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天文重器为何扎堆稻城?选址队长来揭秘
“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3(成都)”活动开幕
由刘煜推荐选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已取得不少突破性成果
11月9日,“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3(成都)”开幕式在四川科技馆举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成都站也同步启动。
记者了解到,此次科学节成都分会场以“走进稻城大科学装置”为主题,带领公众了解四川大科学装置建设背后的故事。作为科学节配套活动之一,第四期兴隆湖科学大讲堂同步开讲,西南交通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刘煜带来了主题分享——《神奇的稻城高海拔天文台址资源》。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年度巡展成都站开展
在四川科技馆五楼报告厅内,来自省市县(区)科技相关单位的嘉宾一起走上台,在“3、2、1”的倒数声中,共同见证了“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3(成都)”活动的正式启幕。
据悉,今年的科学节成都分会场以“走进稻城大科学装置”为主题,特邀负责稻城多个大科学装置选址的专家刘煜讲述天文选址的故事。
同时,科学节期间还特别重磅推出了“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展(成都站)”活动。展览以“四个面向”为逻辑主线,聚焦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中展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展览设置于四川科技馆四楼展厅,展品包括天眼FAST、上海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模型,以及“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力箭一号”“海斗一号”等中国科学院代表性重大科技成果。
“今年成都分院一直在积极思考,如何依托院内外丰富的科普资源,着力推进大科学装置、国家科教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技资源科普化,为政府公务员、青少年、社区居民等受众提供个性化的科普服务,打造具有中国科学院特色的高端科普品牌。”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党组成员、系统单位党委副书记刘刚君告诉记者。
为此,成都分院打造了包括科学节、科学公众日、兴隆湖科学大讲堂、科普志愿服务团进校园、大科学装置科普沙龙等在内的品牌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兄弟单位组织的科普活动,贡献科普“国家队”的力量。
“刘队长”讲述大科学装置背后的故事
“社会上或学校里,不同的人对我有不同的称呼,但我最喜欢别人叫我‘刘队长’。”9日下午,兴隆湖科学大讲堂上,刘煜以一句轻松诙谐的自我调侃,拉近了与现场观众的距离。之所以被叫“刘队长”,是因为他组建了中国西部大型太阳设备选址队,多次率领队伍深入西部各省份偏远高海拔地区,考察和测量天文候选址点,是多个大科学装置建设的幕后“功臣”。
通过系统选址研究,刘煜首次提出了大香格里拉地区是适合我国发展下一代大型天文观测集群的理想址点,这一成果引起天文界重视。位于这个区域内核心地带的四川稻城,更被刘煜称为是天文选址途上的“明珠”。如今,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等大科学装置已在这颗“明珠”上拔地而起。
为何稻城能受到如此青睐?刘煜表示,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地缘关系等密切相关。通过考察,刘煜认为稻城当地晴天数、晴夜数、大气视宁度等关键参数都能满足天文观测的需求。刘煜表示,稻城有天文观测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有高山,也有河谷,有山峰,也有平地,高低错落,拥有可以被利用来修筑大型科学装置的空间。”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是刘煜选址稻城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由刘煜推荐选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还在建设期间就已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如今更是不断刷新了世界级的观测纪录。
“稻城应该朝着‘世界级的天文中心’这一目标而努力。”刘煜表示,只有一流的天文台址才会吸引一流的人才,从而才有可能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我相信稻城一定可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
受访单位供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05: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