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许多中老年人在遇到视力下降的情况时,不知是与自己的慢性疾病有关。近日,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在一周时间内先后接诊了三位“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这三位患者均因长时间没有检查眼底差点酿成大错。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无明显症状,不少糖尿病患者往往只关注血糖控制,对眼底健康缺少重视。”该院眼底病专科主任医师阎静提醒,有的出现视力下降才引起注意到医院检查,甚至很多糖尿病患者直到失明了才第一次来到眼科医院就诊。
患者候诊中(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供图)
今年52岁的邓阿姨,有着10年糖尿病史,1年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后,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诊断为双眼黄斑水肿,双眼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阎静主任为邓阿姨分别进行了双眼玻璃体药物注射术及视网膜病损激光凝固术,症状有所好转,但后期邓阿姨没有定期复查。
上周三,邓阿姨的视力再次出现下降。在子女的建议下,她再次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邓阿姨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03,并且左眼玻璃体有大量积血,需要尽快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以挽救视力。
无独有偶,医院又接诊了情况相似的两位患者,72岁的邓爹爹和65岁的张婆婆均因糖尿病导致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得了糖尿病后不知道需要定期检查眼底,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阎静主任介绍,目前通过积极治疗,三位患者的“糖网”病情得以控制。
“通过眼底检查不仅能及时反映全身血糖、血压的控制情况,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还可以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必要时进行干预治疗。”阎静主任提醒,一旦患上糖尿病,不管视力是否下降,患者应定期每年到医院进行眼底检查,将“糖网病”控制在早期,避免发展至晚期导致不可逆的眼盲。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阅读:
得了糖尿病视力却不行了?专家:患者应定期查看眼底及时发现干预“糖网”
“为什么我明明得的是糖尿病,但是视力却越来越不行了?”11月14日是第16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教育保护明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眼底病专科主任童晓维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没有及时发现并规范治疗,病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失明无法恢复。
30岁的李女士患有糖尿病,怀孕期间出现视力严重下降,生完孩子几乎失明了。孩子嗷嗷待哺,自己却什么都看不见,李女士陷入了严重抑郁中。事实上,临床经常遇到40岁至50岁甚至30岁以下的患者因不重视糖尿病并发症,错过治疗时机、继而失明,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增加了难以承受的负担。
童晓维说,糖尿病眼病是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糖网”。所谓“糖网”,即糖尿病使视网膜血管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从而变得脆弱,容易渗漏、出血,形成病变。专家介绍: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糖网”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伴有高血压或高血脂、已出现糖尿病性肾脏并发症的患者都是“糖网”高危人群。此外,“糖网”发生和糖尿病的病程时间有密切关系,患糖尿病时间越长,发生概率越大。
“糖网”可怕之处在于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尽管出现眼底出血,但只要没有波及黄斑,视力可能依然不受影响,极易被忽视。然而,一旦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病情往往已经相当严重,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严重者可致盲,且病程不可逆。为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形成定期检查眼底习惯。当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重影、黑影遮挡等时,就应高度警惕。
记者获悉,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已在全市5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商务楼宇开展视觉健康智能管理中心(简称vimc)试点,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实现以人工智能技术缓解城区、郊区人群之间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该创新模式解决方案正在向长三角区域推广,并在全国树立标杆。
所谓vimc,是以智慧化、标准化、一站式服务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赋能,聚焦重点眼病实施动态连续的视觉健康分级分类管理。该模式可全面提升医防融合、全程连续、精准高效的视觉健康管理效能,保障居民视觉健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9 18: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