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4-21 19:00:00 来源:钛媒体APP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智能相对论,作者丨Kinki

近日,萤石网络(下称“萤石”)举办了2023春季新品发布会,这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个新品发布会,除了拳头产品智能家居摄像机之外,还有智能入户产品、TV Studio等十多款新品,EZVIZ Connect升级为2.0版本,并宣布接入Homekit系统、支持Matter标准。

从萤石独立后的首份业绩快报来看,公司实现营业43.06亿元,小幅增长1.61%;但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下降26.10%。萤石解释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宏观外部环境导致收入增速有所下滑,同时公司加大了对技术研发以及新渠道开拓的投入,导致费用率升高所致。

只是,对于在海康威视羽翼下成长了10年的萤石来说,如今刚 “断奶”就要跑步进入全屋智能,萤石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萤石又是否真的有独立打开市场的能力?

01 萤石“断奶”,1+1>2

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深交所,并成为了全球视频监控领域市占率第一的企业。2013年,海康内部设立了互联网业务中心,海康威视副总裁蒋海青带队,为一直专注于B端、G端的海康威视开发C端业务。

有别于小米、百度、360等以智能硬件为主的品牌定位,萤石早就确立了以“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的双主业定位。

作为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萤石选择从其强项家居安防开始着眼,积极发展智能家居生态。海康威视不仅在视觉领域方面给予萤石技术引领,在萤石彻底独立之前,其在资金、供应链等方面,也获得了海康威视的不少帮助。

比如在资金与人才方面,海康威视通过设立跟投计划,参与对象主要为海康威视及其创新业务子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骨干员工,深度绑定核心员工利益,实现员工和公司的共同发展,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

如果用“父母与子女”来形容海康威视跟萤石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萤石独立发展之前,适当的支持能帮助萤石更快长大,关键是萤石在独立之后,到底能否脱离“母亲”的保护?

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海康威视与萤石在供应链、客户和渠道方面有所重叠而感到担忧,事实又是如何的呢?

在供应链方面,萤石在2019年以前并不直接从事生产,而是全部委托给了海康威视。不过,萤石已从2020年开始建立自主采购及生产体系,目前萤石供应链已经完全实现了独立。

但芯片此类产品本身容易存在供应链重叠,因此在2022年上半年,萤石与海康威视的供应商确实仍有重合,但本身供应链也是一门生意,价格合适、质量稳定,萤石自然愿意与它们延续合作。

而在客户方面,萤石除了直接向海康威视及其直接关联方销售产品外,萤石和海康威视的重点客户如各大型电信运营商也存在着重叠,不过重叠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已在逐年降低。

至于渠道方面,萤石虽然借用了海康威视完善的渠道基础,但这些年也在加快建立起自有经销商体系,重点开发了以电信运营商、房屋装修公司、系统集成商为代表的专业客户,并通过电信运营商增强对终端用户的覆盖能力。近年电信运营商客户正在强化其对智能家居行业的投入,公司线下销售占比也因此而逐年上涨。

不过,尽管萤石在渠道、客户等多个方面一直在积极走出“独立性”,但其跟海康威视在产品品类、核心技术方面确实有所相似,为了进一步实现萤石自身价值,萤石必须从海康威视这边“断奶”。

一方面,如果不独立发展,萤石很难跳出海康威视原有的发展路线,而选择独立并上市,萤石则有机会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自由度更高的基础上,围绕智能家居做更多的研发投入和方向探索。

比如萤石在招股书就提及募集将用于打造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等项目,以及进行技术研发等。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另一方面,萤石独立之后也可以更好地辅助海康威视,比如当前海康威视AI Cloud开放平台的云服务便是由萤石云所提供的,而萤石要提高服务能力,则需要见识更多客户,累积更丰富的经验。假如萤石一直是海康威视的一部分,则永远只能1+1=1,分开之后,才有机会变成1+1>2。

于是,才有了萤石从海康威视中分拆成独立公司,再顺利登陆科创板的事情。从萤石独立后的首份业绩快报,以及过去三年的业绩情况来看,萤石一直能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正收益”,且营收规模一直都在持续增长。

从这点来看,尽管萤石与海康威视存在关联交易、同业竞争虽然仍是老生常谈,但萤石也拿出了实际成绩来应对市场的质疑,即便没有海康威视的持续“输血”,萤石也能走稳,正是“断奶”的好时机。

02 入局智能家居,萤石“未走先跑”?

