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渐渐变老的70后,学会“兔子定律”,儿女再好,也要留一手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4-11 12:49:00 来源:感受你的温柔

作为70后,我们现在面临着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我们的子女刚刚成年,需要资助他们成家立业。

其次,我们自己正在慢慢变老,不能依靠子女来赡养。

第三,我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村出身,还在工作,需要我们来供养。

第四,经过大半生的奋斗,我们留下了一些积蓄,但现在感觉很累,有时候也力不从心。

眼下的问题主要都与金钱有关。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这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如果我们像上一辈人一样等到老了再依靠子女供养,可能会感到失望。虽然我们愿意用积蓄资助子女,这是作为父母的责任和心愿,但这样做可能会限制我们自己的生活。

渐渐变老的70后,学会“兔子定律”,儿女再好,也要留一手

仅仅依靠儿女来养老,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回顾我们的父辈,大多数都是出生于五十年代、四十年代,多数家庭都是农村户。

我的二伯母和二伯父,一生都在山沟里务农,养猪,喂牛,闲暇时还去小镇上打零工。

二伯母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在二伯母五十岁之前,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花在了孩子们的教育上。

两个儿子上了技校,女儿则考上了大学。

当孩子们开始在社会上打拼时,二伯母又努力存钱,为两个儿子找媳妇。

大儿子结婚时,二伯母给了三万多。但是大儿子觉得这笔钱太少,一脸不满。

小儿子结婚时,二伯母给了四万,并且帮忙装修了小儿子在城里买的房子,还干活了一个月。

女儿出嫁时,二伯母实在是力不从心,只能给了几千元的嫁妆。

转眼间,二伯母就已经六十岁了。靠着养鸡、养猪,她陆续存了约两万的存款,然后就进入了“病痛缠身”的养老阶段。

在二伯母和二伯父健在的时候,即使再苦再难,也没有要孩子们负担养老费用,而是自己撑着。他们利用门口的几亩地种粮食,利用旁边的菜地种菜。小病自己解决,大病去医院,也得看情况,不能花太多钱。

然而,二伯父去世后,二伯母进入了走路摇摇晃晃的年纪,而且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

为了让二伯母的晚年生活好一些,三个孩子商议了,但没有得出具体的结果。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吃了亏,是父母最不偏爱的孩子。

大儿子说:“我在城里没有买房,经济困难啊。”

小儿子说:“我虽然买了房子,但还在还贷。”

女儿说:“我嫁到外地了,也不想要老家的遗产。”

最终,三个孩子轮流供养二伯母,一个月一个小家庭,但到了月底,下一个家庭还不一定准时接替。如果二伯母生病,医疗费用就成了大问题。

毋庸置疑,完全依赖子女来养老是一种赌注,很可能是靠不住的。

要知道,上一代人至少还有几个孩子,可以凑一凑;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多数家庭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甚至有很多纯女户,更依赖子女,这显然是更加不可靠的。

对于七十年代出生的我们来说,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不要等到六十岁时,才想起自己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仅仅依靠子女养老的方式失败了,那么看孩子们的脸色,被遗弃,就成了苟活的征兆。

渐渐变老的70后,学会“兔子定律”,儿女再好,也要留一手

学会“兔子定律”,在养老方面保持一定的预备,才能避免晚年的凄凉。

如何确保晚年幸福呢?其根本在于中年时的准备和规划。

对于7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在四五十岁的时候,花十多年的时间,准备好养老必备的条件,这样即使儿女孝顺,事业也成功,也不要去依赖他们,这样晚年就会更加美好。

我们要深刻领悟“兔子定律”。

有一个成语叫做“狡兔三窟”。兔子为了生存安全,即使一个洞的安全性达到了95%,也会再挖两个洞。

有了三个洞,安全系数可以提高到99%以上。

简单来说,永远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

同样地,我们也不应该把养老的计划全部依赖于房子、全部依赖于存款……单一依靠某一项东西来支撑老年生活是不可行的。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人性更是如此。你必须认识到风险。

一样靠不住,那么你还有其他的选择,这样就不至于陷入困境。

具体来说,建议70年代出生的人在养老方面做好以下几种准备,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

