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南农院士团队研发木霉菌助力水稻优质高产

类别: 发布时间:2025-10-16 07:38:00 来源:南京日报

南农院士团队研发木霉菌助力水稻优质高产

根系壮稻穗沉,亩均净增收益150元

南报网讯(记者姜静通讯员严楚越)10月的浦口区汤泉农场2000亩示范田里,金黄稻浪随风翻滚,饱满稻穗沉甸甸地垂着头。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有机肥和土壤微生物研究团队负责人沈其荣教授踏着田埂走进稻田,仔细查看水稻长势。这片示范田的水稻,在基质育苗阶段全部施用了促根型哈茨木霉菌剂,这个小小的“菌”,为水稻高产优质注入了新动能。

南农院士团队研发木霉菌助力水稻优质高产

使用了木霉菌的水稻长势旺盛。学校供图

“今年育苗时往基质里加了哈茨木霉菌剂,每亩成本就多花3块钱,收成却让人惊喜。”汤泉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书记樊丛丛站在田埂上,指着眼前的稻田说,施用哈茨木霉菌剂的水稻,茎秆粗壮挺拔,稻穗密度明显更高。“按照当前长势,这片田亩产预计可达750公斤,比未施用木霉菌的稻田增产7%—8%。以每公斤稻谷3元的市场价计算,每亩稻田净增收益能达到150元,2000亩示范田单靠这项技术就能增收30万元。”樊丛丛说。

在马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道路两侧的田块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侧稻田稻株长势旺盛,根系牢牢缠绕着厚实土块;另一侧未施用哈茨木霉菌剂的稻田,稻株相对稀疏。“想把施了哈茨木霉菌剂的稻株拔起来可不容易。”团队专家刘红军现场示范。施用哈茨木霉菌剂的水稻,根系带土量是没有使用田块的2倍以上,有效穗数也从每穴15至18个提升到25至26个,为高产筑牢了根基。

“去年我这稻田还拿了‘特等奖’。”浦口区兰花塘社区种粮大户邵立昌的话语中满是自豪。2023年,他的稻田因水泵故障,水稻移栽时间推迟到6月25日,当时不少农户都认为“收成肯定好不了”。情急之下,邵立昌尝试喷施了哈茨木霉菌剂,经过3个半月的生长,稻田亩产突破600公斤。更让他惊喜的是,施用木霉菌剂的水稻,出米率和食味值显著提升,去年种植的宁香粳9号稻米食味值达到89,在稻米评选中斩获“特等奖”。

这一片片丰收景象的背后,是沈其荣院士团队近20年的潜心钻研。自2007年起,沈其荣院士便带领团队投身木霉菌研究,经过反复筛选与试验,成功锁定了兼具促生和生防功能的一种木霉菌株NJAU4742,该菌株生物量大、根表定殖能力强,还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守护土壤健康。团队研发的木霉生物制剂与生物肥料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价格仅为同类进口产品进口价的1/3。

“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生长,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关键,木霉菌联合有机物料还田技术,能帮助广大农户实现这一目标。”沈其荣院士常挂在嘴边的“有理有用”的科研,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农业生产。