萤石独立发展后,基本已确立了“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的双主业模式。虽然进军“智能家居”是其探索初衷,但蒋海青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在家用安防这一块,消费者已经多少知道萤石的存在,但在智能家居领域,萤石在消费者心智中还没有达到一线品牌的位置。

从“安防巨头”到“智能家居新手”,对刚刚才从海康威视“断奶”的萤石来说,难免背负市场压力。虽然萤石已能自给自足,但不足50亿元的销售规模,跟2022年小米近800亿元的IoT产品收入相比,以及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品牌的智能家居收入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产品矩阵过于单一,是萤石难以快速打开市场的主要原因,这或许也是萤石在春季发布会上一口气发布多款新品的原因。但尚未在市场站稳阵脚就开始跑步入局,萤石此举未免过于着急。

从产品端来看,由于萤石背后有海康威视的支持,在供应链上更具规模效应优势,其在智能家居摄像机领域的毛利显著高于同行。

不过,近年行业的价格竞争也越演越烈,萤石也难以独善其身,以智能家居摄像机为例,其整体价格从2019年的172.39元降到了2022年H1的153.21元。当然,当中也有部分原因是萤石电信运营商客户收入占比上升,针对客户的需求推出了部分低单价产品,但“价格战”确实也是整个行业的风险因素之一。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尽管如此,萤石通过价格战拿下的市场也仍是其“老本行”的摄像机产品,目前萤石其它智能家居产品在营收中的占比仍不高,部分产品的销售占比甚至逐年走低。由此可见,虽然萤石在产品矩阵上采取“大包围”策略,但消费者却仍然需要时间来消化。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从品牌端来看,蒋海青担心的问题也非常现实,当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不够大的时候,其销售往往就更容易被掣肘。

比如萤石对运营商渠道的依赖已越来越强,在萤石2021年的前五大客户中,第二大和第三大客户都是运营商,加起来占比超过14%。但把产品卖给运营商却是一门“薄利多销”的生意,不仅会被集采压价,用户接入的也会是运营商的云平台,这样萤石的物联网云平台就不能发挥作用。

因此,近年萤石已在进一步丰富客源结构,加大对线下零售体系的建设。其中,面向C端的经销商是第一大渠道,占比超过60%;同时,通过延伸B2B2C类专业客户,扩大品牌在C端市场的知名度。

萤石独立之后,能否成为海康威视最强“助攻”?

在消费者尚未将萤石从海康威视“安防老大”的定位中剥离之前,萤石要顺利过渡到 “全屋智能”的定位,恐怕还要另辟蹊径。

通常来说,企业布局智能家居,一种方式是选择“产品路线”,比如美的等,试图尽量多占领终端入口;另一种方式则是“体验路线”,比如小米、华为、百度等,在人机交互体验的基础上为消费者创造创新的智能体验,并以此切入更多的家庭消费场景。

但在这两个方向上,视觉技术出身的萤石均不占优,因此其选择了第三条“技术路线”,希望通过算法带动硬件销售,再带动云来介入智能家居市场。而在这一路线中,萤石试图开辟出更多小众家庭消费场景的意图非常明显。

目前萤石的技术主要分为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通用技术就是业内常见的视频监控、视频数据传输等。而专用技术则以萤石在2021年打造的算法商店为代表,用户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自主选择AI算法,主要面向儿童陪伴、老人看护、宠物陪护等场景,目前,萤石已经推出如跌倒检测、挥手检测、宠物检测等算法。

加入了AI算法之后,摄像头监控可以实现的功能就更加丰富,在这些垂直领域上,普通摄像头企业就不能再单以价格战来抢生意了,某种程度来说,萤石找到了“降维打击”的着力点。

另一方面,萤石也并非只专注小众赛道,毕竟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还需要培育,远水难救近火。因此,萤石也在进一步强化自身“音视频”的长板优势,其实时音视频服务ERTC已从1.0升级到2.0版本了。

在萤石的云端优势下,其可以将复杂的物联网场景下的实时音视频互动做得最好,在远程问诊、办公协同、在线教育这些朝阳领域中,萤石还是有不少发挥空间的。

在萤石的想法里,硬件不是公司创收的唯一贡献,云端服务也是。因此,萤石就可以尽量避开已经非常激烈的“智能家居入口争夺战”,只是,云端的生意真的好做吗?

