,对每一个孩子都用心呵护。当她看到烈士的孩子瘦弱不堪,流泪对儿媳妇说:“烈士的孩子饿死了,就断根了,让革命烈士的孩子吃奶,咱的孩子就吃粗的吧!”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在王换于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王换于不负嘱托,与敌人斗智斗勇,精心保存秘密资料《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38年,用母亲的情怀保护党和党的干部,被誉为“沂蒙母亲”。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李桂芳展室。王朔 摄

李桂芳是沂南县岸堤镇南岩路村人,1945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村妇救会会长时,李桂英走家串户,发动妇女缝军衣、做军鞋、烙煎饼,支援前线。后被组织安排在山东被服厂担任民运员、八路军山东纵队野战医院担任看护员,又因表现突出,被选调到山东青年学校学习。

在展厅中,一段视频重现了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前夕,李桂芳率领32名妇女跳入汶河,用门板搭起一座“人桥”的画面。“敌人来了咱拆桥,八路军来了咱架桥,扛起门板,麻溜儿下水,为队伍争取时间,攻下孟良崮。”32名妇女同志们用身体当桥腿,保证了部队顺利过河,开赴前线。

红色印记·其时有我|沂蒙红嫂:彰显女性群体力量

架桥的32名红嫂中,大多数都没有留下自己的照片。王朔 摄

在沂蒙红嫂群体中,除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外,还有一大批事迹突出的典型人物,她们声震沂蒙,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王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0-04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临沂费县、沂南
...自中央、省、市级的媒体记者们,一同走进临沂市费县《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以及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抗大一分校旧址等红色圣地,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深
2025-07-03 18:01:00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五红”赋能立德树人 打造立体化红色育人实境课堂
大众网记者 司心鹏 通讯员 王纬报道沂蒙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为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领悟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
2023-08-24 18:32:00
“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开展启动仪式在青海海晏县举行
6月20日上午,“芳骨如钢——沂蒙红嫂事迹展”青海巡展开展仪式在海晏县西海郡故城遗址举行。本次交流互鉴活动由山东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海北州委宣传部、中共临沂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海晏
2024-06-21 07:02:00
临沂皇庄小学开展清明研学活动:追寻红色印记 赓续沂蒙精神
...场景,感悟革命智慧;在红嫂纪念馆,学生们一边聆听\"沂蒙母亲\"王换于的感人事迹,一边亲手缝制拥军布鞋,深刻体会沂蒙精神的内涵。秦晓迪校长表示,此次活动是\"党建+德育\"的
2025-04-07 14:50:00
济南市莱芜区寨里镇苏坡村:探寻红色足迹 弘扬沂蒙精神
...代文明实践活动。在红嫂纪念馆,全体党员依次参观红色沂蒙山、红嫂原型明德英、沂蒙大姐李桂芳、沂蒙红嫂群体等重要展室和拥军支前情景再现馆。“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
2024-06-29 19:09:00
本文转自:人民网人民网记者 李楠楠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王换于创办战时托儿所,抚养40多名革命后代长大成人;张淑贞用乳汁喂养革命后代,而让自家孩子喝米糊……在这里,“沂蒙
2024-11-30 13:27:00
智圣故里·时尚临沂·美好沂南③|讲好红色故事 沉浸式演出让沂南文旅“活”起来
...长。伴随着一辆辆大巴车陆续驶来,一批又一批游客走进沂蒙红嫂纪念馆,感受常山古村的古朴气息与革命精神。最多的时候,这里一天要接待1000余人,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达30万
2023-05-31 15:44:00
重走初心路 国门建新功——山东边检总站党委读书班“守初心 建新功 强总站”党性教育活动侧记
...的精神之旅这是一次固本开新 砥砺前行的奋进之旅巍巍沂蒙山,悠悠沂河水——这里是一片革命的红土、时代的热土,八百里沂蒙流淌着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的鱼水深情,耸立着党和人民生死与共的
2023-05-26 10:53:00
临沂市兰山区李官镇卫生院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教育
...市兰山区李官镇卫生院组织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前往沂蒙红嫂纪念馆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性实践教育,用红色教育凝心铸魂。一路走来,大家紧跟宣讲员的步伐认真倾听和感
2023-07-14 21:3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
八一 ②|乌蒙脊梁传家火:威宁姬家一门十二兵,代代功臣!
在贵州威宁海拔2200米的乌蒙脊梁上,有一个叫朝阳组的寨子,四十余户人家、二十一名子弟参军、八十八次立功受奖,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作“功臣村”
2025-08-01 17:39:00
鲁网8月1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位于汶上县城内东隅的文庙,— 汶上文庙约始建于唐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史载
2025-08-01 18:2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雨这么大,古代人原来这么避雨
近来暴雨频发,对现代人来说打雨伞、穿雨衣,避雨轻轻松松,没有合成材料的古人,该如何与暴雨过招?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清杨晋风雨牧归图轴》
2025-08-01 19:13:00
山河铭记|皖南山间的抗日洪流:新四军在岩寺的诞生与出征
大皖新闻讯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2025-08-01 19:37:00
文史作家祁新龙新著《大秦长歌:一部两千年秦文明史》(三卷本)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分《新生》《蓄势》《聚变》三部
2025-08-01 13:48:00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相传是南宋初年的宋嫂传下来的。我对宋嫂上心,源自一个雕塑。工作单位离西湖不远,得闲去湖边逛逛,常会经过环城西路圣塘闸旁的宋嫂雕塑
2025-08-01 13: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