首先,自己应该缴纳养老保险,到了60岁时能够退休。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退休金都是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其次,应该鼓励孩子独立,而不是一直供养他们。即使孩子结婚了,也不应该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他们,要保留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后备。

再次,应该有自己的房子,如果在城市里没有买房,老家的房子也可以修整一下,作为自己的住所。

另外,一定要善待身边的伴侣,共同努力,到60岁之前,也能够积攒一些存款。

最后,不要过分相信“不合群的人就是老虎”之类的言论,要适度社交。要警惕一种情况——儿女远行谋生,老人在家守着。近邻胜过远亲,这样的道理必须要明白。

渐渐变老的70后,学会“兔子定律”,儿女再好,也要留一手

人生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需要谨慎,看得远一些,才能领略晚年的美好。

在养老问题上,降低风险就像兔子给自己挖了几个洞一样。或许其中一些洞一直都用不上,但不能没有备用方案。

就像我们手中的财富,也许终身都用不完,但这并不要紧,人生有余留,比钱花光还要来得令人欣慰。

70后的父母们,竭尽心力为子女付出,但不要期望他们会有所回报。自己才是生活中最可靠的支柱。

做好未来不被子女孝顺的准备,如果到老年时他们还能孝顺,那将是意外的惊喜。

老年养老需有双重保障,这是必要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1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花甲老人与他的百岁伯母
...和兄弟们轮流照顾父母。上有三位老人,下有两个年幼的儿女,王发涛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勤劳善良的他毫无怨言,每天起早贪黑在外忙碌挣钱养家。刚到侄子家中居住,黄吉亭时时处处小心谨慎
2023-09-23 06:13:00
人老了,与儿女关系不和,以下三件事,一定要做好
...觉得难受的话,我用万两银子或者十两黄金买你的妻子,儿女,父母,你愿不愿意呢?”农夫笑一笑,摇了摇头,罢了,这一生已经很足够了。我们这一生,怎么可能会什么都没有呢?只是我们太看
2022-12-30 16:49:00
人过60,无论你的儿女多么孝顺,都要懂得麻雀定律,别不当回事!
...们,无论儿女们孝心也好,不孝心也罢,都要懂得“麻雀定律”!所谓的麻雀定律,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正如肖伯纳所言:“智者适应世界,愚者强求世界适应自己”。 人过60岁,要照
2025-02-25 11:27:00
弟媳生了二胎后觉得自己吃亏了,居然想让我跟丈夫替她儿子出学费
...不是已经逛够了吗?留了一份心眼。一进超市,看见有卖兔子玩具的,弟媳掏了20块买了一个给我儿子。我直接扔给了店主,说孩子已经大了,这东西不适合。 弟媳却一把接过来说:“过年就
2024-02-04 22:02:00
我六岁时被过继给三伯,时隔多年父母前来认亲,我只提了三个条件
...,走了一天的路,也累了,也饿了,吃完饭之后我就在三伯母的安排下睡觉了,那天睡得格外的香。可年幼的我哪里知道我是被过继给三伯了,第二天就闹腾着要赶紧回家,想要去找我爸妈,三伯跟
2024-05-27 13:40:00
消失40年的父亲突然回来要我养老,我回他:我还想找你要抚养费
...管我,为了找个人照顾我,他娶了个精神有问题的人做二伯母。二伯母是邻村的,结过一次婚,还有过一个女儿,后来女儿出意外走了,她的精神就出问题了,经常冲着人乱笑,做不了复杂的事,但
2024-05-24 10:25:00
老人长寿对子女是福还是祸?话虽大不孝,但却戳中残酷现实
...候,后来老伴年纪大了身体有毛病,照顾不动了,就只有儿女上,两个儿子一人轮半年。后来伯父去世了,我听到很多人在讨论,为啥走的不是老太太,他们的孩子还得熬多少年。我听着这些议论,
2023-01-01 10:08:00
人老了,在儿女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明白3个不好的真相
...以后,能跟子女住在一起,然后有些保障。但人生有一个定律: 就是人想象的东西,往往都太美好。而现实,往往比较残酷。其实人老了,真的跟儿女住到一起,就可能发现3种真相。让人出乎意
2024-11-12 13:50:00
高学历妈妈用自身所学把孩子教育得很优秀,是家庭的希望
“我堂姐我都不知道说啥,伯父伯母从小用小培养,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考上了一所知名985大学,然后又被保研。伯父伯母两口子自豪的很,我们一大家子都觉得堂姐有出息了。谁知道堂姐在大学交
