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01 16:46:00 来源:杭州网

2025年6月28日,有幸观摩陆易导演的杭州湖山访石纪录片《两只金狮子》,大饱眼福。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两只金狮子》观影会

影片中出现了诸位摩友探访南屏山小有天园遗址的场景,其中就有现场释读北宋康定二年(1041)“张若谷等题名”的镜头。此题漫漶严重,字迹不清,幸好有前人完整记载,可供参考。纵览前人记载,多认为此题是张若谷和张从革两人题名,但细究之后,前人之说可被推翻。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张若谷等题名,清兄摄

阮元《两浙金石志》卷五针对此题的记载如下:

宋张若谷等南屏山题名

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知府事张若谷,两浙路体访安抚、三司度支判官、税课转运使、司勋郎中张从革,康定辛巳暮春二十三日游晏此山,尽日而去。

右在南屏山,摩崖,正书,五行,字径二寸余。按:《宋史·本传》“若谷,字德繇,南剑沙县人,进士及第,历官至龙图阁学士,徙杭州,会岁饥,斥余廪为糜粥赈救之,累官至尚书左丞”。《咸淳临安志》“若谷,自知应天府为龙图阁直学士移知,五月壬申徙知郑州”,此题又书“刑部侍郎”,皆可参考。若谷在杭不及一年,前任司马池,即为转运使张从革所恶,捃摭其事,条奏之而去,亦见《临安志》。

2021年10月28日,奚珣强兄与笔者探讨此题释文,他指出“两浙路体访安抚”中的“访”字很可疑,笔者当时也觉得这个字不像“访”。后来,经过一番论证之后,两人一致认定,这个字乃是“量”,“体量安抚”是北宋时常见的官职名称,而“体访安抚”则未曾见过。随着交流的深入,两人还觉得“税课”二字的释读也十分可疑,二字很不像人名,而“税课转运使”这种官职又闻所未闻,但当时未能更进一步,没能确定替换字眼,暂作搁置。

在奚兄参与撰文的《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文物出版社,2023年)一书中,此题的释文被修正为:

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知府事/

张若谷,两浙路体量安抚三司/

度支判官税□转运使、司勋郎/

中张从革,康定辛巳暮春二十/

三日,游晏此山,尽日而去。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张若谷等题名拓片,清兄摄于“湖山镌永”展览现场

笔者在撰写《〈两浙金石志〉所录杭州摩崖辨误补正二十则》一文时,针对此题,除了纠正“访”字之误外,顺便提了一句:

释文中“税课”二字亦有疑,今难辨,两字或为人名,即题名者有三人。

长期以来,这两个字没能最终确认,成了笔者的一个心结。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25年4月11日,金石同好郭欣兄给笔者发来了“度支判官魏兼”的信息,他转发何新所老师的朋友圈分享,认为《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中所录的“税□”二字,应是“魏兼”。笔者立即展开核实,重新看完拓片后,笔者完全同意何老师的看法,那个被认为是“税”的字,实际上是“魏”,两字在字形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一些笔画风化不存,导致笔画相对较多的“魏”被误识为笔画相对较少的“税”。“魏”后一字,太过模糊,难以通过字形判断。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庆历元年(1041)春正月下载:

壬戌,遣使体量安抚诸路:翰林学士王尧臣、崇仪使果州团练使张士宣,陕西路;知制诰王拱辰、西京左藏库使马崇正,益梓路;知制诰贾昌朝、閤门通事舍人徐奎,河北路;度支副使杨告、西京左藏副使彭再思,河东路;侍御史知杂事张锡、内殿崇班慕容惟恭,利夔路;侍御史论程,京东路;鱼周询,京西路;方偕,江南东西路;殿中侍御史施昌言,淮南路;度支判官魏兼,两浙路;范宗杰,荆湖南北路。

这一大段记载,我们最关注的信息提炼如下:庆历元年(1041)春正月壬戌,度支判官魏兼,被任命为特使,前往体量安抚两浙路。这就和石刻中的“两浙路体量安抚、三司度支判官”这个官衔对应上了。庆历元年(1041)也就是康定二年(1041),这年十一月年号由“康定”改为“庆历”。石刻是暮春三月,此时尚未改元,所以还是使用“康定”,而《续资治通鉴长编》成书于南宋,则用了“庆历”。综上可知,官衔、时间和姓氏都能和石刻完全对应,故此人为魏兼无疑,“税课”果然是误读。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张若谷等题名拓片

来源于《湖山镌永——杭州西湖历代摩崖题刻拓本》

此题修正后的释文如下:

龙图阁学士、刑部侍郎、知府事/

张若谷,两浙路体量安抚、三司/

度支判官魏兼,转运使、司勋郎/

中张从革,康定辛巳暮春二十/

三日游宴此山,尽日而去。

自此,隐匿在此题中的第三者“魏兼”终于被揪出。

魏兼,字介之,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与范仲淹同年中第(见《范文正公集》卷四《同年魏介之会上作》),范仲淹还有《滕子京、魏介之二同年相访丹阳郡》(《范文正公集》卷二)、《送魏介之江西提点》(《范文正公集》卷四)、《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范文正公别集》卷一)、《依韵和介之未开菊》(《范文正公别集》卷一)等诗作,可知两人交好。

此案的告破,要归功于何新所老师,笔者虽然与他素不相识,只是通过郭欣兄才得知他的发现。在不断交流和探讨中,我们离真相总会越来越近,求真是访石路上的快乐源泉之一。

南屏山小有天园的北宋题名者是谁?破案了!他是范仲淹好友

作者:清兄(姜建清),曾为山痴,今为石痴,在荒寂斑驳的石刻中寻找故事,在尘封弥久的故事中品味古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01 23: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石痴奚珣强:摸遍群山解读古人朋友圈
...近代学者章太炎墓在西子湖畔的“荔枝峰”。1981年,在南屏山下重建章太炎墓,有人质疑选错了地方,因为人们不知荔枝峰的具体所指,只说在南屏山下。2018年,为寻找北宋蔡襄的南屏
2024-10-23 14:38:00
徐骏:西湖“十听”
...此处一独特景象。林逋虽隐居西湖孤山,但名气相当大,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等都曾写诗对他表示敬仰。他死后,宋真宗赐号“和靖处士”,杭州太守李谘为其服孝。南宋孤山建延祥观时,几乎
2025-05-15 13:03:00
戍边的范仲淹武力值拉满,强到可怕
...逋饮赏梅月,携手林泉,立在延州(今陕西延安)城头的范仲淹不免感慨,“天意高难问。”他更加料想不到的是,这戍边生涯竟然是他功业的新起点。这是康定元年(1040年)中秋时节,他戍
2024-05-20 12:59:00
范仲淹与年幼艺伎一见钟情的故事
范仲淹虽是名垂千史的名人,对历史有着巨大贡献,但年幼时过得很困苦。根据史料,范仲淹自幼丧父,母亲谢夫人将他拉扯到两岁后,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淄州长山人朱文翰,到了这时范仲淹的生活才
2022-12-12 16:47:00
...,徙知陈州。命运在此埋下奇笔——此时,陈州通判竟是范仲淹。二十六载年龄鸿沟,因忧国忧民的赤忱而消弭,两人结为忘年交。胡则不以高位自居,范仲淹不以晚学自轻,二人煮酒论政,夜话苍
2025-06-20 12:49:00
...此处一独特景象。林逋虽隐居西湖孤山,但名气相当大,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等都曾写诗对他表示敬仰。他死后,宋真宗赐号“和靖处士”,杭州太守李谘为其服孝。南宋孤山建延祥观时,几乎
2025-04-18 12:24:00
范仲淹为何请宋仁宗吃草,让西夏主吃尘
...带),围困延州七天七夜。宋军对他束手无策。但当53岁的范仲淹前往西北战场镇守之后,李元昊却屡战屡败。对此,李元昊恨得牙根痒痒,同时又相当佩服范仲淹这个老头。李元昊和他的部族都
2023-07-26 21:45:00
灾年大兴土木,这位杭州地方官是怎么想的?
↑北京故宫南薰殿珍藏的范仲淹像,清宫殿藏画本38岁那年,范仲淹第一次来到了杭州,对西湖的秀美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时的他,还是一位在基层辗转多年的小官,杭州于他,也只是过客。很多年以
2024-01-04 11:13:00
范仲淹:出身贫寒的儒生,一心革除弊政的朝廷重臣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邻州(今陕西彬县),生于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他出生后的第二年,任徐州军事长官秘书的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随后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范
2024-02-19 12:3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回忆之二:情系“绍隆”——难忘的1939—1942 “慈幼院的难童生活”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抗战回忆之一:一个“难童”的回忆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7岁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农村问题专家张厚安专门撰写文章
2025-09-16 11:04: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打卡南京其实是阅读《世说新语》的一种读法,反过来也可以说,阅读《世说新语》是打卡南京的一种打法……”9月14日
2025-09-16 15:57:00
孟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孟府了解到,孟府作为孟子嫡系后裔的宅邸,其春联习俗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年俗文化
2025-09-16 16:08:00
孔府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孔府了解到,孔府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其楹联不仅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09-16 16:11:00
五马祠街对联实地采撷
鲁网9月16日讯近日,记者跟随“跟着楹联游济宁”采访活动走进五马祠街了解到,五马祠街因明代孔尚经的家祠“五马祠”而得名
2025-09-16 16:17:00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秋上太行,登临揽胜!平生快意,逸兴遄飞!蒙曼邀您上太行!
2025-09-16 21:12: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