03 萤石创收,路在何方?

目前来看,萤石试图以云端算法作为突破口的生意经,恐怕未必能马上提高收入规模。

一方面,当前萤石的专用算法面向的市场仍较为小众且不是刚需,要等待这些消费需求崛起,恐怕还需要萤石以及整个行业来共同培育。

以智能宠物家电为例,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厂家推出类似产品,比如智慧鱼缸、智能喂食器等,但相关投诉也不少,大部分集中在产品质量方面。整个行业的产品仍未走向成熟,专业云端算法即便要落脚,也还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对消费者来说,这些小众云端算法虽然可以满足更多差异化的智能家居场景需求,但仍不是刚需,其带来的效果也远没有工业B端应用那么明显,所以消费者的付费率并不高。2021年,萤石的增值服务平均月付费用户数为152万名,而且月活用户数超过了3500万名,意味着用户的付费率不足5%。

那么,萤石云端服务的创收能力又是如何?目前来看,萤石云平台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高,且毛利率一直维持在75%左右,是公司利润的主力贡献。在不少AI公司仍苦于没有找到足够多的落地场景而处于亏损的背景下,萤石云却已经跑通了盈利模式,其起跑点已高于不少同行。

不过,萤石想要依赖云服务来增收,则还有不少压力。一来,对暂时仍缺乏品牌知名度的萤石来说,其用户规模与其它平台仍有很大差距。截至2022年12月末,萤石物联云平台共接入各类物联网设备超过2.05亿台,而小米和天猫精灵的接入量则分别为4.78亿和3.55亿。

不过,萤石云平台在视频设备领域则明显较同业厂商更有优势,其视频类设备接入数占国内同类物联网云平台合计接入数比例超过 30%。

另外,当前的物联网平台并不能实现“互联互通”,这意味着萤石想要扩大收入规模就要从其它平台里“抢用户”,但小米、华为、美的、海尔智家等均是萤石云的强劲对手,它们在消费者心中也有着高认知度,这种竞争态势对萤石网络而言并不友好。

最后,从毛利率角度来看,云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几乎不存在额外的溢价空间,结合萤石增值服务的低费率,萤石云服务想要快速增收恐怕也并不容易。

这么看来,云端生态还是一个需要更多合作伙伴加入的平台,虽然萤石提出了以云为核心的“1+4+N”智能生态,但想要从小众智能走向全屋智能,萤石仍然绕不开布局终端入口这一难题。

