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全国首条“采热隧道”将落地上海
戚颖璞
本报讯(记者 戚颖璞)你或许听说过“自嗨锅”与“自热火锅”,但你听说过能吸热放热的“采热隧道”吗?不久的将来,全国首条“采热隧道”——能够自主采集地热能并补充车站或管理用房能源消耗的隧道,即将落地上海。
在日前举办的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记者在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展台看到了地热隧道应用前景展示。该项目已于上海市住建委、市科委正式立项,预计会在上海越江隧道新建工程中试点应用。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只要深入地下一定距离,地层的温度基本恒定,这也正是地下室冬暖夏凉的原因。在上海,10米以下的地层温度基本维持在18℃左右,地铁、市域铁路隧道、地下综合管廊、排水管网等地下基础设施,大部分都处于“18℃恒温层”内。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隧道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地底汲取能源,输送至隧道车站、管理用房和周边建筑中。
“简单来说,能源隧道就是一个大型的换热器,通过地源热泵技术,将采集的地热能输送到用能建筑中。”隧道股份城建设计集团总工程师姜弘表示,如果把地源热泵比喻成一个“心脏”,那么隧道就是“肺”,使用能源的建筑或车站就是“器官”。地源热泵源源不断地把建筑里不需要的能量传递到地层里,同时把从地层中汲取的能量再转移到建筑中,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的效果。
隧道车站或管理用房的空调系统,是地热隧道最直接的应用场景。隧道采集到的地热能,可代替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空调系统。未来,在大规模开发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多余的能量用到隧道沿线的写字楼、商业中心或住宅中。
“目前,上海市规划中的市域铁路有近1000公里的里程,如果30%的地下段进行地热能的开发,一年采集的能量可达到12亿千瓦时,相当于3万户普通居民一年的供暖制冷能量总和。”姜弘表示,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地热能可以节约40%以上的用电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1 08:45:2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