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5 18:02:00 来源:戏说三国

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当年唐国强在演这一片段是入木三分,现忆起还让人感动落泪。一些朋友在读《三国演义》读到这一段也会感慨万千。连当时的司马懿也是长叹: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让他们将自己葬在定军山,众说纷坛,有说是风水好,还有的编故事说派了四个士兵扛,到最后绳断了就埋在哪里,这样没有人找到他真正的墓等等。总之关于埋在定军山的解释很多。今天知常容也来说一种解释,不过是站在历史的角度,而不是小说或者传说的角度。我的观点就是:

不运回成都,有不得已的苦衷。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大家在讨论诸葛亮都会说他的神机妙算,治国之才,没有他,蜀汉肯定早就亡了之类。但却忘记他的一个最重要的身份:

权臣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自古以来,权臣能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远的不说,就说离诸葛亮最近的两汉时期的权臣,有实力废掉皇帝的西汉霍光最后满门被诛杀,东汉梁冀,一门前后九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结果呢?灭族。所以为什么曹操要走出让汉献帝封他为公这一步,因为他已经没得选择了。

曹操想把握自己的命,但诸葛亮却选择将命运的权力交给刘禅。忠奸只差一线,

他没有走出称公这一步,至死也就是一个武乡侯。乡侯并非是侯中最高级别。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诸葛亮一方面要向刘禅表示自己的忠心,尽量把自己放低,以减少刘禅的愤怒。另一方面也在为自己的家族平安过渡作出安排。

《出师表》就是一种表忠心的姿态,有些人说要不要打还不是你诸葛亮说了算,又不是刘禅说了算,还上什么《出师表》。这就是诸葛亮高明之处,他做的事情是防止他死后有人秋后算账说他专权,当然《出师表》还有其他功用,这里不展开。

他死前上报自己的财产,很多人都在感叹诸葛亮为相这么多年,在成都如此富裕的地方居然没有多少余财,但是很多人都忽略最关键的一句话。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一般情况下,当官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官位,但诸葛亮死的时候,他的儿子才8岁,想接班也是不现实的。诸葛亮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刘禅,我的孩子可以靠刘备赏我的土地生活。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那不是一句废话吗?但你仔细读一读,你就会发现问题,为什么要靠自家的地生活?他自己靠什么生活?

随身衣食,悉仰于官

他靠工资生活。所以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就是

他的族人可以靠耕种生活,不需要做官也没有关系,不会贪恋权力,对刘禅你是没有任何威胁

,显然潜台词就是他们对你没有威胁,你就放他们一马吧。仔细读读,其中就有哀求的语气在。

包括诸葛亮给儿子的《诫子书》全部都是低姿态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当然诸葛亮不仅仅只用低姿态和表忠心来求得家族的安稳,他也作了二手准备。他当然需要有人来护他的家族。

所以他指定蒋琬作为接班人,有人说万一刘禅不用蒋琬呢?这个不用担心,因为在《前出师表》中就提到过宫中府中一体,所以

刘禅用的人都是诸葛亮信任的人,诸葛亮一死,刘禅想用别人他也找不到。

同时蒋琬手中握有中军,带兵回来的杨仪,姜维都是诸葛亮提拔之人。与刘禅关系比较亲密的费祎也是诸葛亮一手提拔的。满朝文武只有一人有变数,那就是老资格的魏延,他是很不服诸葛亮的,但却十分忠于刘禅,如果刘禅用魏延,那么的确有可能动摇到蒋琬的地位。

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那很有可能变成蒋琬掌内政,魏延领军权,这样的局面,而不是蒋琬继位之后依旧如诸葛亮一样军政一把抓,所以魏延肯定会死,这也在诸葛亮的意料之内。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还有一个因素也是诸葛亮确定必会用蒋琬,那就是当时蜀汉还有外患,吴,魏都盯着呢。摆平这一切只有蒋琬有这个能力,患难之时用能臣,事实上还真是这样。

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

虽然算无遗策,诸葛亮的担心还是发生了。

当时发生二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禁止蜀汉官员去奔丧,当时只有谯周跑的快,去奔丧了。

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三国志.蜀书·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第二件事情就是立庙。

诸葛亮有没有资格立庙,当然有资格。但当初刘禅不同意诸葛亮立庙。理由是什么?

朝议以礼秩不听——《襄阳记》

但最后为什么又同意立庙了呢?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这里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十年。难道刘禅经过好几十年突然想通了?当然不是,我们将时间与人简单摆在一起就知道刘禅的想法了。

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于沔阳——《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景耀六年是263年,诸葛亮死在234年。景耀六年是什么局面?