不过,萤石想要依靠多品类来提高品牌效应,可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毕竟,脱离了最擅长的摄像机赛道后,萤石在每一个智能家电品类中都有一堆对手,“堆料”并不能占领消费者的眼球,只有把渠道、产品、品牌等差异化梳理好,从单品到生态一步步“走”,萤石才能走得更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1 1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萤石网络,能走出小米华为不一样的智能家居路吗?
...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在此背景下,萤石网络以其母公司海康威视在安防行业的深厚底蕴为依托,精准聚焦于安全智能生活这一细分领域,迅速崛起,并正在向智能家居的其他赛道拓展。那么,萤石
2024-04-16 13:59:00
海康威视再推子公司IPO,严监管下愈挫愈勇?
近两年来,海康威视(002415.SZ)分拆上市的动作不断。2022年12月,海康威视旗下聚焦智能家居服务业务的萤石网络(688475
2024-08-08 16:44:00
12月16日,海康威视(002415.SZ)旗下智能家居企业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萤石网络”)科创板启动申购,发行价28.77元/股,发行市盈率40.8倍,公司是智能家
2022-12-17 20:13:00
萤石网络上市,用安防摄像头打通智能家居通道
...物联网云服务赛道的领军企业。萤石网络原本是安防龙头海康威视旗下的一个安全智能生活平台,是海康威视切入C端的重要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了“智能家居+物联网云平台”双主业格局。依靠这
2023-01-04 08:00:00
大涨60%!萤石网络还有机会吗?
...会吗?萤石网络,老铁们可能不是那么的熟悉,但要说到海康威视,可能大家就熟悉了,安防第一龙头!而萤石网络,是海康威视孵化的科创板人工智能物联网第一股。是不是,感觉就熟悉多了?那
2025-03-15 22:29:00
海康威视s1私有网盘399元大促
海康威视单盘位私有网盘S1今年8月上市,售价499元。今日京东关注店铺直降至429元,叠加20元立减+10元券,实付仅需399元
2023-01-01 09:15:00
海康威视推双盘位NAS:1199元 最大40TB容量
海康威视宣布推出NAS新品——MAGE20PRO,支持最大40TB存储,不带硬盘1299元,京东PLUS会员1199元
2023-05-07 19:08:00
【企业动态】海康威视新增1件法院诉讼,案由为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1月7日海康威视(002415)新增1件法院诉讼如下:案号:(2025)鄂01知民初27号法院: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案由: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
2025-01-08 06:15:00
出售零跑、清仓乐橙,大华股份“后安防时代”
...。一旦主营业务继续承压,又该靠谁“救命”?追不上的海康威视,破不了的“老二”困局纵观大华股份发展历程,从传统安防向智慧物联转型,再到智能家居、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热成像、汽
2025-04-17 11:1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双城耀国庆 绮梦筑新章——恐龙园集团文旅产品“出圈”更“出彩”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恐龙园集团旗下环球恐龙城与东方盐湖城凭借全新业态与沉浸式体验双双跻身长三角文旅“顶流”双节期间,约62
2025-10-09 21:49:00
NBA中国携手阿里云开启多年合作,球迷互动体验新惊喜在哪?
10月9日,NBA中国和阿里云宣布达成多年合作,阿里云将正式成为NBA中国官方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合作伙伴,基于通义千问大模型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2025-10-09 22:19:00
获充换电大会官方推荐及星级认证, 公牛充电桩全场景方案引关注
9月27日至29日,2025中国汽车充换电生态大会在合肥举行,此次大会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安徽省汽车办、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共同指导
2025-10-09 17:04:00
“北京榜样•最美互联网从业者”提名人选|我爱我家陈少亮:数字浪潮中的筑梦人
2025年的北京,秋阳穿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键盘上投下斑驳光影。在我爱我家集团总部技术中心,陈少亮正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图
2025-10-09 17:05:00
中新经纬10月9日电 工信部网站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期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下称《指南》)
2025-10-09 13:06:00
当下,网络热搜榜单已经成为我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这个窗口展示的内容是否真实、健康、积极,直接影响着数亿网民的认知判断
2025-10-09 10:31:00
高低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中国电影市场成绩亮眼:国庆档总票房破17亿元,10月2日年度总票房达425.02亿元,超2024年全年
2025-10-09 10:49: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如今,拍照不再停留在平面,“一站式”3D人像打印,正让影像“立”起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2025-10-08 08:12:00
小牛FX风速款首销战报:5小时全渠道销量14252台,以“价值重构”引爆全民抢购潮
2025年9月29日,全球高端智能电动车领导品牌小牛电动正式发布FX风速款首销战报。数据显示,这款被业界称为“价格屠夫”的新品在9月28日首发后
2025-10-08 09:00:00
稳就业 稳企业 稳市场 稳预期|从 “设备制造” 到 “全链服务”:陕西电子长岭电气纺织机电产业的进阶之路
9月29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举办的“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主题媒体行活动,带领陕西多家主流媒体走进陕西电子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考察
2025-10-08 17:51:00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全国第十批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名单,华远国际陆港集团正式通过评审,获评“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
2025-10-08 18:01:00
货丰价稳、活动密集、销售井喷、消费升级……在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我市消费市场“热”力值拉满,处处繁荣兴旺、活力十足。10月8日
2025-10-08 18:32:00
佳盛机电乘风而上,今年前8月产值同比增长超38%抢占新赛道,270多名员工假期忙“冲刺”南报网讯(通讯员单维亮记者张希)“我们是智能电网产业链条上的配套企业
2025-10-07 08:41:00
培育壮大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丨十堰臻融:创新与技改“双轮”驱动 产值同比增长30%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何旭 通讯员 胡新)科技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十堰臻融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智能化装备升级与专利技术研发为双引擎
2025-10-07 20:43:00
沉浸式AR科技盛宴:打造“可触摸”的科普实验室,重构科普新形态
这个国庆去哪玩?中国科学技术馆告诉你!2025年10月1日——10月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峰火文化科技有限公司、Rokid联合打造的以“探境・AR科技智慧”为主题的AR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中
2025-10-07 09: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