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这一“国之重器”背后充盈“青年力”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7-26 06: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四川日报

建设“千眼天珠”,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70%,30岁以下的占比30%——

这一“国之重器”背后充盈“青年力”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在川的10个大科学装置中,“千眼天珠”无疑是最“眼明心亮”的一个。

7月14日,甘孜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又称“千眼天珠”)正式开启科学试观测。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天文观测集群,稻城再添一“国之重器”。

大科学装置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能用来探索前沿科学,还能通过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在这个极其庞杂的大科学工程背后,青年科技工作者挑大梁、唱主角,40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70%,30岁以下的占比30%,甚至还有部分“00后”加入。

建设“千眼天珠”的攻坚之旅 青年挑大梁唱主角

2019年获批立项起,来自各领域的顶尖专家陆续来到稻城,开启建设“千眼天珠”的攻坚之旅。

一台拥有313只“眼睛”的“照相机”要做到“眼明心亮”,首先要看得清,转换成技术指标,就要对626路接收链路的幅度和相位提出非常高的一致性、稳定性要求。

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昼夜温差大,对接收链路分系统的幅度相位漂移影响很大,需要在所有环节采取幅相一致性控制措施。

来自中国电科十六所的高级工程师马群是接收链路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刚参与项目时,她不过35岁。她带领年轻的团队,自主研发了恒温前端,让机箱在稻城县数十摄氏度的昼夜温差下,保持恒温状态,温差不超过正负0.1摄氏度,大大增强了设备的环境适应性。

“千眼天珠”的313部天线围成一个直径1公里的圆,阵列的圆心是一个高达100米的定标塔。来自中国电科三十九所的微波首席专家王珂团队承研了定标塔上这个重要的标校天线的设计。“300多只‘眼睛’,要共用这个定标系统,要保证它所发出的电磁波到达圆环阵上每部天线时相位是几乎相等的。”王珂说,所有观测天线以定标天线为基准,位置误差要达到2毫米以内的精度。

看似容易,当爬上百米高的塔顶,问题才会凸显出来:猛烈的大风会带来天线和整个塔的晃动。天线要轻,刚度要好,风载荷要小,才能克服风带来的影响。同时,天线本身相当于一个引雷器,而整个天线阵的避雷器恰恰需要与标校天线设置于同一位置。这个标校天线,要融合馈电和结构、强电和弱电、材料和工艺等多个专业综合设计才能实现。为了让这个小小的标校天线能达到目标性能,王珂带领团队从研究到设计花了半年时间。

“青年科技工作者不仅吃苦耐劳、勇于创新,他们还普遍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受条条框框约束少,对新事物接受度高。”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阎敬业说。

投身科技自立自强与大科学工程共成长

“青年人碰到任何问题,都会首先想把问题的根挖出来,不留隐患。这样我们不但可以把望远镜做好,还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储备了人才。”阎敬业这样评价团队中的年轻人。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在参与大科学工程的历练中,青年人有了质的提升。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程师杨洋是“95后”。2020年参与项目时,杨洋刚刚研究生毕业。她从数据处理开始学起,了解各种系统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分析测试方法,3年来对整个圆环阵列大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段经历也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上学时总觉得发论文最重要,现在我们参与了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从千头万绪到游刃有余,这是“千眼天珠”项目副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武林3年多来的变化。作为总体单位的现场负责人,他参与了全过程,“房子已建起来,现在是精装修。”武林说,当前的系统已能够常规监测太阳射电爆发活动,期待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功能、性能,让“千眼天珠”在更多前沿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6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天文重器为何扎堆稻城?选址队长来揭秘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天文重器为何扎堆稻城?选址队长来揭秘“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3(成都)”活动开幕由刘煜推荐选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11月9日,“
2023-11-11 04:05:00
“千眼天珠”向日开
...图为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吴俊伟摄【走近大国重器】◎本报记者 刘 垠飞机从稻城亚丁机场起飞,舷窗外地面隐现一个小圆点。这个被群山环绕的小圆点,事实上是个大家伙,当地人称
2023-10-11 03:50:00
大国重器构建“空间长城” 彰显中国“硬核”实力
...视网消息:今天的年终特别报道《2023我们一起走过·国之重器硬核所在》,一起走近中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近日,由16个观测台站、58个观测点组成
2023-12-28 16:27:00
观星逐日的“千眼天珠”:313台抛物面天线监测太阳
...进行监测据悉,DSRT是子午工程二期中空间探测的“国之重器”,对子午工程二期探索高时空分辨的日地空间环境动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会起到重要作用。“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
2023-05-06 02:54:00
...转自:光明日报三亚非相干散射雷达——【晒晒咱的国之重器㊵】探测太空的超大“显微镜”作者:本报记者 崔兴毅《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09日 01版)【晒晒咱的国之重器㊵】
2024-01-09 05:25:00
全球规模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建成
...阵”)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一状如“千眼天珠”的国之重器,不仅能监测太阳“打喷嚏”,还可成功探测脉冲星,为我国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自主观测数据。此次工艺测试表明,
2023-09-28 01:31:00
“千眼天珠”预计下月试运行
...自:北京晚报“千眼天珠”预计下月试运行已完成约270台天线调试 专门监测太阳“打喷嚏”在四川稻城,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主体竣工,已完成约270台天线
2023-05-03 13:58:00
...便兴奋不已,进入观测站乘坐电梯定标塔顶部窥见“大国重器”全貌时,更引人连连赞叹。“这次回乡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在稻城我看到从远古到当下再到未来,文化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这里未来
2023-08-27 11:17:00
“太空天气预报”的作用(开卷知新)
...列式大口径激光雷达等设备,都将成为空间探测的“国之重器”。子午工程二期全面建成后,独特的“一链、三网、四聚焦”架构将完整覆盖广袤的日地空间,监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全局性影响;通
2023-01-17 05:26: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