自2023年在浦口区兰花塘、汤泉农场、马涛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地开展示范试验以来,哈茨木霉菌技术已在全国多个生态区域推广应用。推广范围不仅从经济作物拓展至水稻等大田作物,还针对盐碱地、酸性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开展试验示范,让更多土地享受到科技红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6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端午假期  南京农业大学师生抢抓农时忙“插秧”选良种
...里插上的是用于育种的实验材料,经过培育,最终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品种。图为忙碌的插秧现场。(无人机照片)泱波 摄6月8日是端午假期,正值中国南方地区的农忙插秧季
2024-06-09 10:59:00
...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分子设计育种让水稻高产又优质■ 本报记者 徐慧玲决定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科学育种满足特殊群体在营养摄入上的“定制化”需求?
2023-01-07 07:01:00
...,这片稻田承担了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主持的木霉菌剂试验示范项目。近日,由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水稻专家们组成的专家组,来到示范田看植株长势、测理论产量、对比根系状态。据介
2024-10-11 07:36:00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给“中国稻”装上“高产优质芯”院士下田 “手插秧”, 试验田里育种忙本报讯(记者 李花 通讯员 许天颖 赵广欣 王璐) 端午正值南方地区农忙插秧季。6月8日,在
2024-06-09 08:17:00
...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授予“长江上游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中试熟化基地”牌匾。学术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教授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
2023-08-23 10:46:00
...核心示范区60.68亩徽两优广丝苗水稻,平均亩产741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甚至达780公斤!”“浦口区兰花塘使用了沈其荣院士团队哈茨木霉生物有机肥的100亩南粳46
2023-11-14 06:49:00
...问题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团队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推动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5吨提升到了7.5吨自动播放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副主任李艳萍,
2024-09-05 20:37:00
谢华安院士指导的再生稻新品种,又获高产!
...院谢华安研究员团队和尤溪县合作,在麻洋村开展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谢华安院士(右)每年多次到麻洋指导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此后,连年刷新世界纪录。“2004年,麻洋村101.1亩
2023-11-14 12:11:00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签约仪式举行
...的杂交水稻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湖南在低镉水稻、超高产水稻、耐盐碱水稻、杂交水稻高产制种、稻田生态控草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水稻产业发展解决了系列关键瓶颈问题,进一步巩固了
2024-09-11 01:02:00
更多关于的资讯:
合肥天空布满鱼鳞云 气象专家:老朋友又来了
大皖新闻讯 11月12日下午,合肥天空布满大片规则的鱼鳞云,壮观的景象吸引不少市民抬头观望,并引发关注。“是不是和即将到来的强冷空气有关
2025-11-12 19:24:00
初冬湿地迎贵客 万鸟翩跹入画来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在安徽宿松华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一群群天鹅、大雁、野鸭等珍稀鸟类翩跹而至,或在水面嬉戏
2025-11-12 16:34:00
红枫似火银杏披金 合肥市进入最佳赏秋季
大皖新闻讯 红枫娇艳似火、银杏灿烂若金,深秋正赋予大自然丰富的颜色,目前合肥市已经进入最佳赏秋季。任先生供图。11月12日
2025-11-12 16:35:00
刚刚!十堰下雪了!
刚刚,武当山下雪了!正午时分,武当山天柱峰顶金顶忽飘雪粒子,细碎的雪粒簌簌洒落,为仙山覆上一层清寒。沿台阶拾级而上,越近金殿越觉寒意,至殿宇之下,气温已降至零下1℃。(全媒体记者
2025-11-12 13:05:00
吉镜头|红嘴鸥“做客”伊通河 绘就生态美景画卷
长春市伊通河畔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南迁的红嘴鸥红嘴鸥在伊通河水面上飞翔 这些美丽的“空中舞者”在河面上栖息、觅食
2025-11-12 13:58: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沈冠楠)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城开。秋日的南昌,是“桂花味”的。丹桂、金桂、银桂、月桂……一簇簇娇俏可人的小花挂在枝头
2025-11-12 06:42:00
接下来几天昼夜温差达10℃出门赏秋要抓紧,周日降温明显本报讯(记者马忆玲)昨天我市阳光开场,蓝天白云刷屏,白天最高气温在18℃到19℃
2025-11-12 08:05:00
打造候鸟摄影第一IP,顶级摄影师云集全球最佳观鸟胜地
秋染湿地,鹤舞鄱湖。2025年11月10日,“生态永修・世界共栖”摄影及短视频大赛在江西省永修县吴城候鸟小镇正式启动。本次大赛以“从吴城湿地到云居禅境
2025-11-11 18:22:00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福建观音座莲回归永定“深山”
东南网龙岩11月11日讯(记者 江雅萍 通讯员 熊川 汤胜新)11月7日,福建观音座莲野外回归活动在龙岩市永定区永兴国有林场开展
2025-11-11 19:23: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山衔淡墨,水染青笺,乌蒙的轮廓晕成浅灰。峰林是未干的笔触,竹影在滩涂写狂草,连风都放轻了脚步,怕搅碎这幅铺展到天边的水墨
2025-11-11 21:01:00
笔墨赴宫约·百年续文脉———著名艺术家王凤云
百年前,神武门悬匾,紫禁城从皇家禁苑蜕为文化殿堂;百载间,朱墙金瓦守护文脉,文物瑰宝见证新生。今聚艺界大家,以笔为媒、以心为契
2025-11-11 22:03:00
黄色预警!大风、大雨即将抵达福州……
受台风“凤凰”和冷空气的影响,福州这两天温度下降,出行的人们都穿上了厚外套。福州发布大风黄色预警11日,台风“凤凰”已拐弯北上
2025-11-11 23:06:00
张家界武陵源:层林尽染秋意酣 赴约赏景正当时
“明年,我们去张家界看秋天的落叶。”爆火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中,女主角这句温柔的邀约,让无数观众对张家界的秋日盛景心生向往
2025-11-11 11:39:00
固城湖螃蟹今年产量有望突破2万吨
11月8日,青松固城湖螃蟹供应链运营中心的扎蟹车间内,一只只螃蟹在扎蟹工的手中缠绕、压紧、翻转、打结……8秒便完成捆扎全过程
2025-11-11 08:02:00
南京秋日赏菊“顶流”打卡地上线玄武湖金秋菊展迎最佳观赏期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作为南京秋日赏菊的“顶流”打卡地之一,眼下
2025-11-11 0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