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姓氏学者冯志亮讲千家姓之万姓——先祖毕万,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09 12:25:00 来源:南洲的博主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蕴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万姓是中国第九十二位姓氏,在江西、湖北、四川分布较多。当今万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总人口大约有254万。

得姓始祖芮伯万,姬姓,名万。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卿士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及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其国君人称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后因母亲芮姜不满伯万,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公元前640年,芮国被秦国所灭。亡国后,芮国王族后裔中有以先祖的字为姓氏者,称万氏,史称万氏正宗。故其后世子孙尊芮伯万为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万,虫名,即蝎子。甲骨文中的万字,像一只大螯曲尾的蝎子。金文和小篆继承甲骨文,只在下面增加一有叉的木棍状,以示对蝎子要注意安全,用棍拨挑之意。蝎子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尤在交尾期,更是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后人就借用为数词,百十为千,十千为万。其引申有众多之义,如万物、万象,又引申为极其之义,如万全、万无一失等。后来“万”字的本义被“虿”所替代。

万人出于对蝎子的种群繁殖力的迷信和对蝎子的毒性威力的恐惧,以蝎子为原始图腾,并以此命氏族名和族徽,万人所居住过的地方带有万字,最终形成万邑,出现万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万姓主要源起四大支:姬姓、赢姓和芈姓。第一支源出姬姓。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毕公高于毕,是为毕国。春秋时,毕公高后裔毕万辅佐晋献公,于公元前661年灭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国,晋献公封毕万于魏地,建立了另一个姬姓魏国。传至十二世孙魏斯,于公元前403年自立为诸侯,称魏文侯。于公元前369年魏惠王与韩、赵一起瓜分了晋国,建立了强大的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再传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有一支魏人以先祖毕万的字为氏姬姓万氏的历史至少有2200年。

第二支源自姬姓、周武王之臣芮伯,灭商时有功,为西周初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县的朝邑城东南,亦处于今山西芮城西。芮们在周成上时为司徒,为西周重臣,世袭周朝卿士。春秋周桓王时,芮国国君已传到芮伯万,其子孙以其名为氏。

第三支源自嬴姓。万,春秋时赢姓菖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乔并,子孙以邑名为氏。

第四支源自芈姓万,春秋时赢姓营国之邑,故城在今山东莒县,后为楚国所吞芹,楚大夫食采于此,因氏。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外族加人万姓样体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齐文宣帝时改夏州万俊民为万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定居中原,改契丹族吐万氏族为万氏:清初满洲八旗中的万姓原本是汉人,加入八旗后,子孙成为满族,后有改为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万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两汉至唐朝,万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北方和中原。唐朝以后,万姓已经进入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以及两广地区和福建,最终聚集在长江流域,形成当代的分布格局。

宋朝时期的万姓主要分布于江西和浙江地区,万姓主力已经离开了北方。

明朝时期,万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外。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浙江,这三省万姓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安徽,这三省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23%,江西为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26.7%宋,元,明600余年,万姓人口主要向江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万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万姓人口约有254万,列全国第九十二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万姓人口由12万增到254万,增长了21倍多,万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万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三省,大约占万姓总人口的39.1%;其次分布在江苏、河南,湖南、安徽、山东,贵州、重庆,这七省市集中了万姓总人口的38.2%江西为当代万姓第一大省,占万姓总人口的15.8%全国的万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在600余年间,万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地区向中原,华北出现强劲的回迁。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万姓的郡望主要有河南、扶风等。万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者外,还有以濕西为堂号“濕西”堂号出自明末万寿祺。万寿祺,万历进士,明灭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十服装,戴着和尚帽子,来往于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因其书房叫“濕西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宗祠堂号。

2、宗祠楹联

功高槐里;节镇巴丘。

孟门高第;成孝名乡。

忠实二字:经史一家。

功高槐里;孝著成乡。

孟门秉训以来,文教振兴,岂仅名传列国;槐里受封以后,武功赫濯,允宜像绘云台。

3、族规家训

万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万姓族谱97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万姓历代名人91名,占总名人数的0.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九十五位。万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并列排在第九十一位;万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9%,排在第九十一位;万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并列排在第九十一位。

历史上万姓的主要人物

战国孟子弟子万章:东汉槐里侯万修;西晋长沙太守万嗣;北朝北魏大将万安国,北周郢州刺史万通:隋朝音乐家万宝常;明清之际学者万泰:清朝经学家万斯大,史学家兼古地理学家万斯同,文学家兼戏曲作家万树,书画家万寿祺。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发源地)万姓发源地——魏国