景耀五年,姜维再一次北伐,但这一次回来之后,被刘禅猜忌。刘禅不信任姜维,那必须要找出一个人来替代姜维。谁来替代他比较好呢?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挺合适的,既然要重用儿子,老爸自然也得沾点光,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习隆,向充上书,刘禅当然准了。事实上这个时候诸葛瞻也握有重权了。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期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

当时廖化希望和宗预一起到诸葛瞻那里走动走动,宗预说我都七十了不图什么,不去了。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那我们回过头来看诸葛亮为什么不回成都安葬,却就安葬在汉中,那自然为了不想引起刘禅的猜忌,告诉刘禅我不会和你争任何东西,不会影响到你的影响力。

同时他还下令“

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传递出来的一个信号,那就是低调,再低调,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诸葛亮本身清廉有关。

如果运回成都,风光安葬,正好刺激了刘禅脆弱的神经,

一般刚拿回权力的皇帝都有强烈的报复心态

,你可以看一看刚拿回权力的秦始皇是怎么对付自己的仲父吕不韦的。诸葛亮这种死后的风光会带给他家族什么呢?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答案。

正因为诸葛亮这一系列动作,使得这位权臣死后没有遭到皇帝的清算,而且子孙也还能继续得到皇帝的重用和信任,这才是诸葛亮的大智慧。

诸葛亮要将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其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朋友肯定会说是你想太多了,那再给你举个例子,看一看明朝张居正死后,明神宗朱翊钧是怎么对付他的就知道了。

所有真正大智慧的人不是生前风光,而是生前风光,死后不遗祸子孙,还能庇佑子孙,这才叫高人。但这样的高人在古代还真是凤毛麟角,这也是诸葛亮被推崇的原因。一朝天子一朝臣,得先帝重恩施展才华,又不招新帝之恨,古今中外几人得达?

这正也验证了《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仔细读读,大人物人前的风光,人后的心酸令人感叹,当你得到更多,肯定会失去更多,不管是谁都不能逃脱这个规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1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一是定军山的风水较佳,适合埋葬。定军山属于大巴山脉,连续不绝的大山隆起12座秀峰,如游龙戏珠,因此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武侯墓背倚笔峰山,西南有定军山主峰吞吐呼吸,连峰横亘,
2024-07-10 16:11:00
诸葛亮死后葬在哪里了
...世也有安排,他要求他的丧事从简,并将自己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引用《三国志》的记载如下: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然而令人纳闷的是,直到现在,
2023-08-11 21:04:00
诸葛亮死前遗命,为何要令4人抬棺向南,绳断之处便是葬身之地?
...谜,只因诸葛亮在临终前留下一个遗言,要求将自己葬于定军山,而且由4人抬棺往南走,绳子断了便下葬。这个事情,历史上有着相关的记录,《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
2023-08-30 11:49:00
千年古柏守武侯
...下了无数历史遗迹,演绎了无数英雄传奇。在汉中盆地的定军山下、沔水河畔,有一处苍松翠柏掩映的森然庄重之地——武侯墓。这里长眠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鞠
2023-09-12 04:36:00
...人人都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传说在他死后,把墓葬在了定军山,《三国志》中也有记载,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时留下遗嘱:“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意思就
2024-05-19 10:20:00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诸葛保满汤汤汉江水,悠悠定军山。位于陕西省勉县的定军山是三国时期蜀魏两军交战的古战场,承载着璨若星汉的三国文化。定军山下的武侯墓,是蜀国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
2024-04-04 11:39:00
诸葛亮为什么不让人知道他葬在哪里
...玉器这些陪葬品一件都不要放。遗体不要运回成都,就在定军山附近找个地方安葬。同时自己的墓不要立碑,以免引来盗墓贼。 所以在定军山有个诸葛亮的祠堂,但事实上那里并不是诸葛亮的坟
2023-07-23 16:36:00
汉中争霸:曹操失利与定军山之战的转折
...中遭遇失利,主要是因为蜀军在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占据了定军山,控制了优势地形,能够骚扰其后勤补给线。而在诸葛亮的策划之下,蜀军的后勤得到了完善的保障,才打赢了这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
2024-03-20 04:41:00
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墓地之谜
...内)军中,享年五十四岁,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
2023-09-16 12: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
互动H5丨中原丰碑
这是一段每个河南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这是一曲用血与火写就的中原壮歌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现在
2025-08-29 14: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