2023-01-01 12:56: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孤灯下的永恒守望——诗人浪子文清的精神坐标
当城市霓虹以刺眼的光芒吞噬最后一缕星光,当数字化浪潮用虚拟的喧嚣模糊灵魂的轮廓,仍有这样一位诗人,以孤勇为盾,以笔墨为剑
2025-11-03 15:12:00
【视评】亲人追思会上,出格表演不合适
文字/ 金妮视频/陈久菊编辑 李海钦二审 伍少安三审 马刚
2025-11-03 18:36:00
男子称电动车被错骑儿子还被撵下车 当事人:借同事车取快递回去锁车时才发现骑错
大皖新闻讯 11月1日,在山西晋城高平市街头发生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男子高先生(化姓)从快递点取完快递回到路边,发现自己的电动车不见了
2025-11-03 12:06:00
寻子三十年 终于等到这一声“爸爸”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你们辛苦了,找了我30年!”当电话那头传来这句问候时,60岁的梁三寿生再也忍不住泪水。这位父亲
2025-11-03 08:24:00
孝心暖乡邻:万家庄村“好媳妇”周娟用行动诠释超越血缘的亲情
鲁网10月31日讯在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街道万家庄村,提起周娟的名字,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作为儿媳,她以数年如一日的坚守
2025-11-01 09:20:00
外卖小哥“耳尖”识电诈 保住女子12万元孩子读书钱
南报网讯(通讯员秦公轩刘叙麟记者王茸)近日,一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听到一名女子在打视频电话,对方疑似教她如何转账,热心的外卖小哥赶紧报了警
2025-11-01 09:44:00
【天眼快评】女儿为留学欲卖病父唯一住房,一纸判决见温度
10月29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一则由广东珠海香洲法院审理的家庭纠纷案件。2008年,小美的父母购入一套房产,两年后登记在时年仅6岁的小美名下
2025-11-01 19:44:00
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分享润初心 文字力量伴成长
鲁网11月1日讯10月28日,临沂三河口小学读写团队的各位老师们齐聚一堂,将教学里的细碎故事、教育中的点滴思考,融进阅读的时光里
2025-11-01 20:41:00
“黄昏恋”她向他大额转账 这样的借款,可讨回吗?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张珺 通讯员 海法宣)“恋爱期间钱款来往需谨慎。”这话不只对年轻人适用。厦门中院近日二审判决的一起因“装修垫资”引发的老人恋爱金钱纠纷案
2025-10-31 08:16:00
每天3块钱买的保险,出事了到底管不管?丨“法式”生活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每天接单前被扣3块钱,说是买了保险,真出事了,到底能不能赔?本期“法式”生活,我们通过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的一起保险纠纷案件
2025-10-31 11:02:00
珍爱网:原生家庭不是枷锁,爱也可以被重新定义
都说家是每个人的避风港,在最需要的时候总是能够给予温暖和爱,让我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可原生家庭的情况不同,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
2025-10-29 14:31:00
东湖评论:别让“老漂族”的爱,漂在孤独里
桂香起,又重阳。这个承载着敬老与思念的节日,再次将“老漂族”的身影带到我们面前。他们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跟随子女来到陌生的城市
2025-10-29 15:52:00
护理“小白”到养老“专家” 爱心女孩践诺“归巢反哺”
近日,2025 年第三次 “中国好人榜” 发布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举办,我省王志刚、李少全、张伟建、赵丹丹、赵君芳
2025-10-29 17:02:00
孩子满口“包的”?家长别慌! 老师支招:无需刻意禁止
大皖新闻讯 “包的”“因为我善”“我勒个豆”……中小学生张口就来的网络热梗,成了家长们的“理解难题”。有家长因听不懂而焦虑
2025-10-29 19:37:00
十五载相守 为爱续航
鲁网10月28日讯十五年前,泰安高新区北集坡街道魏家洪沟村的村民周仁华突发重病,医生给出的“植物状态”诊断,如晴天霹雳劈碎了这个普通家庭的安宁
2025-10-28 1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