姬姓万氏和毕姓万氏都出于魏城,今仍在芮城县以北,残破的古城墙在一片荒芜中,缅怀着曾经拥有的辉煌。

游线二:浙江省宁波市(万泰公馆)万泰公馆——白云庄

宁波市西城管江岸的白云庄,曾是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后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而得名。白云庄中的甬上证人书院,是清初浙东地区著名的私塾学院,曾请得儒学大师黄宗羲讲学传道。书院始建于康熙七年,康熙十四年关闭,虽仅历时8年,却培养了不少著名学子,浙东史学派的异军突出,也与其密切相关。有着如此规模和影响的私塾,万泰一家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化名门世家也是很自然的事。万泰的8个儿子即“万氏八龙”(史学家万斯同,经学家万斯大、万斯祯,诗人和书法家万斯备等),以及孙子辈的万言、万经等都是当时很有成就的学者和文人。

书院的前堂还有黄宗羲先生的画像,万斯同的故居在书院的南面,青砖黑瓦,十分幽静。室内陈列着浙东学派主要人物的史迹及其有影响力的著作、手稿等实物资料。整个庄子是一片古朴庄重的古建筑,所处之地有小桥流水人家和阡陌交错的绿色嘉禾,一派怡人的江南水乡风光。

交通:在宁波市火车南站下车后,搭乘817路汽车到西郊中心学校下车即可,车程20分钟,车费1元。

姓氏学者冯志亮讲千家姓之万姓——先祖毕万,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夏易经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姓氏学者冯志亮讲千家姓之万姓——先祖毕万,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

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次时代的网络新闻营销》《百家姓寻根手册》《家史家谱编修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9 1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执掌和善制日月图形旗帜的氏族是为“常氏”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冯志亮先生在2008年提出了关于网络广告价值排斥论的“蓝海观点”。蓝海观
2023-08-19 19:47:00
文化学者冯志亮先生讲千家姓之邵姓——始祖姬奭,西周著名政治家
...1个半小时左右到平等乡,车票5元下车后步行一段即到。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
2023-06-09 12:02:00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谈姓氏:温姓主要出自颛项帝和周文王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
2023-08-19 20:09:00
历史上特别的6个复姓,先祖不是皇族就是名臣
单姓遍地是,听多了也就不好听了。但是中华五千年传下来的复姓,少见的很,金庸古龙的小说里为了彰显人物地位,倒是经常采用复姓。比如令狐冲、独孤求败等等,复姓好听,比较容易给人留下大侠
2023-04-19 15:03:00
全村改姓“鸭”惹争议,被忽视的罕见姓氏还有很多
...中的答姓更改而来。㱔(suǒ),为云南彝族姓氏。彝族千家姓,源自网络虽然生僻字很多,但我们不知道电脑无法输入,“nià”姓算是让我们开了眼界。02保证你打不出这个字其实,这并
2023-04-25 13:54:00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解读《道德经》:“道”贯穿天地万物
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冯志亮先生解读《道德经》:“道”贯穿于天地万物之间,盛衰存亡,生死病老无不依道而行冯志亮,字启玄,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
2023-06-08 16:45:00
山东有一奇怪姓氏,百家姓没有,专家考证后大惊:竟是明皇室后裔
...历史上所有迁徙到淄博的贵族,但并没有发现所谓的昃姓先祖的线索,毕竟要满足落魄贵族的条件,还是很难的。考证一时间陷入了僵局,专家们细细思索,想到如果昃家先祖如果不是从外地迁徙过
2024-06-15 17:16:00
这4个姓氏之可能不是炎黄子孙,而是上古蚩尤的后裔
...后因为战争和文化融合的原因渐渐形成了华夏族。聪明的先祖发明了姓和氏,以此区分不同宗族的华夏人,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显示,中国的姓氏大约有5662个,姓氏的存在沿用至今,更让我们有
2023-01-11 22:41:00
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究竟在哪里
...的春秋秦公簋青铜器,成为近代研究夏王朝、大禹、秦人先祖最重要的文物。秦公簋中的铭文“鼏宅禹迹”“保业厥秦”“虩事蛮夏”“高弘有麐”“灶有四方”成为夏文化研究除了中国历史文献典
2023-02-12 15:2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