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19 19:47:00 来源:南洲的博主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冯志亮先生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点的提出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成为我国网民对网络真正了解的一个标志,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冯志亮先生著有《渤海诗词集》《家史编写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家谱年谱编修实录》《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书籍,并创作《中华家谱》三百八十部,《百家姓寻根手册》五百余部。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常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上列第一百零三位,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是常姓分布集中的地区。当今常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总人数大约有218万。

得姓始祖康叔,姬姓,名封,又称卫康叔、康叔封。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因其封地为康邑,故称康叔。周初,商纣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后被镇压,康叔遂又受封原商都周围地区与殷民七族并建卫国(今沿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带),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后迁帝丘(今河南省濮阳)。时诸侯有分封采邑之制,康叔一子受封于卫国分封出一采邑——常(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秦二世在位时,卫国被灭,卫国遗民多以邑为氏,是为常氏,并遥尊康叔为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常,在古时与裳同为一字,从巾尚声,人穿的下身裙装称裳,亦称常,这是本义;而人穿的上身服装称衣:后来,裳和常二字的用法发生了变化。裳仍保持原来的意思,即裙,常引申为常规、经常、永恒之义,又上升为专门指法典和伦常等。代表古代帝王的旌旗称为常,是一面绣有日和月图形的旗帜,表示帝王的地常字金文位与天地日月同存永恒儿执掌此旌旗的官职称司常。在古战车上所树的戟也称常,表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备武器。

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称常氏族,他们十分崇拜常,并以为氏族图腾和族名,常人所居之地称常,建立的城堡称常邑,所临之河称常水,所建之国为常国,最终出现常姓。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常姓的渊源主要有四大支:古常国、姬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古常国。相传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常侯国,黄帝之臣常先,常仪均为古常国之后裔。常姓的历史虽十分悠久,但常姓在夏商时代的活动没有任何资料,古常国的后代失去了音信,仅在春秋时留有一点痕迹,春秋时莒国有常仪靡之地,在今山东莒县北,或为常仪族居住过的地方。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母弟封于康,称康叔封,康国在今河南禹州西北的夏王少康的古城。周成工时转封于卫,史称卫康叔,卫国先建于商朝国都朝歌城郊,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卫康叔的支庶子孙食采于常,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子孙遂以邑名为氏、姬姓常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

第三支源出姬姓吴国始祖是周文王姬的伯父太伯和仲维,吴王封其支庶子孙于常也就是吴先祖曾居住的延陵古城,即今江苏常州,子孙遂以邑名为氏。

第四支源出芈姓,楚大夫恒思公之后有恒氏、常氏到北宋时,为避真宗赵恒的名讳,改天下所有恒姓为常姓。其实恒,常两姓原本一家,同出一宗。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常姓同外族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西汉起不断有外族血液流入,外族常姓是组成我国常姓的重要成分。两晋时期的山越族,隋时西域鄯善右族均有常氏。宋时恒氏因避真宗恒之名讳,改为常氏,到清朝时满洲八旗姓瓜尔佳氏、常佳氏均集体改姓常氏。随后的蒙古族,回族都有改本民族姓为汉姓常者,这些北方地区外族常娃人群与汉族混居,逐渐融合同化成为汉族。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常姓活动在山东,浙江一带。两汉时期,常姓西移经河南达山西、四川,三国两晋时,四川和河南成了常姓主要的生息地。同时常姓挺进甘肃,在隋唐时期成为望族。到唐宋时期,常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

宋朝时期,常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排在第一百零六位。四川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常姓总人口的42%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这两省占常姓总人门的57%;其次分布于安徽、山东、山西、广西、湖北五地。当时常姓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西部四川、东方豫皖鲁为常姓两大块聚集区。

明朝时期,常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旧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山西为常姓第一大省,约占常姓总人口的26.8%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这四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宋元明600余年,常姓人口主要向北部,东南迁移,晋豫鲁冀为常姓聚集中心。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常姓人日已达218万,为全国第一百零三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至今1000余年中,常姓人口增加率呈Ⅴ形前常姓主要分布丁河南,河北两省,大约占常姓总人口的32.1%;其次分布于山东山两,安徽,陕西,辽宁,这五省集中了常姓总人口的33.4%。

全国形成了以像冀鲁晋为中心的常姓聚集区。600年间,常姓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东南向中原强劲回迁,由华北向东北的移民也很明显。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常姓的都望有平原,河南等常姓以知人为其堂号“知人”堂号典出唐朝的常何。常何为唐太宗时中郎将,不识字。太宗要求大上书议论国家大事,常何只好请门客马周代笔,太宗十分欣赏,表扬常何写得好。常何不愿意窃取别人的功劳,遂如实向太宗说明原委:太宗立刻召见马周,封其为监察御史,并表扬常何的知人,赐其绸缎三百匹。

2、宗祠楹联

节齐苏武;名擅儒林。

安民不为妻损节;开平独佐主兴邦。

华阳国志德名远;开平武王恩威长。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9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谈姓氏:温姓主要出自颛项帝和周文王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
2023-08-19 20:09:00
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讲千家姓之邵姓——始祖姬奭,西周著名政治家
...1个半小时左右到平等乡,车票5元下车后步行一段即到。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
2023-06-09 12:02:00
姓氏学者冯志亮讲千家姓之万姓——先祖毕万,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路汽车到西郊中心学校下车即可,车程20分钟,车费1元。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
2023-06-09 12:25:00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解读《道德经》:“道”贯穿天地万物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冯志亮先生解读《道德经》:“道”贯穿于天地万物之间,盛衰存亡,生死病老无不依道而行冯志亮,字启玄,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
2023-06-08 16:45:00
“彡”姓是一个什么样的姓氏
...”,这是出自《史记·封禅书》中的一段话,说明当时的氏族和部落众多。据考证,姓来源于母系氏族时期,氏在父系氏族后出现,而有人认为,黄帝时的万千“诸侯”是姓氏众多的出处。由于黄帝
2024-02-12 06:15:00
满清八大姓氏在满清灭亡之后改成了哪些姓氏
...代表不同的家族。“姓”从女从生,表明姓氏形成于母系氏族社会,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满族姓氏最早称之为“哈拉”,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随着家族人口的繁衍增多,原来同一哈拉
2023-05-02 14:36:00
为何中国子女跟父姓而不跟母姓?不是封建,而是上古留下的戒律
...在上古时期却并不是这样,在当时姓氏与居住地以及母亲氏族或者家族图腾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氏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常常会因为人员的增多或者氏族内部矛盾而进行分裂
2025-04-14 20:47:00
满清九大姓氏如今改成了啥?快来看看,可能你就是八旗子弟后裔!
...们说一说。满族的姓氏,严格意义上来说的话应该是一种氏族出处的名号,它和汉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据考究,满族的姓氏多达600多个,而在这么多姓氏中用的最多的便是这九大姓氏,它们分
2024-12-07 22:38:00
古姓的姓氏源流与分布
...、台中为最。古姓家谱文献目录(部分地区)惠来梅田古氏族谱一卷手抄本清代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古之梁编现存台湾。五华古氏族谱一卷清代嘉庆年间手抄本现存广东省五华县梅林镇贮河
2023-10-29 22:1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